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威德尔海
船长室的桌子上,摊开着地图,还放着时钟。后面的墙壁上,则挂着船长的上衣。另外,旁边有一台缝纫机,上面摆着尚在缝制的女性衣服,缝纫机的下方,则滚落一个填充的布娃娃。到了水手室前面,可看见一些挂着要晒干的衣物,不过却还相当湿。餐厅的桌子,摆着数人的早餐。此外,在厨房还可见刮过胡子的刮胡刀,但却未经清理,胡碴也到处散落着。
(一)南极“魔海”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是南极的边缘海,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它位于南极半岛同科茨地之间,宽度在550千米以上,它因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于此而得名。
魔海威德尔海的魔力首先在于它流冰的巨大威力。南极的夏天,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有大片大片的流冰群,这些流冰群像一座白色的城墙,首尾相接,连成一片,有时中间还漂浮着几座冰山。有的冰山高一两百米,方圆二百平方千米,就像一个大冰原。这些流冰和冰山相互撞击、挤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隆隆响声,使人胆战心惊。船只在流冰群的缝隙中航行异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流冰挤撞损坏或者驶入“死胡同”,使航船永远留在这南极的冰海之中。1914年英国的探险船“英迪兰斯”号就被威德尔海的流冰所吞噬。在威德尔的冰海中航行,风向对船只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刮南风时,流冰群向北散开,这时在流冰群之中就会出现一道道缝隙,船只就可以在缝隙中航行。如果一刮北风,流冰就会挤到一起,把船只包围,这时船只即使不会被流冰撞沉,也无法离开这茫茫的冰海,至少要在威德尔海的大冰原中待上一年,直至第二年夏季到来时,才有可能冲出威德尔海而脱险。但是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由于一年中食物和燃料有限,特别是威德尔海冬季暴风雪的肆虐,使绝大部分陷入困境的船只难以离开威德尔这个魔海,它们将永远“长眠”在南极的冰海之中。所以,在威德尔及南极其他海域,一直流传着“南风行船乐悠悠,一变北风逃外洋”的说法。直到今天,各国探险家们还恪守着这一信条,足见威德尔海的神威魔力。
在威德尔海,不仅流冰和狂风对人施加淫威,而且鲸群对探险家们也是一大威胁。夏季,在威德尔海碧蓝的海水中,鲸鱼成群结队,它们时常在流冰的缝隙中喷水嬉戏,别看它们悠闲自得,其实凶猛异常。特别是逆戟鲸,是—种能吞食冰面任何动物的可怕鲸鱼,有名的海上“屠夫”。当它发现冰面上有人或海豹等动物时,会突然从海中冲破冰面,伸出头来一口吞食掉。它那细长的尖嘴,贪婪地吞噬海豹和企鹅,其凶猛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正是逆戟鲸的存在,使得被困威德尔海的人难以生还。绚丽多姿的极光和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是威德尔海的又一魔力。船只在威德尔海中航行,就好像在梦幻的世界里漂游,它那瞬息万变的自然奇观,既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又令人魂惊胆丧。有时船只正在流冰缝隙中航行,突然流冰群周围出现陡峭的冰壁,好像船只被冰壁所围,挡住了去路,似乎陷入了绝境,使人惊慌失措。翌时,这冰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船只转危为安。有时,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冰山顶上,顿时,把船员们吓得一个个魂飞九霄。还有当晚霞映红海面的时候,眼前出现了金色的冰山,倒映在海面上,好像向船只砸来,给人带来一场虚惊。在威德尔海航行,大自然不时向人们显示它的魔力,戏弄着人们,使人始终处在惊恐不安之中。
经查实,才知是大自然演出的一场闹剧。正是这一场场闹剧,不知将多少船只引入歧途,有的竟为避虚幻的冰山而与真正的冰山相撞,有的受虚景迷惑而陷人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
(二)难以逾越的海域
