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试图拆散1这么年轻,他看上那个老女……
第334章试图拆散1这么年轻,他看上那个老女……
自打派出所来了六个年轻人,汤凤园终于不用那么累了,一般的案子就交给小金他们,带着新人过去历练历练,
只有大案她才会亲自过问。
而这次的案子,确实有点骇人听闻——曹广元的两个女儿,一起失踪了。
同一天还有李梦过来报案,她的小女儿也不见了。
李梦声泪俱下的哭诉道:“汤所长,我家四妮平时放学都是跟她三姐一起走的,今天她说落了本作业在教室里,她三姐就在门口等她,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见人,老三就去教室里找,结果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后来老三又在操场、阅览室、厕所,全都找了一遍,还是不见人啊!”
汤凤园赶紧问了问更多的细节,总之,同学家也找了,附近邻居家也问了,都没有看到孩子。
汤凤园怀疑孩子应该就是在学校附近失踪的,就这么几个人去找,效率太低,赶紧跟市局反应一下情况,随后立马组织人手,找孩子。
新来的小柯在省里见过警犬,提议去找两条狗子,循着气味找找看。
不过嶷城这边只有刑警队养了两条狗,而且平时就负责看大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汤凤园赶紧给杨树鸣打个电话,让他想想办法。
因为一天之内有三个小女孩失踪,这案子直接被市局接手了,派出所这边也要配合寻找小孩,所以这次算是难得一见的上下部门联动。
一时间,大街小巷全是找孩子的,有刑警队的,也有派出所的以及民警们发动的人民群众。
此情此景,像极了几年前褚令怡报案说孩子不见了的时候。
只不过这次的人更多,事态更严重。
三个孩子啊!如果是巧合,那也许还有转寰的余地,如果不是巧合,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团伙作案……
汤凤园不敢想。
她连晚饭都顾不得吃,忙得脚不沾地。
后来杨树鸣果然找来两条狗子,汤凤园便准备t跟着狗子找。
因为是两户人家的孩子失踪,且地点不统一,便干脆一边一条狗。
汤凤园选择了寻找曹广元女儿的这条。
很快,狗子从曹广元家里出来,一直到处嗅嗅闻闻,最终停在了火车站站前广场,然后就不走了。
跟过来的小孟解释道:“汤所长,这里客流量太大,又是夏天,汗味重,加上有不少车子路过,气味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没关系,能找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汤凤园怀疑孩子已经被带上火车了,赶紧招呼人手,去找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打听。
那罗调度正好下班路过,他有意挽回自己的形象,用抓住人贩子这样的功劳来洗刷自己偷情的糟烂口碑,便过来说道:“带小女孩坐车的旅客可太多了,你们没有照片吗?要不然大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几个孩子啊。”
汤凤园摇头:“只有李梦的小女儿有照片,那边是小孙他们去的,我不清楚什么情况。曹家的两个孩子都没有照片。”
罗调度有点遗憾:“那真的没办法了,先不说同一个岁数的孩子到处都是,就说那两个女娃,要是真的被拐走了,而人贩子又是团伙作案,为了避免被发现,说不定会分头行动,一个人带一个。”
这不是废话吗?汤凤园是多少年的老民警了,哪能不知道这个?
她感觉这个罗调度就是在浪费她的时间,直接走开了,继续去找附近的工作人员打听。
折腾了一晚上,愣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线索,至于今天发车的旅客信息,汤凤园也查了,仅仅凭借售票情况,没办法判断谁有问题。
除非对方走得急,临时过来打票——曹广元的两个女儿跑出家门是不确定事件,所以不太可能是人贩子主动盯梢,提前谋划。
那就只能是半路遇见,临时起意了。
既然是临时的,而气味消失的地方又是在站前广场,那么很有可能,对方打的是站台票,等上车了再补票。
或者干脆逃票。
想到这里,汤凤园决定重点排查上午九点之后到晚上八点之前,这个时间段内打站台票的人。
可惜这年头打票不是实名制,她只能问问售票员有没有看到带着小女孩的。
“孩子还小,会认生,你们几个快想想,有没有抱着哭闹的女娃过来打票的?”汤凤园想了想,又补充道,“或者孩子睡得特别死的,哪怕被插队的人碰了都不会醒的。”
因为有的人贩子可能会给孩子喂安眠药。
几个售票员努力回忆了一下:“有是有,可是也有男孩子哭闹或者死睡的啊,这也算线索吗?”
“算,这样可以缩小排查范围。”汤凤园正说着话,便看到姚桃桃跑了过来。
她虽然讨厌曹广元,可是孩子是无辜的,反正她下课了,就赶过来帮帮忙。
她提醒道:“汤阿姨,曹广元的那两个女儿,身上都有胎记的。他亲生的那个耳根子后面有一颗朱砂痣,抱养的那个脖子上有一块胎记。”
这可帮大忙了,有了这样的特征,会好找一点。
不过汤凤园有点不明白:“那曹广元报案的时候屁都说不出来,难道他连自己的女儿有什么特征都不知道?”
姚桃桃嗤笑道:“别提了,这种人哪里会把女儿当人看。说不定他巴不得这两个女儿找不回来,这样他就可以专心养儿子了。反正胎记这事这还是曹广义告诉我的,曹广元不提,肯定是别有用心。”
汤凤园叹气,赶紧让几个售票员再想想。
一个女售票员举起手来:“汤所长,朱砂痣的我没有看到,脖子上有胎记的倒是看到了。”
“具体说说!”汤凤园赶紧拿出工作簿,准备记录细节。
售票员努力描述了一下:“是一个老妇女抱着的孩子,孩子头朝上,脖子枕在她胳膊上睡觉,所以脖子上的胎记很容易被看到。当时人多,这个老妇女和另外一个男人各自抱着一个小女娃过来插队。前面买票的不肯让开,揪住了那个男人的衣领子,想干架,结果那个男人立马赔笑脸道歉,走到队伍后面去了。因为当时的动静有点大,所以我擡头看了眼,正好看到孩子脖子上的胎记。”
姚桃桃赶紧核实:“是不是一块青斑,酒瓶盖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