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悔意 - 楚氏春秋 - 宁致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楚氏春秋 >

第124章悔意

天灰蒙蒙的,但肆虐数日的寒风却是停了。旷野之中一片宁静,一只灰色的野兔从树洞里钻了出来,四下寻找着食物。

忽传来阵阵沙沙声响,一行十余人远远走来。那野兔顿时有所警觉,正想躲回自己的老剿去,一声箭矢破空声过后,那只野兔被钉在了雪地上。

“何将军好箭法。”

一个年轻军官面有得色,却偷偷看了眼旁边的老者。

那老者点点头:“百尺之外仍能这般精准,确实难得。”

那何将军躬身道:“多谢薛元帅夸奖。”

另一人说道:“大帅,我等就到此地为止吧,再向前走的话沈将军非严惩未将不可。”

这老者便是秦国兵马元帅薛方仲了,闻言有些无奈点点头:“好吧。”

薛方仲跳下马来,从马侧鞍袋中取出一根尺子,直插入雪地之中。

“两尺一分,”薛方仲喃喃说道,“骑兵在这般雪地中疾驰,速度最多只有平时一至二成,想要施以奇袭,难啊。”

姓何的年轻将军颇不甘心的问道:“大帅,那百里外一万五突厥就任由他们逍遥?”

另一个年长一些的将军说道:“何将军,大帅也在为难啊,若要出兵则求一击必中。但这些突厥既敢深入至此地,防备定是甚严,恐怕我方大军出营不到二十里,他们已经得到消息了。他们若是就此退去,我等是否跟进?若不跟进,我军退兵之后他们又会卷土重来,若是跟进的话,在这雪地中你追我赶,能不能追上尚且难说,万一中了埋伏我军定会损失惨重。”

薛方仲点点头道:“袁将军说得不错,若是出兵定要全歼这部突厥,看来他们也是在为开春的战事做准备了。当年胡蛮亦是这般,秋季出兵,冬季蜇伏寻找战机,春季过后无论胜败都退入草原深处放牧去了。这些突厥是远道而来,在塞外尚未站稳脚跟,故此次定要击溃其主力,使其无法在此立足,若让其安然退去,日后便如附骨之蛆,我北方大营将永无宁日。”

几位将领肃然领命。

那袁将军俯首道:“大帅,请准许末将率所部两万兵马迂回断此部突厥后路,而后我军再大举出击。”

“不必如此心急。”薛方仲转身说道,“何将军,回去后集中你部和谭将军部所有马夫和战马于今晚二更出营。”

袁将军若有所悟:“大帅是想用扰敌之计?”

薛方仲道:“不错。命你等所部士兵在每骑上扎一草人,并令斥侯严密监视突厥动向,若突厥按兵不动,让那些马夫出营五十里后便返回。”

“末将遵命。”

薛方仲对那袁将军说道:“这几日命你部将士好好休息,三日后若无意外,出击包抄突厥后路!”

袁将军兴奋地说道:“遵命!”

“大帅,沈将军来了。”

薛方仲回首望去,只见千余骑人马疾驰而来。为将一人四十余岁,长脸短须,肤色黝黑,胯下一匹枣红色的骏马,正是秦国北疆大将沈从放。

一行人马来到跟前,沈从放翻身下马,有些不满地说道:“大帅怎么带着这几人跑到这里来了?突厥一部已经距此不过百里,若有何差错,叫末将如何向皇上交待。”

薛方笑道:“从放,老夫当年在北疆时,你不也常与老夫离营观察知情么?何况此地离大营不过数里,若有突厥潜入了这里,老夫真要唯你沈从放是问。”

沈从放脸色微红,向薛方仲身边几个将领瞪了一眼,这几人也识趣,远远的走开了。

沈从放轻声抱怨着:“大帅,如今末将亦是带着数十万大军的人了,在这些人面前这么说,让末将以后如何管教他们。

薛方仲看着沈从放,心中微生感慨,他长年征战在外,对家事自然关心少了,两个儿子由于缺乏管教竟成了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薛方仲对他二人已心灰意冷。这沈从放跟随他二十余年,从一小兵到如今的北疆大将,薛方仲是看着他长大的,两人情如父子,在秦国军中也只有沈从放才敢在他面前这般说话。

“是老夫失言了,”薛方仲道,“你这么急着来到此地,莫非有何军情?”

