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圣女媚娘 - 楚氏春秋 - 宁致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楚氏春秋 >

第217章圣女媚娘

初春的晨日从云层中露边半边脸儿,点点晨晖透过淡淡的薄雾洒向上京城,亦落在了踏青园内。

紫娟与翠苓已早早起来,带着几个丫环清扫院内。与往常不同的是没有了充耳的叽叽喳喳声,每个人做着各自的事,彼此不再嬉闹,尤其在书房附近走过时,更是蹑手蹑脚,唯恐发生一点声息。

书房内四周的烛台都已燃尽,有几支残烛仍冒着袅袅青烟。楚铮坐在案前,脸色微微带着倦意,毕竟已十多日没好好休息过了,不过精神头还算不错,将一夜所写的文章重读了一遍,又找出十余个别字来。

将这些别字改好,楚铮又有些不满意了,可能是因为前世秘书出身,看着绢纸上随处可见修改过的痕迹,感觉极不顺眼,但又无可奈何,要想重新抄录一遍恐怕至少还需四五个时辰,而且也未必能保证不出错,这毕竟不是可以在电脑上修改文档再打印的时代。

忽听一旁嗦嗦声响,楚铮回首道:“轻如,你醒了?”

柳轻如从躺椅上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赦然说道:“妾身真是无用,竟然睡过去了。”

楚铮笑了笑道:“你若一直不睡,那我才心疼呢。”

柳轻如见书案上已经收拾整齐,只有一厚一薄的两叠绢纸堆放在那,不由站起身来:“公公交待之事写完了?”

一条蚕丝薄被滑落于地,柳轻如俯身捡起,自己明明是和衣而睡,这条被子定是夫君悄然为已盖上的,心中一股甜意油然而生。

这边楚铮仍在唉声叹气地说道:“写是写完了,就不知父亲能否满意否。”

楚名棠如何所想柳轻如不敢妄加猜测,走到书案旁从一翻斗内取出把小锥子。楚铮见了一把夺过:“这等粗活还是让本公子来做吧。”

楚铮运劲于锥,轻轻松松便在每叠绢纸左侧边缘各扎了四个小洞。柳轻如已将针线准备好,轻笑道:“那这等细活就由妾身代劳吧。”

楚铮抱拳过眉,略带唱腔长揖道:“多谢娘子。”

苏巧彤所编的戏折柳轻如可说每部必看,当然听出楚铮语中调笑之意,轻轻啐了口,将那两叠绢纸装订成册。

“对了,巧彤妹妹怎么没随公子一同回来?”柳轻如此时才想起少了一人,便开口问道。

楚铮一撇嘴:“苏丫头正在过公主瘾呢,恐怕早已乐不思蜀了。”

“什么,公主?乐不思蜀又是何意了?”

楚铮这才想起前世里乐不思蜀的由来,就是源于那位莫名其妙变得英明神武的阿斗兄,当下哈哈一笑,将赵茗让苏巧彤冒充公主安抚沿途郡府之事说了,至于乐不思蜀的典故自然略过不提。

柳轻如听了,神情有些古怪:“原来如此。”

若说柳轻如所相识之人中,最看不透的就是这巧彤妹妹了。自协助楚铮掌管鹰堂以来,柳轻如对外最关注的便是来自西秦的各类秘报,当得知西秦天机阁这几年居然是由一年轻女子所掌控,除了震惊,心中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景仰之情。可柳轻如万万没想到,今生居然还会有与这神秘女子见面之日,甚至还成了……姐妹。

可相处时日久了,柳轻如有些迷惑了。苏巧彤的心机智谋的确远非自己所及,可她毕竟是秦人,承蒙公子厚爱将她留在身边,照理来说即便无需诚惶诚恐,也应谨慎小心才是。可她倒好,在公子面前说话如针刺一般,毫无顾忌,常把公子惹得哭笑不得,而且行事胆大之极,似这等性情之人怎会执掌西秦天机阁?而且公子对她亦是极为宽容,常常面红耳赤的出去,嬉皮笑脸地回来,实让人看不明白。

见柳轻如突然沉默下来,楚铮有些不解,正待开口,忽侧耳一听,回头对着门口说道:“在外边鬼鬼祟祟的作什么,还不进来。”

只听嬉嬉一声笑,翠苓一蹦一跳的进来:“公子,老夫人派人前来传话,说老爷早朝完毕,已经回府了。”

楚铮对柳轻如道:“轻如,稍后我去拜见父亲,你先回去歇息吧。”

柳轻如亦知自己不便参与,也不再坚持,与翠苓一同出去了。

柳轻如与翠苓走后,过了一会儿才见楚铮走出书房,把两本绢册往肋下一夹,向内院而去。

楚名棠仍坐在书房内,楚夫人则站在夫君身后轻轻为他敲着背。楚铮上前施礼见过,楚名棠抬了抬眼嗯了一声,道:“来了。”

