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又相见,场面大,人紧张
练习因此中断。
那男乐师整个儿的失控了,指着其中一名女扬琴手骂骂咧咧个不停:“我就说哪里不对劲,听了半天,每次拉低两个音调的人就是你!你要是再这样拖累我们的后腿,我们全部人都会被你害死!你这个害人精!什么都不懂,荣乐府养你不如养只猪!”
这男乐师口中所说的扬琴,是一种外观和古筝相似的大型琴具,并非直接用手拨弦,而是用两根长得很像发簪子的带孔小竹片,有节奏的在琴弦上敲击出声音来。
那一对小竹片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琴竹,前段布置有孔,可以更好的扩散琴弦的声音,令其听上去叮咚清脆。
扬琴和古筝不同的地方还有一个,那就是扬琴的琴弦不是用棉线做的,是用铜丝做的,弹性不如棉线,因此不适合用手拨弄,一定要用琴竹敲击才成。
扬琴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乐器,从波斯那边经过海上传来,先是在江南沿海地区流行,因为琴音独特,明亮清爽,一下子受到了整个中原的关注;
后来也被各地的乐坊快速接纳,加入合奏以后,扬琴立即变成了和古筝、阮琴一样重要的参演角色,要是合奏中缺了这小玩意儿,就像鸡汤放少了盐,寡然无味。
扬琴和古筝的演奏方法截然不同,却因结构和外形太过相似,经常被外行人拿来对比。
越是外行人,越喜欢不懂装懂,外行中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他们认为扬琴清脆,叮叮咚咚,仿佛泉水击打石头,而古筝则是嘣嘣作响,仿佛弓箭离弦,浑厚沧桑,贯彻穹苍,就音色上来说,普遍认为古筝会更加的好听。
但是这些话传到内行人耳中,就会变成笑话。
因为两者的音色根本不能比。
一个是铜线做弦,一个是棉线做弦;
一个是敲击乐器,一个是拨弦乐器;
那些外行人的形容,就像拿石头和树叶比,拿鱼和豹子比,拿吃的和用的在比,根本是两样不同的东西,怎么能分出高下?
假如一片叶子在水中游不过一只鱼,难道会有人怪那叶子不争气吗?
扬琴很难完成一曲独奏,也无法主导其他乐器,因为它发不出古筝那么多的声音;
古筝则很难成为伴奏,因为它声音高亢,一出来就会抢戏。
一场合奏中,古筝不能超过两把,否则会太闹腾,叫人分不出主次,一把古筝最合适,两把就是上限了。
但扬琴,就算展开一排,也始终可以与其他乐器们和谐共处,因为它们就是为了给其他乐器伴奏而打造出来的。
试问这两种不同分支的乐器,该怎么比?怎么比都不公平。
素来只有外行人才会替它们争执个高下。
它们注定是一前一后、一唱一和的搭配,扬琴生来是陪衬,古筝生来是主角,这一点,暂时还不能改变,就跟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要是故意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反而会翻船。
这两个乐器若是想改变既定的命运,除非扬琴改造得不再是扬琴,古筝改造得不再是古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