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盟主之议 - 三国妖士 - 狴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妖士 >

第52章盟主之议

寒风凛冽,漫卷旌旗,渤海南皮军校场,八千军士成行成列,齐齐面向高台。

身穿金盔玄甲的袁绍踏步而上,左手按在腰间刀鞘,右手捏着一卷黄绢,他横起眉毛,瞪着双目,语色愤然,声威震天。

“吾素闻西凉名马无数,今观世局,董贼犯上,挟持天子令群臣。

西凉董贼,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得免其罪。后获先帝器重,拜凉州刺史,加前将军,封鳌乡侯。

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尝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方以卓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

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举。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剖剐伍孚,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

今我袁绍奉天子密诏,整渤海戎马,陈兵欲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

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愿诸君奋勇杀敌,以报国恩!”

袁绍宣读讨董檄文,猛地抽出腰间宝剑,直指晴空高挂的冬日骄阳,寒气化作水雾弥漫在整个营地,台下的颜良、文丑同时高举冷兵,大喝附议。

“奋勇杀敌,以报国恩!”

“奋勇杀敌,以报国恩”

……

八千军卒齐齐高喊,声音响彻云霄,台上的袁绍面容肃穆,见士气高昂,即便发号施令,大军开拔出营。

“颜良听令,命你率兵六千奔往河内,速与郡守王匡回合,陈兵待战!”

“末将听令!”

颜良翻身上马,率领军卒踏上西行之路,而文丑、淳于琼等人则随袁绍本部前往酸枣,与刘岱等人商议盟主之议。

两个手举袁字大旗的马卒飞奔在前,两千渤海兵马跟随于后,袁绍骑着骏马行在中军,旁边一人策马并驱,正是袁绍老友许攸许子远。

“子远啊,今我与韩馥、张扬、王匡、张燕等人率军进驻河内;刘岱、张邈、桥瑁、曹操等人陈兵酸枣,吾弟袁术并孙坚等人屯兵鲁阳,此可谓东南北三面合围,董贼授首之日可期矣!”

“本初所言极是,董卓见我义军二十余万,定然惶惶不可终日,昼夜不得安寝,届时诸君会师洛阳,只需围而不攻,朝廷之中自有内应,谋取董贼性命。”

许攸为人胆大,性格骄狂,但面对袁绍还是颇有些规矩,毕竟袁绍出身显赫,内外皆有所长,何况他还有事求着对方呢。

当年冀州刺使王芬图谋废帝,许攸便是其筹画士,暗中联络曹操、华歆等人,但都遭到拒绝,等到王芬伏诛,许攸侥幸逃的一命,但要想再度出仕,跻身朝臣之列,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身怀重罪,许攸潜伏多时,等到袁绍兴兵讨董,他立刻赶来投奔,只要在此立下功劳,袁绍一封表奏,他的黑历史从此化为过往,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哈哈哈……”

袁绍执着马鞭大笑:“子远可知董贼昔日何其张狂?”

“愿闻其详。”

“当日董贼欲要废立天子,请我前去议事,竟说天下之事,他可一人而决,今我袁绍不服,剑指洛阳,他董卓焉敢再诉此语?”

许攸也轻笑起来,心道袁绍门庭何其高贵,竟也有这种恶趣味,不过他还是附和着道。

“董贼横行无忌,藐视天下英豪,乃取祸之道,本初若诛得其首,立下泼天大功,当为大将军不二之人选。”

“哈哈哈……子远啊子远,深得吾意!”

虽在行途远道,天寒地冻且凄,袁绍心情却与光景相违,显得格外开怀。

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当时他的老上司何进权势滔天,整个朝野谁不给他面子,若自己当了大将军,袁氏家族当以他以荣,而非人人都说他不过是沾了袁氏的光。

他在袁氏能得到什么,自己不过是婢女所生,被袁逢过继给了已故的袁成,自己虽说接了袁成的嗣,不过因其早亡,根本给不了自己帮助。

不像弟弟袁术、兄长袁基(袁术的大哥,现任太仆)能得到家族的鼎力支持,他袁绍恶了董卓,不敢逃回汝南,不也是怕被当做弃子,平息董卓之怨吗?

有家归不得,他袁绍的苦谁又知道。

远走渤海,兴兵讨董,值此风云际会之时,他袁绍将引领八方英雄,铲除国贼,废除伪帝,还政刘辩,天人共仰。

只是……

“子远啊,吾弟袁术同在盟军,听闻长沙太守孙坚与其交好,这讨董盟主之人选,未必会落在我头上啊!”

袁绍始终有些担忧这事,之前皇甫嵩入京,各州郡密谋会盟,但盟主之位悬而未决,就是因为讨董功成之后,盟主功劳最高,谁也抹黑不了。

但现在会盟的都是地方大员,一州刺使自不必说,还有皇室宗亲刘岱,袁家名望虽高,能和刘岱相比吗,何况袁术同在盟军,更有江东猛虎孙坚为助力,那盟主之位还有自己的份吗?

许攸看了袁绍一眼,驱马靠得更近些,悄声说道。

“本初勿忧,当今盟主之选不外乎几人,一为宗亲刘岱,二为豫州刺使孔伷,三为冀州牧韩馥。

然刘岱身为汉室宗亲,更当不得盟主之位,董卓掌控朝廷大义,刘岱若是担任盟主,即便功成也有害无益处,想必他也自知。

豫州刺使孔伷虽有名望,但其人果敢不足,年老体衰,徒居高位,必不为众人心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