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孩子学习数学上问题多多
教了近三十年的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回想起来,他们的身上还真是都带着自己时代的特点,令我们这些教师不得不跟着他们与时俱进。加之升学要求不同,站在一线的我们努力的方向自然不同。比如,曾经的大择优时期,一中每届录取的人数从我上学(1986年)的280人,到九几年的350人,再到女儿那时的450人。等到马明轩他们那届,忽然升至700人,还有陆续的八百,直至今天的1200。还记得大择优时期,因为录取的人数极少,所以重点培养的对象正是那些智力水平较高、学习品质好的孩子。而不像现在,所有孩子都是重点培养的对象,那么他们的智力水准和学习习惯,都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功夫去培养,去关注。说实话,难度系数相当大。这不,问题来了。
记得侯云天那届,班级里,除了效伟,他和曹爽是数学底子最差的。他们不会分数的通分。到了上届,两个班则出现了好几个连小学乘法口诀都不太会的孩子。更突出的是,他们不认带刻度的钟表。当时我真的是大大地感慨了一番。可是,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一届不如一届。这届孩子,有么那多孩子小学基础非常差。比如智妍、子萁等人,带分数化假分数不太会。还发现,怡航、艺涵等人5.6化成分数他们统一的写法竟然是100分之56.分数的乘法不知道怎样约分。要知道,这几个孩子是所说的学习好的孩子哟。
这两天,领一个亲戚家初三的孩子学习数学,(她一模得了9分,她的奶奶我的大姐急得一夜没睡)。通过学习发现,她的数学基础是差,从初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确定符号,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到二次根式的化简,还有初三学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基本什么都不会。孩子非常听话。可是这基础跟没学过差不多。再看我班毕业送走的这批,基本找不出她这样的。因为,我的数学课特别重视起始课的学习。我班上届孩子们也好,每当互帮互学时,那些学的好的从来都很热心地去帮助慢的同学。
这届既然问题这么大,我的担子看起来不是一般的重。就像朱自清的《春》里所说"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还有鲁迅的那句话"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同样一件事情,就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待,从哪个方面着手解决。
孩子们满怀期待向我走来,他们的前途有我们去守护。
我越来越懂得,说多了没有用。面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就默默地带领他们去做就对了。你的唠叨、你的斥责只会平添他们的恐惧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及时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夸赞他们的进步,让他们燃起奋斗的火苗,萌发努力学习的种子。
我们一家三口都为每天做的是帮助别人的工作而感到幸福。随算不上普度众生,但是我们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