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君臣磋商安国策李泌闲论府兵事
李泌虽然上任宰相不久,但他德高望重,功勋赫赫,他的政绩和传奇的经历,其实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尤其是,多年前京师长安洛阳的收复,近些日子,陕州的平定,解决京师粮食的短缺,李泌居功甚伟。
长安官吏百姓,一直对李泌心怀感激,仰慕不已。这时,见宰相李泌突然出现,就有人心怀惭愧,就想悄悄离去了。
李泌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他毫不畏惧地走到那些示威的使节们的前面,一脸诚恳,十分真诚地对那些使节们说道:
“诸位先生,你们先不要吵闹,好不好啊!你们提出的要求,本相已经十分清楚,并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也很有几分道理!”
李泌的这一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众人的心。
“大家都一定十分清楚,朝廷这几年的处境,旱灾不断,战乱不息,朝廷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请大家认真听听,李泌先为你们分析分析,如果我李泌说话没有道理,你们再闹事,再抗议也不迟。”
使节们闻听李泌此话,觉得合情合理。李泌诚恳的话语,很快平息了使节们的冲动和愤怒。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静寂了下来。大家都在认真地倾听着,李泌究竟要对大家说些什么。
2
“各位先生,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国家使节的身份,都是一些知书识礼,懂得礼仪规则,懂得法律法规,很有修养,很有教养的人。”
李泌的这一席话,更加激发了大家的好感。
大家知道,李泌是在与他们促膝谈心,是在商谈问题的解决方案来的,大家越发屏息静心下来。
“大家都很明白,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王朝,什么国度,凡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
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大家肯定也都知道,朝廷如今的窘迫情形。不瞒诸君,朝廷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迫不得已。
自安禄山、史思明两个奸贼,率先反叛以来,朝廷的经济状况,财赋情况,一向是非常窘迫。
所以,本相才决定,取消对你们的供应,这确实是本相不得已而为之,必须采取的措施。
其实,给大家说句老实话,朝廷早就应该停止,对你们的供应了,这些都是过去那些宰相们,拖延推诿的过错,才延误至今。
你们定会不满地说道,宰相大人,我们如今又没有办法回国去,大唐朝廷停止对我们的供应,我们怎么活啊?
是的,你们说的,都非常有理!本相已经慎重地考虑过你们的生计问题了。”
听到这里,使节们的心情越发迫切,不知道李泌究竟是怎样安置他们的。
3
“诸君,你们先不用着急,也不用心浮气躁,更不要没有听明白本相的意思,就开始吵嚷,开始抗议。
请你们先听李泌,为你们好好地剖析剖析以后,你们再采取措施不迟。
诸位,你们作为使节身份,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你们不妨首先好好地冷静想想,天下岂有外国使节,长期滞留在我们的京师,长达几十年时间,而不回自己祖国的道理呢?”
李泌反问大家道。
李泌故意停顿了一会,观察着大家的反应。使节们默默沉思,不自觉地点头称是。
但李泌也看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处境,而深深忧虑。
“诸位,你们也不要焦虑不安,本相知道你们心中的忧虑和担心。
我们大唐帝国,是礼仪之邦,一向以博大平等的胸怀,友好尊重的感情,去处理各族之事,因而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戴,皇上也被各族人民,尊为了‘天可汗’。
现在,朝廷也不会对你们的事情,不闻不问,放任不管的。
皇上皇恩浩荡,念你们在为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份上,对你们做到了仁慈义尽。
他仁慈关怀地下旨,给你们指明两条路,你们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
何去何从,都由你们自己,去选择和决定。
第一条,那就是,如果你们不愿意留在我们的大唐帝国定居,希望回到你们各自的故国去,朝廷当然十分乐意。
我们愿意向回纥汗国借路,或者利用海运,发送你们钱财旅费,把你们一律遣送回你们自己的祖国去,做到各国朋友,交往一场,好聚好散。
第二条,如果你们不愿回去,那就要立即把你们的心愿,报告给朝廷的有关部门。
朝廷将根据你们各自的实际情况,给予你们一个恰当的官位,安置你们,并按照朝廷规定,发放给你们俸禄,待遇等同于朝廷的正式官吏,绝不会歧视你们。
诸位,一个人的人生,十分的短暂,只不过短短几十年的美好光景。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抓住自己的大好机会,美好年华,努力地发展自己的大好前途,贡献和服务于社会。
我们怎么能够在他乡异国,当一辈子的客人,无所作为,碌碌无为地老死在异国他乡呢?
你们回家以后,都去把本相的话,好好地想想,与你们的家人们,认真慎重地商议商议。
想好以后,你们再把你们的慎重决定,告诉我或者朝廷的有关部门。
你们现在心情激动,不够冷静,不用那么着急,就立即做出自己的决定!你们说,好不好呢?”
李泌亲切诚恳的分析,一下子平息了抗议使节们的愤怒和怨恨的情绪。
“好!宰相大人的考虑,十分周全,对我们这些使节的照顾,做到了无微不至,仁至义尽。
我们大家,就听从宰相大人的建议,回去以后好好地考虑考虑这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