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隐身山野念社稷藏身名山忧朝政
很快就到了乾元三年(760年,即上元元年)的春季,李泌仍然没有盼到,李亨重新召他回朝任职的消息。
李泌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怅惘和忧郁。
“难道陛下已经彻底忘了我吗?有谁能够知道,我的内心里,其实非常渴望,能够再次回到朝廷,去辅佐陛下,济国安民呢?
然而当初,陛下再三挽留我,我却依然坚持回山修行,是不是伤了陛下的心呢?
或许陛下正在安享天下太平的生活,认为叛乱已经不足为惧,不需要我这个多嘴多舌的人了吧!”
李泌常常一边自嘲,一边猜度着李亨的心理。
的的确确,李亨似乎已经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的老友李泌了,已经好多年连问候的诏书,也不见踪影了。
好在李泌淡泊名利,没有外人打扰,更能够修身养性。
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呆在衡山隐居修行,也许是毫无用处、毫无希望地关注着天下大事,忧心着天下的变局。
2
几年过去了,当初那个稚嫩幼稚的少年卢公子,已经长成为一个青年,出落得越发俊美。
卢公子依然是那么活泼,那么阳光,那么充满朝气,甚至还有些淘气,有点小气。
卢公子的俊秀斯文,使人不知不觉中,对其身份,产生了一丝丝的怀疑。
3
卢公子与李泌的关系,也越发地亲密亲近了。
有时,卢公子心血来潮,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向李泌透露一些,有关他身世的隐隐约约的情况。然而,这让李泌更加迷惑。
李泌也说不清究竟是为什么,心里总会对卢公子,有着那么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李泌甚至不时怀疑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
有时,一直阳光灿烂,乐观开朗的卢公子,常会无缘无故地脸红,或者生气。
卢公子喜欢定定地注视着李泌,眼神有些特别,有些怪异。李泌常常会被他看得不知所措,心跳不止。
在李泌眼前经常显现的,是个漂亮,乖巧的头,仿佛一位美丽的少女。
他的肤白如乳,俊美靓丽。有时,李泌无意识的一次注视,就会让卢公子的脸上,不时泛出一阵阵红晕。
卢公子常常喜欢,将自己那长长而又柔美黑漆的头发,盘在自己的脑后,如同道士的发髻。
4
大唐帝国,其实是个特别开放的王朝,上至公主王孙,下到黎民百姓,都从不忌讳遮掩和谈论男女之情。
尤其是人们对待私生活和私密的感情,更是如此。
然而,李泌却真的是一个修行的高人。他睿智聪慧,但在个人生活上,却是个十分马虎的人,常常不太注重别人情绪的细微反应,尤其是关于男女之情。
李泌宁愿让自己,沉迷在深邃的思考中,孜孜不倦的阅读中,而不愿沉醉于秀色的诱惑中。
旁人一眼都能看出的男女感情,李泌却似乎显得或是故意显得,有些麻木不仁,有些熟视无睹。
他更加关心的,是国事或者自己的静修,而非自己身边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生活琐事。
每当卢公子照例从山下归来,为李泌讲述刚刚发生的那些国家大事时,他对国事的专注,总是胜过对青年的注意。
李泌的淡漠表情,不时引起卢公子的恼怒,诱发这位俊秀的青年,常常独自呆在旁边,生着他的闷气。
卢公子早已意识到了李泌的这一些个性,但又对他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
卢公子实在不愿意,为李泌讲述那些有些烦心的新闻,但又挡不住李泌的苦苦追问。
卢公子常会在讲到最紧要的过程中,突然停顿下来,仔细地观察着李泌的反应。
当看见李泌渴求的眼神时,卢公子的内心,似乎既有些痛苦又有些妒意。
他似乎在嫉恨李泌,对那些国事、民生的看重与关注,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与关切。
5
当然,李泌有时也的确会关心人,理解人。
他会发至肺腑,十分真诚地关心着卢公子的一切,询问卢公子的情况,以及卢公子家里的情形,还有他每次下山的经过等等。
但他得到的,往往是卢公子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回答,或者是似是而非的信息。
结果是,弄得李泌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
李泌的漠然驽钝,也更加引起了卢公子的恼怒和生气。
只有在与卢公子谈到共同的话题,有关朝廷的事情之时,两人才会谈兴更浓,李泌也不会有任何的担心,会惹得卢公子不高兴。
6
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李泌与卢公子的心情都很好。他俩一边下着棋,一边随心所欲地聊着天,在融洽和谐的交流中,李泌与卢公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又谈到了有关朝廷的事情。
卢公子的确很不寻常,他似乎对宫廷的内幕,也十分了解与熟悉。就如他对李泌、李瑞所称的那样,他是宫里的小太监、小黄门。
不久,李泌与卢公子,就从皇宫的轶事,聊到了他当初与张皇后、宦官李辅国结怨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