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长期营地
是夜,漆黑如墨的天幕笼罩四野,篝火熊熊燃烧,噼里啪啦作响,跳跃的火苗在微风轻柔地吹拂下微微摇晃,仿佛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靠在粗壮树干上守夜的苏永宁,目光凝视着火堆,心中却在不停地思考着未来的去向。他暗自盘算着,究竟哪个方向才有可能找到适宜居住的地方呢?
回想起苏永安昨晚大致分析的那些情况,苏永宁依然记忆犹新。那难以寻觅的盐矿确实让人无奈,一切似乎只能依靠运气去碰一碰;然而对于树林和水源,倒是可以通过观察山间的走向来做出大致的判断。
想到这里,苏永宁从身旁捡起一根树枝,在脚下的土地上开始描绘起大致的山体走势。他全神贯注地勾勒着线条,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地形地貌的画面。经过一番思索,他终于确定了几个可能存在希望的位置。
就在这时,另一个同样负责守夜的幸存者走了过来。这是一位三十六岁左右的大哥,虽然年纪不算小,但看上去依旧显得十分年轻且精神焕发。他不经意间瞥见了苏永宁所画的图案,不禁眉毛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然后轻声说道:“嘿,小伙子,你这地理学得可真不错啊!”
听到这话,苏永宁心头猛地一喜,因为他知道,这位大哥能说出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对方对这些知识也是有所了解的。于是,他那双原本就明亮的眸子此刻更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满怀期待地转头望向那位大哥,急切地问道:“大哥,依您来看,我找的这些地方靠谱吗?”
徐巍轻轻颔首,缓声道:“依我之见,此处恐怕已非地球之地了。你瞧那漫天繁星,其位置与我们所熟知的是全然不同的。我呢,不过是个天文爱好者罢了,曾经从事过地质方面的工作。先前你姐姐所言极是,咱们要去的那个地方应当距此已经不远了,但这还是要看运气如何。”
听闻此言,苏永宁高悬的心稍稍安定下来,他的眼眸中依然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之光。按照许巍所说的大致距离来估算,如果运气足够好,明日一整天的时间或许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即便运气稍差一些,最多两日也必定可以到达。想到这儿,苏永宁不禁握紧了拳头,暗暗给自己加油鼓劲。
清晨时分,金色的阳光如同一盆滚烫的热水,毫不吝啬地泼洒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那温暖的光芒仿佛拥有着神奇的魔力,瞬间驱散了地表长久以来积聚的寒冷,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丝令人陶醉的火热气息。随着这缕阳光的降临,崭新的一天又一次拉开了帷幕。
这里与外面那个充满危机和恐怖的世界截然不同。在外界,人们时刻面临着那些令人作呕、行动敏捷且具有强大攻击力的丧尸威胁。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废墟之间,提心吊胆地搜集着每一份珍贵的物资,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丧尸口中的美食。
然而,这里却并非如此。在这里,人们无需像在外那样谨小慎微,甚至即便弄出较大的动静也无妨。毕竟,这里并没有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心丧尸出没。
周围的动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是人类能够应对和解决的类型。不过,可别因此就掉以轻心。即便是看似相对安全的环境,其中潜藏的风险依然不可小觑。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上的相对放松,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晚都能享受到比外界更为优质的睡眠。哪怕这里的居住条件和整体环境远不及外界舒适宜人,但心灵的安宁所带来的慰藉足以弥补这些外在的不足。
众人再度踏上征途,这一次,许巍积极地承担起了绘制地形图这项重要任务。只见他神情专注,手中的笔在地图上游走,仔细地标出他们所经过的每一处地点。不仅如此,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他还大胆推测并标记出那些可能藏有盐矿资源的区域。
然而,许巍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丝担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是否会迎来寒冷的冬天呢?这种未知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就在大家继续前行时,前方传来一阵兴奋的呼喊声——原来,有人在距离推算的宜居点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山洞!当众人走进山洞后,惊喜地发现这个洞穴与常见的山洞大不相同。
洞内并没有那种让人感到不适的潮湿阴冷气息,相反,空气相对较为干燥。地面上铺着一层细腻的沙子,行走起来十分舒适,而且碎石块数量稀少,不会给人带来太多不便。
整个洞体宽敞宏大,如果能在这里打造一套完善的地热系统,那么毫无疑问,它将会成为绝佳的居住之所。即便只是当作临时营地使用,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于是,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好奇,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从这个落脚点向外侧展开了一番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便收获了两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其一,就在离此处不足百米远的地方,竟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而过。溪水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想象着未来能够轻松获取到纯净的水源,用于饮用、烹饪和洗漱等日常生活所需,让人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其二,在距离不算太远的区域里,惊喜地再次发现了山羊以及其他动物留下的踪迹。这些足迹清晰可见,似乎在诉说着它们曾经在此处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仔细观察和搜索,并未发现任何掠食性动物出没的迹象。这意味着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对安全,可以放心地开展后续的生存活动。
然而,对于盐矿的探寻还需更进一步的努力和更为细致的查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眼前这座山体一侧看上去非常适合烧制陶器。它的质地细腻均匀,蕴含着丰富的黏土资源,只要稍加加工和烧制,便能制作出各种实用的日常用具。虽说可能外观不够精美,但实用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只需烧制少量的陶器,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在附近的小溪畔生长着一种类似柳树的植物。那些细长而柔韧的枝条简直就是编织背篓或筐子的绝佳材料。用它们编成的容器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轻巧便携,无论是采集果实还是搬运物品都能派上大用场。
想到今后可以利用这些天然资源来改善生活条件,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这里简直是绝佳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