“正是。”沈从放道,“孟德起派人送信过来,约我等七天后在秦赵边境会面,商谈开春后与突厥作战事宜。”

薛方仲想了想道:“是该坐下来谈谈了。回复孟德起,七日后我方在十里坡恭候大驾。”

沈从放应了声是,招手将一亲兵叫了过来吩咐了几句,那亲兵俯首一礼后离去。

薛方仲轻叹一声道:“可惜此次郭怀没来,不然相隔十余年后,老夫能再度与他联手御敌,那是何等快事,孟德起较之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沈从放点了点头:“是啊,孟德起善于打硬仗,用堂堂正正之师歼灭来敌,当年与胡蛮决战他在郭怀麾下任左将军,所属五万兵马自始至终秩序井然,丝毫不乱,虽说最后只剩下万余人,但也全歼胡蛮单于的三万亲卫,战功卓著。但此人不善于用奇兵,与他对阵,只要兵力不落下风,末将一无所惧。”

“话虽如此,但从放你也未必能胜过他。孟德起进取或显不足,但守成却是绰绰有余,郭怀任命他为赵国北疆大营统领,也算是慧眼识才了。”

薛方仲忽似想起一事,道:“从放,另派一人回大营,给孟德起的信上再加上一句,就说老夫想见见那名叫楚铮的参将。”

沈从放一愣,他不明白薛方仲为何对一个小小的参将如此在意。自从在细作的密报中发现赵国北疆大营新增一名叫楚铮的参将,薛方仲就似对此人极感兴趣,不断下令命细作收集此人信息。沈从放身为统领十几万兵马的大将,原本也无暇关心此事,但今日薛方仲特意提出要见这人,不由感到奇怪了。

“大帅,那楚铮究竟何许人也,能得大帅如此看重?”

薛方仲看了他一眼道:“他是当年赵国北疆统领王烈的外孙,也是如今朝中太尉楚名棠之子。”

“那又如何,”沈从放道,“末将素知赵国北疆大营那些将领个个桀骜不驯,以就算楚名棠亲至恐怕也要让他们三分。”

薛方仲叹了口气,道:“从放,你还记得老夫义女巧芸吗?”

沈从放笑道:“自然记得了。末将虽只是见过她寥寥数面,但对其印象极深,记得她十余岁时便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而且颇有见地,若不是一女子,末将早向大帅将她讨要至军中来了。后来听说她深得皇上宠信,末将也就断了这心思了。”

薛方仲淡淡说道:“她已于数月前背叛我大秦,投靠的就是这楚铮。”

沈从放有些明白了,见薛方仲脸色不善,安慰道:“反正平日大帅对这女子也颇为不喜,她既是如此忘恩负义,那就由她去吧。”

薛方仲摇头苦笑道:“从放,你若知道这几年来我朝天机阁一直由她掌管,就不会说得这么轻松了。”

沈从放如若雷殛:“什么?那我大秦在赵国的密探……”

“已被尽数铲除,”薛方仲缓缓说道,“就连我兵部的人也是所剩无几。”

沈从放喃喃说道:“怎么会这般?大帅,那为何放任她投向赵国,应早日杀了才是啊。”

薛方仲沉默不语,心中忽有了一丝悔意。这些年来他在朝中可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百官无不对他唯唯诺诺,就连秦王也是言听计从,唯有这薛巧芸常与他争执。当时薛方仲只觉得她仗着皇上的宠爱,连自己这义父也不放在眼里了,又见皇上对她迷恋渐恋,此女又颇有野心,他担心后宫乱政才对薛巧芸起了杀机,想借她去赵国之时将之除去。可如今想来,薛巧芸与他争执之事多数有自己考虑不周之处,在秦王的调解下,二人合力所办的事几乎尽善尽美,而这几年来铲除世家余孽、围剿赵国密探,薛巧芸也可说居功至伟,可这样一个女子竟硬让自己逼得投奔了赵国。

薛巧芸若真是自己的女儿有多好啊。薛方仲默默想道,那自己定会对她疼爱有加无比怜惜。有时想想真是可叹可笑,几个亲生子女无一成器,而义女和如义子一般的沈从放却都是如此的出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