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贤将相难伸抱负唐朝廷乱局如故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4章贤将相难伸抱负唐朝廷乱局如故

大历十四年(779年)正月末,五十八岁的李泌,被李豫外放的消息在京师长安一传开,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起初,朝廷文武百官,大都以为皇帝要任命李泌为相,接替杨绾去世空下的相位,纷纷庆贺。

殊不知,如今皇帝却决定将李泌外放。朝中正直的文武大臣,纷纷上书皇帝抗议,甚至公开上书皇帝,指斥宰相常衮,擅权误国,嫉贤妒能,排挤忠良。

李泌的入门弟子,诗人顾况,此时也到了京师长安任职。

得知李泌外放澧州的消息,顾况更是义愤填膺,决心为先生抱不平。

2

那天下午,顾况心情不快地到了李泌的府邸,前去拜访老师。师徒叙礼完毕,顾况有些生气地对李泌说道:

“先生,陛下真是糊涂,怎么会放你出京就职呢?先生啊,你一向目光如炬,料事如神,难道先生就没有看出,你被外放澧州,这是奸相常衮的诡计吗?

常衮嫉恨先生会被陛下重用,所以出此诡计,欲逼走先生。陛下听信谗言,驱逐先生,明显对先生不公啊!

先生怎么会不以为然,无动于衷呢?

学生私下打算,联合京城太学生,士大夫们,联名上书陛下,坚决挽留先生。”

李泌听后,十分不安。他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去,急忙冷静地制止顾况道:

“顾大人,多谢大人的好意。大人啊,你们这样做,不是要害死长源吗?你们不了解陛下啊!你们怎么能够如此冲动,做下以下犯上的大事情呢?”

“先生,你错了。大路不平众人铲。朝廷需要你啊!我们不过是为了朝廷大局,为先生鸣不平而已。”

顾况向李泌解释道。

“顾大人,你与陛下的接触不多,还不太了解陛下的个性脾气。我们师徒不是外人,长源就对大人直说吧!如果顾大人你们那样做,长源不是更会给常衮以把柄,招致陛下的猜忌吗?

大人的一番好意,可能会弄巧成拙,给长源带来无尽的麻烦和极大的不利啊!”

李泌耐心地向顾况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学生冲动了。”顾况深知官场的险恶,听了李泌所言,深以为是,心里有些后怕,脸色也紧张了起来。

李泌害怕顾况不了解自己的心意,继续对顾况解说道:

“说实话,起初我听到陛下的旨意,长源心里也有些不满,有些愤愤不平,很不乐意离京远行。

当我静下心来,思考一段时间以后,我才慢慢有所觉悟。

长源常常钻研道家典籍,深深地懂得,福兮祸依的道理。想通了这一点,长源心里豁然开朗。

顾大人啊,你应该最了解长源心直口快的性格。以长源的为人和性格来推测,从长源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长源觉得,陛下将我外放,也许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

当初,元载嫉贤妒能,专权误国,多次设计陷害我。陛下将我外放,才终于保全了我,使我得以平安回京。

如今,常相公掌权,又开始步元载的后尘了。他既然是如此嫉恨我,害怕我争夺他的权利,肯定会容不下我。谁知道会不会谗言陷害我,对我不利呢?”

“先生说得极是!学生知错了。”顾况向李泌道歉道。

“顾大人,你也是为长源着想,长源非常感谢。良木易招折,良枢易可摧。你才高八斗,能力超群,希望你在京中,也要好自为之,不要锋芒太露,遭人忌恨。”

李泌谆谆叮嘱顾况道。

“多谢先生!学生知道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官场,一定会严加注意的!请先生一路保重。”

顾况向李泌行行礼,心平气和地走了出去。

3

不久,李泌就上书皇帝,答应出京上任。离京前一天,李泌进到皇宫,向李豫辞行。

想到分离的痛苦,君臣二人,心里都有些悲伤。李泌忍住泪水,以发至肺腑的语言,真诚地感谢李豫道:

“陛下:

感谢您对臣的信任,对臣委以重任。

老臣虽然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但也会竭尽努力,完成陛下的重任,不辜负陛下的知遇之恩。

离别之际,老臣再次感谢陛下的好意!

臣知道,澧州环境优美,人民淳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陛下体谅臣的老迈,不愿把那些繁重的任务,交给老臣去处理,担心老臣过度劳累,臣非常感激。

所以最终,陛下给了老臣一个到外地做官,逍遥养老的机会。老臣对此,感激涕零,再次对陛下的鸿恩,深表感谢!

最后,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请求陛下格外开恩,允许臣携带妻子儿女,出京上任,臣不甚感激。”

李豫爽快地答应了:

“先生,朕有些对你不起,也非常舍不得你离开。然而,朕是一国之君,既然答应了宰相的话,就必须履行。朕准先生所奏。请先生放心,朕不久就会召先生进京,辅佐朝政。”

4

李泌对李豫所说的话,其实也并非违心之语。

“只有遭受到与妻子儿女的八年分离之苦,我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全家团圆幸福的意义啊!

八年来,我将妻子儿女丢在京师,让妻子独自抚养,完全没有尽到丈夫父亲的责任,我对他们是多么有愧啊!

如今,我已经年过半百。如果我想用剩下不多的岁月,好好地陪伴妻子儿女,让妻子儿女幸福,快乐,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我多么希望,能够好好地抚育、教育好儿子女儿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