楚铮应了声是,道:“父亲交待之事,孩儿费了一晚上已写了出来……请父亲大人过目。”

“呈上来吧。”

楚铮毕恭毕敬地将两本绢册放到父亲面前。楚名棠看了微微一愣,只见上面较厚那本封页上写着:大赵北疆大营并原西秦三城七镇之现状及今后三年预计,下面落款:孩儿楚铮谨录,仅供父亲大人参阅。标题与附述足足三十八字,将封页占得满满的。

楚名棠瞪了楚铮一眼,随手翻了翻便搁到一旁。再看下面那本绢册,楚名棠手竟不由微微一颤,只见这本封页倒是简洁,正中只有五个大字:

圣女武媚娘!

楚夫人忍不住失笑出声,斥道:“你这孩子,也太过胡闹了。”

楚铮颇似有些委屈:“孩儿完全是按父亲吩咐所写的啊。”

楚名棠懒得再训斥楚铮,这儿子以前小的时候还看不出来,这几年愈发觉得他的诡辩之术极为了得,稍一疏忽便会被其抓住语中漏洞死缠烂打,并挑动夫人前来围攻自己,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与他多罗嗦,直接命他如何去做就是了。

楚名棠拿起那本三十八字卷名的绢册,静心而读。毕竟武媚娘之事虽为凶险,但至少目前还算无忧,还是先关注家国大事吧。

看了两页,楚名棠已不禁微微点头,用语简明,言辞扼要,全然不似封页那般尽是废话。这里所写的此次北疆兵变的起因,之前虽然在秘报中已经有所阐述,但毕竟楚铮远在北疆,与京城的联络一来一回至少半月,因此在秘报上更多是承诺与请求之言,有些细节之处楚名棠亦是今日才知晓。

楚名棠忽问道:“此次兵变,你何时开始有此意的?”

只要不提武媚娘,楚铮还是很愿意与父亲正经说话的:“回父亲,是起于西突厥东来之际,定于郭大人抵北疆之后。不过此时想来,孩儿觉得,这次功成,其主因还是因郭大人……有了私心。”

“不错。”楚名棠点点头,缓缓说道,“若不是你郭伯父一心想让孟德起领此战功,怎会让你有机可趁。但之后你以孟德起和邱亦生的性命威迫于他,做得有些过了。”

楚夫人却道:“妾身觉得铮儿做得并无不妥,郭怀之所以被人称为郭石头,就是此人软硬不吃,性子如犟驴一般,铮儿就算好话说尽他也未必能听得下去,还不如就将话挑明了。”

楚名棠叹了口气。他明白夫人说得没有错,就算当时是自己面对郭怀,为了楚家恐怕也只能这么做,这次是儿子替自己做恶人了。

楚名棠定了定心绪,将绢册此页翻过,继续往下看去,渐渐地脸色却有些变了。

倒不是说楚铮写得如何差,相反他对北疆今后发展每件重要之事都做出数种预测,并针对每种预测都至少制定出上中下三策,可谓详细到了极致。但让楚名棠恼怒的是,几乎所有上、中策儿子都提出需陆媚(武媚娘)参与,将这女子的重要性描述得如北疆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一般,似没有了她,北疆就永无宁日,楚家亦无立足之地。

楚夫人站在楚名棠身后,绢册上的内容也看在眼里,不由乐弯了腰,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时不时向楚铮扮个鬼脸,赞许之意溢于言表。

过了许久,楚名棠合上手中绢册,盯着楚铮一言不发,心知自己此次算是落入儿子的算计中了,他早已料到北疆才是自己最为关注之事,因此将心思与笔墨均花费在第一本上了。哼,真是知父莫若子啊。

楚铮却总低着头,两眼只看着自己脚尖,目光根本不与父亲相对。

楚名棠看了儿子半天,亦觉无趣了,打开那本“圣女武媚娘”,见里面内容与自己猜测相差无几,粗粗翻了遍正想丢到了一旁,却见最后两页内容似与前文无关,细看了下才知写的是一名为“媚惑众生”武功心法的起源与特性。

楚夫人在身后一声惊呼:“什么,这媚惑众生居然源于商代?武媚娘的祖师是妲已?”楚王两家先祖虽出身魔门,但毕竟已年代久远,楚氏夫妇只知道一些与已相关之事,似这等秘辛亦是首次听闻。

楚铮答道:“这只不过是天魅门内故老相传下来的说法,是否属实谁也不知,但武媚娘的确是几百年来修练成此心法至大成者的第一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