第46章土改选人
王莽端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我的身上,带着期许地开口道:“李爱卿,朕听闻你提及那土地改革之策,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粮可食。朕细细想来,若是将这般利民之策在全国大力推行开来,那岂不是四海之内皆能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我新朝的根基也就能愈发稳固。”
我行了一礼后:“陛下,这土地改革之举,确实有着诸多益处,它最主要的作用便是能保证咱的农民百姓不再遭受那地主财阀们的残酷剥削了。以往那些地主们,仗着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对租种土地的农民百般压榨,收取高额的地租,使得百姓们终年辛苦劳作,却依然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如今这土地改革,把土地合理地分配到百姓手中,让他们能够真正为自己种地,从这个层面来说,确实是让百姓有了依靠。然而,陛下,咱们可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有土地就一定有粮食呀。这农事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般顺遂,其间变数实在是太多。这天有不测风云,万一要是碰上了灾年,比如说那洪涝之灾,洪水一旦泛滥,大片大片的农田瞬间就会被淹没,庄稼全都被泡在水里,哪里还能有什么收成?又或者是遭遇大旱之年,那太阳整日整日地炙烤着大地,土地干裂,禾苗全都干枯而死,百姓们眼巴巴地看着地里颗粒无收,只能是欲哭无泪啊。”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要是没有清正廉洁且有能力的官员去组织赈灾的事儿,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要知道,赈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得先去查看受灾的情况,统计清楚到底有多少百姓受灾,缺多少粮食,然后还得想办法筹集粮食,组织人员把粮食发放到每一个受灾百姓的手中,中间还得防止有人中饱私囊,把赈灾的粮食给克扣了。这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可要是为官者都只想着自己的私利,那这赈灾之事根本就没法好好进行下去,老百姓可就真的只能饿着肚子,在生死边缘挣扎了,所以这天下又何来太平之说?”“陛下,臣以为,咱们新朝如今最为关键、最为紧要的事儿,那就是人才的培养呀。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心系百姓的好官,这国家的各项政令才能顺利地推行下去,不管是这土地改革,还是其他关乎民生的政策,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让百姓受益啊。这培养人才,可得花费不少的心思和时间呢,得从教育抓起,在各地广设学堂,聘请有学识、有品德的先生来授课,教导学子们读书识字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明白为官之道,要以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呀。”
我心道这全国那么多的县令,那可都是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行事风格呀。就拿现在的情况来说吧,大部分当官的,那都是冲着发财去的。他们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谋得了一官半职,自然是想着要从这官职上捞取好处,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您这土地改革的政令一旦颁布施行,那可就触动了那些财阀们的利益,毕竟以往他们靠着掌控土地,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可就不一样了。如此一来,那些县令们夹在中间,可就为难了。一边是陛下您的旨意,一边是那些财阀们的势力,他们可得好好掂量掂量了。而且,就您给他们开的那点工资,一个月才几十两银子,说句实在话,就这几十两银子,人家为你跟他们玩什么命啊。
王莽坐在龙椅上,听着我这一番长篇大论,脸色却是越来越阴沉,心中很是不高兴。他原本满心期待着这土地改革能成为新朝稳固根基、安定民心的一剂良方,却没想到我竟是这般诸多顾虑,还一个劲儿地劝说要慢慢来。当下,王莽便有些不悦:“李爱卿,你这话虽说也有些道理,可朕意已决呀。这事儿必须得抓紧去实施,一刻都耽搁不得。你看看咱这新朝,刚刚建立不久,各方势力还在暗流涌动,这政局可是一点都不稳啊。如今百姓们都在观望,都想看看咱这新朝到底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若是咱们能尽快推行这土地改革,让百姓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好处,那民心自然就能被安抚下来,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也就没了可乘之机呀。”
我一听皇上这语气,就知道他心意已很难更改了,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妥,刚想再继续劝说几句,王莽却没给我这个机会,又接着说道:“此事,朕就交给你儿子耀刚去负责便可。平日里,朕听那阮公公常常在朕耳边夸赞你这儿子,说耀刚办事那叫一个利索,不管是处理些琐碎的衙门事务,还是应对一些棘手的难题,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朕也听闻其他的官员对他也是大有称赞,都说这耀刚为人谦逊,又聪明能干,想必是跟着你这当爹的学了不少的本事。朕相信,把这件事交给他,他定能不负朕望,把这土地改革的事儿给办好咯。就这么定了,你下去后便告知耀刚,让他尽快着手准备吧。”
我心中满是无奈,:“臣遵旨,待臣回去后,定当将陛下的旨意告知犬子,让他尽心尽力,不负陛下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