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引发争执 - 珠光豪门:人鱼甜妻要抱抱 - 慕想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1章引发争执

这汉代玉蝉一上来,就引起了不少人的瞩目。

毕竟能来这里的,行家还是有很多的。

一个个等着主持人喊出底价,拍卖现场一下子热络起来。

主持人有些沾沾自喜,他觉得他把顺序调整了一下绝对是最正确的。

只有如鱼盯着那台上的主持人,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米娅,咱们的那块玉蝉怎么被换了顺序?明明我们说好是作为最后压轴的东西出场的。”郑旭有些急了,如果这样,东西不就卖不上价格了么!

没想到如鱼却是不急:“没关系,没人拍我们就自己留着呗,这种好东西还担心砸手里不成?”

因为原本是作为压轴的东西,而且这块汉代玉蝉又特别的剔透,一看就不是凡品,所以订下来的起拍价还是很高的。

郑旭有些担心会像之前那个拍品一样,最后反倒因为没拍出去而丢脸。

“那客户不会怪罪吗?”郑旭看了看一脸轻松的如鱼依旧有些担心。

“不会的,那客户全权委托了,他不会怪到我们头上的,最多怪也是怪主持人临时更换出场顺序。”

听到如鱼这么说,郑旭才稍稍安心下来。

这块玉蝉其实是如鱼贡献出来的,她以客人匿名委托的受委托人身份,将这块汉代玉蝉交给了鲁老板,让鲁老板用这块玉蝉作为这次拍卖的重头戏。

只是没想到,那位主持人居然不认得这件玉蝉的价值,倒是让它做了推波助澜的普通拍品。

不过看到现场那些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人,如鱼就着调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汉代玉蝉,起拍价为一千万。”价格一出,倒是震惊了四座。

只有如鱼露出了一丝微笑。

目前的玉蝉多为葬玉,也就是从古墓中的死者口中所含的玉得到的,所以一般不会开出这样的天价。

说起来,这葬玉的风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从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代,死者口中就含有贝,含玉珠的习俗。

到了汉代,厚葬风最盛,这含玉便以玉蝉为主。

所以这汉代玉蝉虽然年代久远,却也没有想像的那么贵重,这也是主持人后来想到与“常春堂”的那个大件相互调换顺序的原因之一。

可只有如鱼知道,这块玉蝉可并非死者的墓葬品,而是皇家专门以人来滋养的上好玉蝉。

这块玉蝉是典型的“汉八刀”,秦汉时期国力强盛,玉器的制作工艺上也由一贯的纤巧繁细变化为矫健、粗野、锋芒有力的豪放风格。

这块就是最能体现这“汉八刀”的八刀蝉。

八刀蝉的形态简洁,特点便是每条线条都平直有力,像是刀切斧剁一般,寥寥几笔就给玉蝉注入了生命力。

不过说是八刀蝉,实际上却是一种水砣工艺打磨而成。

这块玉蝉很清楚的能够看出就是一块八刀蝉,而且这样的工艺一眼就能看出不是现代工艺能够模仿出的。

可这块玉蝉却又有些不同,少了原本该有的陈旧,还有那些殉葬的玉蝉被沁的柳。

整体冰晶剔透,远看像是上好的和田玉,不过没有近瞧谁也不敢断定。

只有如鱼知道:这块玉蝉用的是一种与和田玉非常接近的玉种,只是硬度偏软,名为天山玉。

不过这种天山玉可不是现在的所谓天山白玉的石英岩玉,而是一种早已经断种的冰种玉。

原本这种天山玉与和田玉比起来稍欠润泽,可这块却是由皇家派专人每天佩戴滋养出来的。

而之后却因为意外随着大批的珠宝流落海底,而这件就是如鱼跟着玄星翼打捞的时候从海底带上来的。

不过当时她却并没有交给玄星翼,而是自己留了下来,后来又在海底发现一些铁卷,上面记载了一些有关这块玉蝉的事情,她才得以了解。

今天,她可是不仅带来了玉蝉,连那证明玉蝉的铁卷也带了来,所以她才很有把握的要求鲁老板将这块玉蝉作为压轴,却没想到被主持人提前拿了出来。

汉代皇家,专人贴身滋养,又是技艺精湛,最主要的是一块顶级的断种玉,还附有古代“说明书”,这些单独拿出一样不算什么,可能把这些样都集合到一起,如鱼相信这绝对会是独一无二的。

“底价这么高?这玉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很多原本有些动心的人倒是觉得这个价格有些高了,不过看着那玉蝉确实和以往的不太一样,也不免起了好奇心。

这玉蝉不像之前那个拍品,一眼就能看透,那价格确实是高了,可这块玉蝉却是不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鱼早就把来历跟郑旭和鲁老板都说了一遍,否则也不可能说动他们让这块玉蝉作为压轴。

此时如鱼看向郑旭,既然是计划好了的打广告时间,怎么可能把底全部兜给拍卖师。

郑旭缓缓的站起来走向主持台:“这份玉蝉是我们‘品古斋’带来的,大家一定很是好奇这块玉蝉究竟有何不同,让我来为各位解惑吧!”

朝着如鱼点点头,郑旭把从如鱼那里听到的玉蝉的来历以及为何虽然是汉代的玉蝉,可到现在依旧光滑水润的原因都一一给台下的人说了一遍。

郑旭说完不忘看了看张建父子,今天他们一来是为了打响名声,而来就是打“常春堂”脸的。

因为最近两天听说“常春堂”动作很大,寻了不少孤品,就等着今天来把他们“品古斋”压下去。

张太春听了台上郑旭的讲解之后,眼皮微微抽动:他也没想到,一块玉蝉居然有这样的来历,可是这古玩其实也需要编故事。

很多物件并没有那么神奇的来历,或许是当时比较贵重的玩品,可也不一定就真的如人所说,大多也不过是为了增加这些东西的神秘色彩。

以那件古物件的时间来编篡一些故事,就是为了抬高这些物件的身价。

想到这里,张太春在儿子张建耳边低语了几句,张建心领神会,随即起身喊道:“品古斋好大的口气,谁能证明你们的东西确实如你所说。”

“那‘常春堂’的张先生又如何证明我们不是呢?”虽然郑旭并不知道如鱼手里的那块铁卷,但是在这会儿绝对不能输了气势。

也朝着张建回了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