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于此而得名。威德尔海的最南端纬度高达南纬83°,其绝大部分处于南极圈内,是个地地道道的极地海域。威德尔海被称为“魔鬼”海域同样是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险恶,舰船一旦进入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域则险象环生,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只是由于南极圈内本就鲜有舰船航行,自从1914年英国探险船“英迪兰斯”号在威德尔海遇难之后,这“魔鬼”海域的恶名远扬,从此让各国的探险、考察舰船对威德尔海望而生畏裹足不前,很少有舰船敢越雷池一步。所以被这片“魔鬼”海域吞噬的舰船为数不多,其险恶的名声不如百慕大三角那样彰著。
威德尔海的凶险首先来源于流冰。南极的夏季,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可见大片大片的流冰群。这些漂浮在海面上硕大无比的冰块群,一眼望去尤如海面上漂浮着一片连绵起伏的白色山峦。一座座小冰山首尾相接,联成一片。有的冰山高达几十米、上百米,方圆若干平方公里,甚至更大。
流冰借助着极地狂暴的大风肆虐于威德尔海。在刮南风时,流冰由南向北漂移,由于海面越来越开阔,流冰群也扩散开来,这时庞大的流冰块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舰船足以在流冰群内自由穿梭航行。然而一旦北风刮起,流冰便会向南漂移归拢,这些随风漂流的大大小小冰山相互碰撞挤压,发出一阵阵震撼天地的隆隆巨响,不禁令人胆战心惊。这时若有舰船没能及时从流冰群间逃脱,那么被流冰包围后船沉人亡灾祸一触即发。即使不被流冰冲撞挤毁,舰船至少被禁锢在这茫茫的冰海动弹不得,也许只能待在冰海中等待第二年夏季来临,待到一年之后南风大作时才有可能冲出威德尔海而脱险。
可是困在冰海的艰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且不说船上所存的食品和燃料有限,怎能维持一年的消耗,威德尔海域随之而来的冰雪严寒便要了船上人员的命。极地漫长冬季的暴风雪威力无穷,它的扫荡使绝大部分陷入困境的舰船无法在这片“魔鬼”海域安然过冬,结果往往以船损人亡而告终。这些被流冰群封锢在那里的舰船,也许就此永远长眠在这“魔鬼”海域之中了,所以,在威德尔海等南极边缘海域航行的舰船一直是“顶风而行”的。这已成了各国探险、考察队长期严守的信条:趁刮南风之机,抓紧向南极前进;风向一旦转变,北风乍起(最好在北风刮起之前)就必须及时顶风北上,尽快航离南极。稍一耽误,便可能在北风盛行之下落得个被冰封于威德尔“魔鬼”海域的危险下场。
其次,不仅流冰、暴风雪对威德尔“魔鬼”海域中的舰船及人员大施淫威,而且那里的鲸群肆虐也是对探险、考察者们的一大威胁。夏季,在洁净如洗的蓝天白云下,威德尔海碧波滔滔的海水中,鲸鱼成群结队地在流冰群的缝隙间自由穿梭悠然自得。看似一幅和平美丽的画卷,殊不知其中潜藏着无数杀机,因为鲸鱼具有凶猛的本性,特别是那里的逆戟鲸。这种庞然大物能吞食冰面上的一切动物,当它们发现冰面上有海豹、企鹅等动物时,会从海水中冲破冰面,突然伸出头来,把那些动物一口吞食掉,俨然是冰海中的“屠夫”。它们那尖而细长的嘴贪婪地吞噬一切生灵,探险、考察的专家们当然也同样是它们的猎物,逆戟鲸群在威德尔“魔鬼”海域的存在更使得被困于“魔鬼”海域的人难以生还。
最后,威德尔海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色也是一大杀手。光怪陆离绚丽多彩的极光和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错觉,赋予了威德尔海域美妙的一面,然而这美景中正潜伏着万般凶险。舰船在威德尔海中航行,就宛如在梦幻世界中漂游,它那瞬息万变的自然奇观,让人产生神秘莫测的兴奋之余,又不时令人毛骨悚然魂惊胆丧。因为舰船在流冰之间穿越航行,一不小心便会误入险境。
有时穿越了一片流冰群,突然发现舰船周围尽是陡峻的冰山悬崖峭壁,舰船一下子陷入了冰壁包围之中,前面又出现了高耸的冰壁,似乎已处绝境之中。正当惊慌失措之时,舰船从冰山的夹缝中驶过后,前面冰壁却又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舰船顿时转危为安了。
有时,舰船分明在海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了冰山顶上,蓦地把船员们吓得魂飞魄散。结果却是视觉错误。原来那只不过是晶莹的冰山在澄澈的碧海中形成的清晰倒影。尤其是当晚霞映红海面时,眼前出现了金色的冰山倒映于海面的倩影,却让人感到舰船正向一座魄丽的金山笔直撞去,于是给船员们带来了一场美丽无比的虚惊。
