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桃源一行
桃源村出自东晋末期南朝宋田园诗人陶渊明,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姜元一的手笔,众人只是觉得名字好,却根本不知道它的寓意。
姜元一也不解释,看着村子的外墙都插着一圈栅栏,根本扛不住一匹马的冲击,更不用说抵御盗匪流寇,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现在徐州境内还算平和,缓冲时间倒不紧张。
这道牌坊就当做村子的大门,众人欢呼过后便簇拥着以姜钰昌叔侄为首的主家入了村子,圈的土地十分广阔,占地方圆六七里,所有的房屋都成排成列,这些都是出自姜元一的规划。
河流离的很近,所以村子里只打了两口井,只是不少地方还留着空地,那是姜元一留下的商业区,行政区,科研区,暂时还未开发。
不少村民都站在门口伏拜相迎,被安置了这么长时间,脸上稍微有些菜色,衣服也换的干净整洁,与以往的面貌大不相同,从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出一种东西,叫做希冀。
“这位老翁,房子可还满意,穿的可暖和,吃得怎么样?”
姜钰昌遵从侄儿的预先指导,随意走到一家门前,对着老大爷见礼,与后世的下乡问访别无二致。
“唉呀!恩公使不得!使不得!老朽本已入土,若不是恩公拉把手,哪里能见到今时的光景,村子一切都好,老朽哪里会不满足?”
话是好话,只是听着怎么这么渗人呢。
姜钰昌连忙扶起老头,又抽回双手,看到老头身后还有一对夫妇,两个孩童,心道流民之中,这一家子运气真是够好,竟然祖孙三代都还健在。
“老翁啊,可否容我进去一观,喝点热汤驱驱雪寒?”
“啊!这……恩公请进,快快请进!”
那老头愕然之后便是惊喜,想不到位高权重,富裕门庭的姜钰昌要来歇坐,连忙使唤妇身后的夫妇摆弄热汤。
屋子很宽敞,愈发显得是陋室,里面几乎没有什么摆设,唯一的一张几案还是新打的,这是村子里统一发放的,耗费了大量木柴。
“恩公快请坐!”
老人亲自铺了一张草席,看样子好像是自己扎的,手艺应当比不上刘备,看上去破破烂烂。
姜钰昌也不客气,过分亲民那就是做戏了,上前便坐下去,又见这家儿子端来热汤,碗边只破了一个小口,直接拿起来喝了一口。
白开水而已,自然没啥滋味,想要浑酒,那更是异想天开,现行的条件还很艰苦,打量着这家徒四壁的屋子,姜钰昌又对着老头道。
“敢问老翁贵姓,是哪里人士,因何入籍东海?”
怎料那老人竟哭哭哒哒地抹起泪来,哽咽着道。
“恩公啊,老朽贱名周垂,本是青州蓬莱人,因黄巾大帅劫掠乡野,这才举家搬迁,后来粮食用尽,终于流荡到徐州境内,正好听说东海姜氏当世至善,接纳无家可归之人,便随着一起出逃的乡亲赶到郯县。我等还算幸运,可怜我那老妻还有小孙子,都说是活活饿死冻死了啊!”
听了这话,进来屋子的徐庶郑缺并几个县内官吏都肃然面孔,纷纷劝慰老人,姜钰昌遂道。
“生者节哀,死者安怀,老翁既然脱离劫难,更应保重身体,勿使死难者处处担忧啊。”
“老朽省的,恩公莅临寒舍,老朽深感荣光,只是招待不周,还望恩公恕罪。”
姜钰昌轻轻地摇摇头,示意自己毫不介意,又看向这家的小孙子,长得还算乖巧,只是胆子似乎很小,只敢待在这家妇人旁边,动一下都不敢动。
“来来来,周家小孙儿,钰昌匆匆造访,身上也没啥值钱物件,只带了几个果子,权当见面之礼,倒让诸位见笑了!”
周老头自然连连推辞,只是自家孙儿口水都要滴下来,却不敢上前来拿,那副样子有些人看得好笑,有些人替他着急,有些人却觉得发酸。
不就一个果子吗,连后世都冰糖葫芦都比不上,这种烂大街的东西竟让人可望不可求,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悲哀。
姜元一见老头推辞不过,终于接过来拿给孙儿,对方一口一口的含在嘴里,好像是尝到什么了不得美味,只能在心里微微叹气,这东西他可扔了不少。
还有旁边那更加胆怯的周家小孙女,只敢在母亲身后看着哥哥吃,根本没上前抢夺的心思,这让他不禁想到了自己那几个妹妹,也幸亏是生在姜家。
徐庶等人根本没注意这茬,姜钰昌为什么只唤了周家孙儿不唤孙女,还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太深了,他们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周老啊,小孙儿可在入学?”
姜钰昌笑着问起了就学一事,看这家孙子不过七八岁的样子,正是入学的年纪。
因为姜元一的坚持,学堂落的最早,占地十分广阔,是桃源村最重视的建筑,广纳村民中适龄儿童,只不过资源有限,不能普及到每一个人,此前有过简单的招生考试,还会根据学习状况进行甄选。
“恩公厚待我等啊,小孙颇有几分运气,正在书院里读书!”
周老头连连感恩,毕竟读书是出人头地的绝佳途径,在这个年代能识个字都是富人的权利,哪里会轮得到他们这朝不保夕的贫民。
这也是桃源村现在最为人称道的事情,县内其他村子听到这消息都沸腾了,纷纷要将孩子往这送,因为这里有先生,听说还不收学费啊!
但桃源村自己的学生都处理不完,教书先生是几个书佐轮流换班,哪里会管得齐他们,一律辞谢,概不接收。
不过等一切步入正轨,倒是可以考虑这个事情。
“好啊,等你家孙儿长大了,若真是可造之材,他所有的用度我姜家一力承担。”
姜钰昌直接开出空头支票,反正到时是不是可造之材,还不得他自个说了算,不过的确收到了效果,周老头一家都扑通地跪下谢恩。
“周老啊,今日来访,实为叨扰,时间紧迫,我等须得告辞了。”
基本情况也了解差不多了,姜钰昌便站起身来,对着周老一家作别,对方想要留待也拿不出东西啊,只能恭送众人出来。
“先生为何不带护卫呢,这冰天雪地的,实在容易发生意外啊!”
徐庶郑满一左一右地站在两旁,姜钰昌带着侄儿走在中央,身后一大批都是临时任命的组长,都是流民中原本有些阅历的。
“他们几个被我吩咐劈柴去了,明昭无须担忧,村子离城不远,相距不过十里路,地势平坦开阔,断不会掉进什么冰窟窿。”
姜钰昌只是摆摆手,丝毫不以为意,姜元一却偷偷看了一眼郑缺,暗道他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
王朗即将归来,姜元一若拜其为师,今后与叔父相处的时间便少了很多,因此趁着这段时间,将所有的事情尽快安排妥当,今日出行为图方便,自然不会带上护卫。
“不过走了这么久,肚子倒也饿了,诸位同我一起去食堂吃些米粥吧。”
姜钰昌笑着招呼众人,村里开了七八间食堂,每到吃饭都时候,村民们便自带器具前去领粥,实质上和当初在城外布施一个样子,自然是没有点菜管饱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