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念良将感叹唏嘘剖时势忧心如焚
“陛下言之有理!朝廷是非不明,奖赏不当,会让多少英雄豪杰蒙冤受屈,被弃置草野啊!
戏子误国不是没有道理啊!奖惩不明,戏子们享受最高的荣誉和恩赐,危害不轻啊!
试想一下,如果朝廷照样奖惩不明,赏罚不当,给予李龟年那样的戏子伶人的赏赐和信任,大大高于对忠臣烈士的奖赏和信任,谁还愿意洒血疆场,为国效力呢?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就是臣建议陛下,重赏颜真卿兄弟这些忠臣烈士,奖赏这些英雄豪杰的根本原因啊!”
李泌话中有话地提醒李亨道。
“先生言之有理,朕也深知前朝的这些弊病!请先生放心,朕一定努力矫正,让朝廷的分配机制,奖赏制度,回归正轨!
先生,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跟朕品评一下前朝今朝的那些名将吧!国家多难,朕很需要这样的英雄豪杰!”
李亨真诚许诺并热烈请求道。
“陛下的承诺让人振奋。既然陛下今天如此有兴致,微臣就与陛下一道,交流一下对朝中文臣武将的看法吧!
臣先与陛下聊聊高仙芝的往事,看看对如今朝廷处理国家大事,有些什么启示吧!
但愿我们君臣,都能够从高仙芝等人的遭遇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臣希望陛下,能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发挥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文臣武将的作用,尽快完成扫除逆贼,光复社稷的中兴大业。”
李泌微笑着,趁机劝诫李亨道。
“先生难道怀疑朕不能用人吗?”李泌的话说中了李亨的心事,李亨有些不悦地反问道。
“先生放心,国难当头,朕知道孰轻孰重,一定会捐弃前嫌,以国家为重,任人唯贤,用好每一个有才干的人的。”
李亨脸色阴沉地承诺道。
“好!臣相信陛下!陛下乃英明之君,臣坚信陛下一定可以捐弃前嫌,任人唯贤,完成中兴大业!”
李泌笑着夸奖李亨道。
李亨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听见李泌的夸奖,就来了劲,脸色好了许多。
2
“陛下啊,高仙芝这人,的确多谋善断,机智勇敢,能够称得上是我大唐军队的一代名将。
可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好大喜功,贪财如命,最终被奸佞陷害,葬送了一生的英名。”李泌评价道。
“是的,真是可惜!先生啊,你给我再讲讲高仙芝的故事吧!朕虽然了解高仙芝的一些往事,但朕身处深宫,具体情节,却没有先生知道得多。先生,你快讲吧,朕有些迫不及待了!”
李亨抢着说道。
“呵呵,陛下你又开始着急了!”李泌笑了笑,缓解了一下刚刚有些尴尬的气氛,讲了下去。
李亨也为自己的着急感到有些好笑,带着一些羞愧对李泌笑了笑。
3
“不久,高仙芝就因攻克小勃律国这次大功,被太上皇晋升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受到鼓舞,更加雄心勃勃,很快就又开始了他的雄才大略的拓边计划。”李泌侃侃而谈道。
“那时,正值大食帝国内乱,‘白衣大食’灭亡。
天宝九年(750年),大食帝国旗帜尚黑,被我大唐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取代了旗帜尚白,被我大唐称为‘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
高仙芝心里十分清楚,攻克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已经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威胁,没有了后顾之忧。
眼见这一大食王朝改朝换代、内乱不止,无暇东顾的干载难逢的良机,高仙芝遂打算趁机剪除大食王国的羽翼,抵消大食王国在西域诸国的势力,逐步恢复我大唐王朝在葱岭以外地区的主权和影响力。
于是,大食王国的羽翼和附庸国之一,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就成了高仙芝这个战略的牺牲品。
天宝九年(750年),大唐朝廷在听说了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谋划之后,同意了他的谋略。
朝廷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下旨派遣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领旨,立即率军征讨石国。
眼见大唐大军兵临城下,石国君臣不能抵抗,就请求重新归降大唐。高仙芝允诺,同意石国君臣的请求。
不想此时,高仙芝得意忘形,利令智昏。他为了掠夺财物,不惜背信弃义。
他不讲道义,违背当初对石国君臣的承诺,俘虏石国国王君臣,攻占并血洗了石国城池。
高仙芝掠走城里的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犯下了滔天罪行。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得胜入朝。他将被俘的几位西域国王大臣,献于太上皇的面前。
高仙芝因在西域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朝廷授予了右羽林大将军职务。
太上皇下旨,将石国国王,在京师长安斩首示众,以警示西域那些反叛者。”
李泌简明扼要,介绍了高仙芝讨伐石国的经过。
4
“唉,高仙芝不愧为大唐良将,出军就马到成功。
可惜他却利令智昏,一反常态,做下这等背信弃义之事。常言道,杀俘不祥,也难怪高仙芝会遭到报应,最终身首不保。”
李亨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