在威德尔海域航行,大自然不时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绚丽魅力,令人始终处于惊恐与亢奋之中。正当船员们沉湎于大自然的美丽之中,为一场场美妙的虚惊感到兴奋不已时,舰船却被这种视觉错误引入了歧途。有时受虚景幻影般的错觉迷惑而使舰船陷入了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有时为了躲避一座虚幻的冰山,舰船却一头撞上了一座真实的冰山,一场真正的灾祸就此降临了。
流冰、狂风、冰雪严寒、鲸鱼、自然美景……威德尔海上的一切都成了杀手,在其中航行真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威德尔海真不愧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魔鬼”海域。然而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于2005年1月21日,在威德尔海域开始沿西经8°线向南航行。22日,载着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的“雪龙”号首次穿越了南纬70°线,进入了威德尔“魔鬼”海域的纵深之地,创造了我国船舶向南航行的纬度最高纪录。
在威德尔海沿南极大陆的弧形海湾里,大大小小的冰块满布于海面。“雪龙”号小心翼翼地躲开大冰山,在这片“魔鬼”海域进行着海洋考察,基本完成了海水取样、生物资源调查等科考项目。24日,中国南极考察队在威德尔海的一座冰山上投放了首枚浮标。这枚由中国自行研制的极区浮标,可以连续不断地从漂移的冰山上,通过卫星向国内发送冰山的温度变化和具体方位。
自此,中国终于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战胜威德尔“魔鬼”海域的国家之一。
(三)失踪的飞机
1974年3月24日,从加拿大北部耶洛奈夫机场,一架协和飞机飞往一片暮色的天空。时值晚上6点1分,天空晴朗,景色宜人,它的目的地是埃德蒙顿。协和飞机预定在埃德蒙顿装满海产货物,然后马上返回耶洛奈夫机场。
正驾驶飞机的弗雷德罗年龄只有20岁,但已有近200小时的飞行经验,是一位极有前途的飞行员,他为了取得专业的飞行执照,要达到飞行员的规定夜问飞行时数,所以在当日往返埃德蒙顿。
飞离了耶洛奈夫机场的弗雷德罗,往目的地前进时,看见在西南方,出现一个像是发光的气球般的东西,即便又飞行了一会儿仍看到它的踪影。晚上7点整,弗雷德罗向耶洛奈夫的控制塔通讯说:“正飞行在海面上,机首面向西北方一直前进,过28分钟就该到埃德蒙顿了。”
天气状况良好、视线清晰,一切都依飞行计划顺利进行。所以,在这关头,弗雷德罗是一点恐怖危险的预感也没有。
弗雷德罗唯一感到有点异常的是,晚上7点6分,他向耶洛奈夫控制塔询问:“高空1500米以下的空中,有无其他飞机?”控制塔回答他:“依飞行航程表上记载没有。”可是他却看见,协和飞机的上方,有一架巨大的飞机,它在飞行中,一旦超越了协和飞机,又会马上折回来再度飞临协和飞机的上方。而且像是在戏弄协和飞机似的,一次、二次、三次不停地反复着。
“难道是要追踪我吗?”弗雷德罗有点厌烦地喃喃自语。
耶洛奈夫的控制塔要弗雷德罗确认清楚纠缠协和飞机的机体,于是他报告说:“这不是一般的飞机!”接着又说:“形状是细长形,可以看到绿色的灯光,机体似乎是金属做的,外侧闪闪发亮。”之后,控制塔失去了弗雷德罗的音信。在这之前,就出现危险信息了。7点12分,收到他用惨叫的声音说:“这家伙在我上面啊!”之后又叫了一声:“耶洛奈夫控制塔……”接着通讯就中断了。控制塔的无线电里,在这最后一句话断了的17秒钟内,听到一阵卡咯卡咯、咯吱咯吱、阴森可怕的金属声,然后又迅速被一片静寂笼罩着。
7点12分48秒,弗雷德就在埃德蒙顿的正前方不远处失踪了。
接到协和飞机罹难的消息,加拿大的军方马上出动,在空中及海面上展开大搜索行动,可是飞行员和协和飞机的踪影全无。在事发后4天,仍未发现机体的残骸或任何的遗留物,这事便成了难解的谜题,而搜索工作也就此打住了。弗雷德罗和协和飞机一起在海面上消失了。
这件意外,刚开始的时候,仅以普通的飞机失事处理,可是,从控制塔的记录录音带中得知,有一个ufo物体介入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回响。否定ufo存在的加拿大政府发表了这样的谈话:“在事件当时,因协和飞机翻转飞行,所以将映在海面上的城市的灯光,误认为飞行物体,才坠落海里。”可是,这架协和飞机的主燃料筒是装在机翼上,无法做50秒以上的翻转飞行的。假如是坠落爆炸的话,也不至于炸个粉碎,并且片甲不留吧!更不可思议的这17秒钟的金属声,又作何解释呢?爆炸声不会持续了17秒呀!这一切该如何说明呢?
