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唐皇帝猜忌储君李贤相拼死力争
当初,李适就因为宰相张延赏的告密,而与李泌私下谈论过郜国长公主与李升等人暧昧的事情。
这天,得知郜国大长公主诅咒皇帝,李适再次为郜国大长公主和太子李诵的事情,紧急召见李泌。
李适满脸怒火,声色俱厉,痛心疾首地告诉了李泌事情的原委:
“先生啊,朕以前曾经对你谈到过的,张延赏控告的那件事情,现在又再次发生了。
到了如今,他们居然敢以下犯上,甚至诅咒皇帝了。
如今看来,张延赏当初的那些控告,并不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
朕和先生,都受到了别人的蒙蔽,都被他们编造的事实,蒙在了鼓里。
闻知此事,朕是十分的痛心,愤怒伤心至极。
朕没有料到,朕的最亲最近的人,朕的最亲爱的儿子,朕的最亲爱的姑妈,都牵涉进了这件浩大的阴谋之中。
先生你想,面对如此人伦悲剧,朕如何会不悲痛欲绝,怒火中烧呢?
朕怎么也不会想到,朕一心爱护和照顾的亲生儿子,朕的太子,帝国的储君,居然也会抢班夺权,谋逆叛父,作出那些危害朕,诅咒朕的事情来。
诵儿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难道就一点也没有顾念到与朕的父子亲情吗?
幸好,如今舒王谊儿,已经渐渐地长大成人了。而谊儿又十分的孝顺友爱,温柔仁慈,朕又有了新的依靠。
朕打算立即将太子废除,改封舒王谊儿做太子。先生以为何如呢?”李适惨痛地述说道。
2
李泌听了李适惨痛的述说,大惊失色。
“我没有料到,张延赏这个老贼,生命垂危,已经奄奄一息,居然还阴魂不散,扰乱帝国。
皇上的这些话中,包含有多么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威胁着帝国的根基啊!
为什么,我的鼻子里,似乎又已经闻到了一种十分浓烈的血腥味了呢?”
李泌努力地控制住自己那震惊不已的情绪,反复叮嘱自己道:
“要冷静!要冷静!决不能让陛下一时的冲动,葬送大唐帝国的美好前程。”
3
李泌当然十分清楚,宫廷里的勾心斗角,不时爆发的腥风血雨,也了解李适与诸王,太子的复杂感情。
皇帝嘴里,口口声声提到的舒王,就是李谊。李谊初名李谟,本是代宗皇帝(李豫)的孙子,昭靖太子李邈的儿子。
昭靖太子李邈,是代宗皇帝的崔妃所生。而李适,则是代宗皇帝的睿真皇后沈氏(沈珍珠)所生。
李邈与李适,实际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宝应元年,李邈被父皇代宗皇帝,封为了郑王,担任平卢淄青大使。
大历初年,李邈曾经代皇太子李适,担任天下兵马元帅。
大历八年,李邈去世,代宗皇帝十分痛惜,谥李邈为昭靖太子。舒王李谊,就是昭靖太子李邈的嫡长子。
大历年间,皇太子李适,奉父皇代宗皇帝之命,过继昭靖太子的儿子李谊,为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李谊,在诸王中的年纪最大,深得继父李适的喜爱。李适想叫李谊适应政事,所以拜李谊,为泾原节度大使。
李希烈反叛大唐,李勉奉旨征讨李希烈不胜,逃奔宋州,形势急转直下。
李适非常忧虑,于是封舒王李谊为扬州大都督、荆襄江西沔鄂节度使,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负责指挥各镇大军,讨伐李希烈。
径原兵变中,舒王李谊跟随李适至奉天。
朱泚攻打奉天城池之时,舒王李谊昼夜不歇地慰劳诸军将领,衣不解带,功勋卓著。
李适更加感动,对养子舒王李谊的了解和情意,越发深厚。
4
看见李适沉浸在愤怒之中,李泌不敢直言进谏,再次招惹皇帝发怒。
他定了定神,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以平静谦和的语气,竭力地规劝李适道:
“陛下啊,臣听先贤有言,作为一国之君,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胸襟,要慎言慎行,三思而后行。
郜国大长公主与太子殿下诅咒陛下之事,不过是一面之词,捕风捉影的诽谤。陛下您何至于如此愤怒呢?
陛下只有一个亲生儿子,您怎么可以一旦起疑,就仓促地想要把太子废掉,而改立自己的侄儿,为帝国的储君,动摇国之根本呢?
陛下这样做,不是有些草率,正是某些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吗?
陛下如此冲动地急着要这么做,岂不是心中有什么隐情,没有进行深入谨慎的考虑吗?”
李泌直率的回答,似乎更加触动了李适的敏感的神经。李适霎时翻脸。
他瞪圆眼睛,脸色铁青,朝着李泌,咆哮了起来:
“先生,朕一向宠信于你,尊敬于你,无论家事国事,朕都不避嫌疑,与你商议。
先生你为什么要挑拨离间,挑拨朕和舒王之间亲密的父子关系呢?
是谁告诉你,舒王是朕的侄儿的?”李适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