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既然这件事徐科武已经担在自己身上了,李承业也就没有再多操心了,现在这件事和他也没有多大干系了,不过经过这件事情,估计徐家几个人应该短时间之类不会再给他介绍另外一个对象了,像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那就要糟糕了。
李承业的生活倒是轻松了起来,不过学业方面却是压力大了起来。自从从南方回来之后,徐教授就给李承业安排了不少事情去做,最急迫的一件就是要将写一篇关于现在经济改革方向的文章,这也算是李承业进入徐教授项目组的考察了。
时间慢慢过去,新一批的大学生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六百一十万人,录取人数则是达到四十多万人。随着人数的增多,首都大学里面也越发的热闹了起来,各种学生组织相继成立了起来,各种活动也多了起来。
不过这些活动同李承业却没有什么关系了,他现在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完成徐教授交给他的课题。徐教授是是真的十分看重他,有时间就会带着李承业去参加各种会议,虽然只是作为其中的旁观者之一,并没有任何发表意见的机会,但对李承业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过最大限度地知道各方对于当今经济形势的看法。
又一次听证会议结束,徐教授带着李承业走出了大礼堂,没有停留地上了车,因为了李承业自己会开车,所以这些日子都是李承业给徐教授当司机。
一坐上车徐教授的面色就沉了下来,车上就只有李承业他们两个人,所以徐教授也就没有按照那么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直接坐在了副驾驶。
“老师,我们现在是直接回学校吗?”李承业不确定徐教授还有没有别的安排,所以还是硬着头皮问了一下。
徐教授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一时并没有说话,李承业也没有说话,今天的这次会议的确是挺让人觉得心累的。
“小李,之前让你写的课题怎么样了?”过了一会徐教授终于说话了,却提到了另外一个话题。
“老师,大致的方向已经有了,具体的内容还要慢慢填充。”
闻言徐教授还有些惊讶,“哦!这么快,说说看,你这个方向是什么?”
因为他们过来的比较晚,所以车子停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所以李承业也不用担心在这说话会被别人听到。
“我查阅了近些年的一些资料,最终还是决定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方向,不管是工业、农业还是其他方面,说到底就是建设发展,涉及到的就是就是各种资源分配……”
“其实我国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有远见的,这些年重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徐教授给他的这个课题所涵盖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特别是这种与经济改革相关的。写出来的东西很容易变成那种大而空的玩意,但如果展开来写的话篇幅实在是太大了,并不是这短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的。
李承业翻阅了很多资料,从建国到现在,关于经济发展的文章非常之多,无论是重工业,农业还有轻工业,很多方向都被人一一谈论过,也有过不少实践。
第一届全国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实现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任务,之后更是直接将这一任务设定为国民发展的重要目标,此后很多年,此后很多年都是围绕着这一个目标在不断前进着,虽然过程中有很多曲折,但大体的方向还是没有很多变动的。
“但十分现实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技术水平与其他国家还是十分有差距的,我们现在很多大型工厂都是依赖国外的生产线,而这些生产线都是别人淘汰落后的……”
“虽然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十分努力,成果也是十分斐然,但落后的东西太多,时不我待,最好的方法就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加以吸收,当然这种学习我们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缺少广阔的市场,现在的花国市场十分萎缩,消费能力不足……”
李承业一说起来就有停不下来的意思,徐教授认真地听着,一点都没有打断他的意思,右手手指不自觉地点着左手背,似乎是在沉思的样子。
“我觉得……”
似乎是觉得自己今天说得实在是有些多了,李承业赶紧收住嘴,“老师,我现在能想到的差不多就这么多了。”
“哈哈哈哈……”
这会徐教授也收回了神,摇头笑了起来,李承业并不明白他在笑些什么,不过看他神色,大概应该是满意的。
“嗯,李承业啊!……这些不止是这么多了,你这一会可是说了好多别人不敢说的话啊!”
徐教授嘴上虽然是这么说的,心里却是十分满意的,今天这场问询会可是让他憋闷得不行,总共一百多位经济方面的专家学家,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还是认为要维持现有的经济模式,拒绝开放市场经济,这不是瞎胡闹吗?都是做了大半辈子学问的人,还不如他这个才读大二的学生,真的是见识短浅啊!
李承业自然也看出了他的意思,并没有丝毫担心,只是笑着道:“这报纸上都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罢了。实践出真知,我们大可以直接划分出一块地方来作为试验区。”
“经济试验区?”
李承业点头,“没错,很多经济政策没有进行之前是没有办法说好或者不好的,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发展……”
“听着是不错,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试验?”徐教授倒是没有直接说好或者不好,只是继续问着。
“目前花国各个省份差距其实并不是很大,我觉得沿海地区是最合适的,哪里拥有天然的港口,对外交流的贸易比较方便。比如S市,那边很早就是对外开放口岸,各类工业基础也比较完整。不过那边位置似乎是小了些,相对而言的话,广安省那边似乎更好一些,最重要的是临近港岛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你这话也没有错,从六十年代开始,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开始向东亚东南亚国家转移……”
“……”
之后师徒两人就像是忘记了其他事情一般,专注地在车子里面议论起最合适的试验地点了起来,等两人觉得肚子饿,回到学校的时候,天早就已经黑了。徐教授今天倒是没有什么课要去上,不过李承业可就倒霉了,他下午还有两门课。这两门课还是比较重要的,也是他平时表现足够好,又有徐教授帮忙,要不然可真没有那么容易过去的。
“行了,你今天晚上回去了就好好休息,这几天尽快将那个研究课题的报告写出来。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和学校协调一下,让你有些课程免修,直接参加考试就行了。”带着李承业走出另外一个教授的办公室,徐教授无奈地摇摇头。
现在这些课程对李承业而言的确是简单了一些,而且现在正是需要大量实践人才的时候,他还有很多事需要李承帮忙呢,总要下些大力气去做点什么了。
“明白,麻烦徐教授了。”这样的好事李承业自然不会拒绝,笑着点头。
两人之后又通行了一会,徐教授回了自己家,李承业则是去了宿舍。
这会宿舍并没有什么人,估计都还在图书馆。
李承业也没有想起他的,将一些书籍资料放在桌上,准备好纸笔就工作了起来。他资料早就已经整理好了,笔记都写了好几个本子,这会一坐下倒是思如泉涌,下笔如飞。
之后几天徐教授也没有再找李承业了,就是留时间让他专心将文章弄出来,李承业自然也没有浪费徐教授的心思,一直专心做事,除了必须要去的课程之外就是在图书馆或者宿舍里专心干活,这样下来,他的进度倒是一日千里,很快就将大部分东西都弄好了。
没等李承业将报告弄完,首都大学里面的学生就被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给吸引住了全部心神。
“李承业,你听说了吗?我们学校今年年底准备派遣公派留学生了。”李承业刚从学校的图书馆回到宿舍就被姚继明说的一个消息弄得有些懵。
“公派留学生?去什么国家?”这个消息李承业还没有听说过,自然是十分关心的。
孙立国:“暂时还没有准备消息,不过根据小道消息,这次公派的国家有好几个,包括M国,D国还有Y国和F国……”
“消息可靠吗?”李承业有些怀疑,这些天他都没有听徐教授说过。
姚继明赶紧点头,“绝对可靠,我们学校有来头的人也不少,能提前收到消息的人不少,这还是有人说漏嘴了,我们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