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井中水,见月明,逆民意
天亮后,忙碌的一天又再度来临。
洗漱后,玉儿和五两都小跑着去厨房淘米洗菜,帮着厨娘们准备乐师们的早饭。
禁水令持续了整整五年,终于在两月前解除,官府整治了京城里所有的井水,无论公用私用,都参与了改造;
这个建议一开始是由工部侍郎提出,将井中污染的水用水车抽干到枯竭,接着在井附近挖掘新的泉眼,让新鲜干净的地下水重新填满各方水井,这样一来,水源就能得以净化;
皇帝听后立即采纳,只是谁也没想到整个净化工程维持了五年才得以完工。
在这五年间,民间都在埋怨皇帝。
民间传说京城诸井,乃五百年前就已确定其位置,是严格按照天地五行设立的,每一口井连接起来后,就能形成一条龙脉,井中水,即龙脉里的血。
皇帝竟然要求抽干龙脉中的血,此举等于坏了整个京城的风水,这是要让皇城根基不稳的。
但皇帝在强强非议中,仍然未受到动摇,坚决推行这个政策。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井水已经可以随意取用,总算福泽万民,说明皇帝的抉择是正确的;
只是河道附近依旧设置了官兵严防死守,不许百姓胡乱往里面抛弃尸体。
正当民间对皇帝的非议逐渐有平息的迹象之际,皇帝又再次逆民意而行,颁布了一个令百姓难以接受的圣旨:瘟疫亡故的遗体一律实行火葬。
这个旨意一下,举国惶恐,大多数人都不愿死后还要挨一通火烧的折磨。
但皇帝毫不心软,情愿背负着挨骂的名声也要把这个圣旨贯彻到底,他甚至增加了一条新的律法,拒绝火葬要株连九族。
如此严苛的刑罚,本来只用在惩罚叛国贼身上,没想到皇帝居然要让平常百姓也尝一尝这个刑罚的厉害。
确实是心狠了点,不过却颇有成效,谁也不愿意为了保护一具病死遗体,而连累一家老小都被砍头。
火葬出行后,疫情也似乎缓解了许多,死人的数量开始减少。
可是,百姓之间对于皇帝的流言蜚语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这一次,坊间开始谣传皇帝私底下生活铺张浪费,外面民不聊生,饥荒遍野,皇帝在宫中却食日万钱、穷奢极欲、酒池肉林、暴殄天物。
据说皇帝近日招待吐蕃大使时那叫一个挥金如土,送这位吐蕃大使归国的礼物用一百辆马车都装不完。
朝廷里也泄露了风声,说皇帝已经十三岁了,再过两年,便可娶亲,这次巴结吐蕃大使的目的,是皇帝盘算着要娶吐蕃国的公主。
传闻都说这是一次政治婚姻,皇帝连那位公主长啥样都不清楚,依然还是决意要娶她,百姓暗中笑话这皇帝胆儿够大,不瞅一眼也敢进货;
万一娶回来的是个丑八怪,这皇帝搞不好要从新婚大床上给吓得滚下来。
当然,也有人觉得,是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在背后作祟,硬逼着皇帝成亲;
不管如何,这次和亲对北唐皇室而言是大大有利的,如果和吐蕃国的兵力联手,对抗敌国匈奴就会轻易很多。
一大清早,玉儿就在杂役们之间听到了一连串关于皇帝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