事实上,这件事的开端,应该说是在这事发生的6个礼拜前开始,在加拿大不断地有人看见了ufo,而在那一天到达了高峰。在弗雷德罗失去音信的那一刻间,有好几个人看到了发出绿色光的ufo。
他果真是和协和飞机一起被ufo俘虏去了吗?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而消失了的协和飞机的真相,完全打消了一般常理的坠落和爆炸的说法的可能性。这当然就是超越一般常理所能理解的,也就是ufo神秘的一股力量。
(四)鬼船
这是1873年12月5日下午3点左右的事。
由正在大西洋上威德尔海海域航行的货船——德克拉吉亚号,在海洋上碰到一艘奇怪的船。船在北风徐徐的吹拂下,帆并没有完全解开,船身摇摇晃晃,如醉汉般的前进。
仔细一看才知帆已松弛下垂,只是顺着风向漂流而已。德克拉吉亚号的船长——摩亚哈斯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船上的情形,却露出困惑的表情,一旁则站着轮机手——德勃。
“你看,那好像是玛丽·塞雷斯特号,它应该早我们几天就从纽约出航,现在不至于还在海上才对,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
“船长,我也觉得奇怪。尤其是它的甲板上空无一人,实在是非比寻常。”轮机手德勃也感到不解。
就在此时,两船的距离慢慢逼近了。趋近一看,可知该船有两根桅杆,大约有200多吨,而船身与其说是定点前进,还不如说是漫无目的地顺风打转。
摩亚哈斯船长不断发信号,但丝毫没有回音,于是德克拉吉亚号停止前进并放下小船。接着,船长带着数名水手乘船驰向前方的船。结果发现,那艘奇怪的船果然是玛丽·塞雷斯特号。
德克拉吉亚号的水手们登上甲板,发现所有的货物与船具都整齐排列着,不过小船却少了一只。打开船长室一看,居然没有半个人影,餐桌上却准备着早餐。其中一份似乎是给小孩子用的,半只蛋只挖了一小匙,应该是还在用餐的状态。后来查证,船长的妻子和女儿的确也来了这条船。不过,据说船长夫人是长期卧病初愈后,船长为了让她好好休养,便做了特别的安排,打算把她带到货船的目的地——意大利南方,才让她乘船的。
德克拉吉亚号的船长等一行,认为这艘船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因此在船内做了彻底的检查。
他们发现船长室的桌子上,摊开着地图,还放着时钟。后面的墙壁上,则挂着船长的上衣。另外,旁边有一台缝纫机,上面摆着尚在缝制的女性衣服,缝纫机的下方,则滚落一个填充的布娃娃。到了水手室前面,可看见一些挂着要晒干的衣物,不过却还相当湿。餐厅的桌子,摆着数人的早餐。此外,在厨房还可见刮过胡子的刮胡刀,但却未经清理,胡碴也到处散落着。
经过推测,断定是早餐时,在这船上发生了某些变数,于是再到船长室查看,发现重要的“航海日志”也不见了。
“这一定不是件单纯的事。有必要做更详细的调查。”摩亚哈斯船长便指示用绳缆拖着玛丽·塞雷斯特号,慢慢驰入直布罗陀港。
到了直布罗陀港,才知道就在德克拉吉亚号到玛丽·塞雷斯特号前一天的12月4日早上,在亚速尔群岛的岸边,一艘英国轮船高地号也与玛丽·塞雷斯特号擦身而过,当时,两船都还互相发出平安无事的信号。而德克拉吉亚号是于翌日的下午3点左右发现玛丽·塞雷斯特号,所以其间仅隔一天半。
随着调查的进展,得知玛丽·塞雷斯特号是载着酒精,由纽约前往意大利热那亚的。并且也同时得知,船上除了船长普利克斯及其夫人赛亚拉以及两岁的女儿苏菲亚之外,还有10名船员。那么,玛丽·塞雷斯特号里的人又是为什么突然消失的呢?
被海盗劫走。但是,这个意见几乎没有人赞同。因为,如果遭到海盗抢劫,船内应该残留打斗后的迹象。可是,不仅完全无此迹象,重要的财物也没有损失。
发现船侧受到轻微碰损,担心整个船沉,或是碰撞到大型流木之类,觉得危险才紧急逃生的。虽然这个理由说得过去,但是全员逃生不可能只用一艘小船。况且,因为惊慌失措而逃离主船的情况也令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