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金屋阿娇(五十四)
老爷子依旧死死的盯着小福子,小福子越发的确信这个人就是宇文化及派来监视自己的。难道下一秒这个老爷子就会把我就地正法吗?
老爷子眼神依旧坚定,小福子像是个木桩一样扎在地上一动不动。老爷子起身将茶壶放在一旁从小福子身边走过,小福子不敢回头听声音哒哒哒的上了楼梯。
“来。”老爷子只说了一个字,小福子听得真切,扶着楼梯跟了上去,扶手上的灰尘蹭了小福子满身都是。
小福子想起昨天他是光着脚进的屋子,就想要出口狡辩一番,瓮声瓮气的说,“我,我骗你的,我没进去过。”
说完小福子头都大了,因为他又想起昨天动过老板娘的被子,他将被褥放进了衣柜。现在想起来自己怎么就这么欠呢,要是好奇心没有这么重该有多好。自己还能继续经营这件小酒馆,只是二层有一间永远也进不去的屋子。
现在小福子想的是,只要老爷子推开门发现自己真的进去过,要么把自己交给宇文将军要么就地正法,他想不出第三条路。
吱呀一声门开了,屋子里的清香迎面而来,老爷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进了屋子,小福子紧紧跟在后头。
老爷子对这里似乎也是十分了解,径直的走到桌子前坐了下来,打开窗子一股清新的空气透了进来。
“就是这里了。”老爷子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的说,也好像是在说给小福子听。
小福子心里打鼓,什么就是这里?难道就要在这里把我就地正法?
老爷子缓缓地走到桌子前面不知道按了哪里,忽然咔哒一声从桌子侧面弹出一只精致的小盒子,盒子里面装着黑乎乎的小丸子。
小福子在身后看,白发的老爷爷把那东西拿出来嗅了嗅放进口袋里,然后又换了一颗新的放进去,又是咔哒一声小盒子重新卡进了桌子里面。
虽然不知道桌子里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机括,一瞬间小福子就嗅到了一股香气从桌子上散发出来,与之前屋子里的香气完全相同,只是更加的浓郁一些。
白发老人从袖口里拿出一只精致的长条形盒子,打开来给小福子看,小福子看了一眼里面整整齐齐的放着五颗黑色小药丸儿。
老爷子指了指桌子左下角的腿,示意小福子去摸,小福子一摸果然发现在桌腿的后面有一个小突起,用力按下去咔哒一声,小盒子又被弹了出来。
老爷子会心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能让玉娇睡得舒服些。”
“什么?”玉娇?玄女娘娘?老爷子说的话又一次打乱了小福子的思路,只是他觉得自己可能不用死了。
老爷子没有解答他的疑问,反倒是从口袋里又摸出几块碎银子交到他的手里,“去裁缝铺置办一套新的被褥,要最好的。”
紧接着又到了梳妆镜前,打开那些胭脂盒子嗅了嗅,自然自语到,“这个还可以用,你先去吧。”
小福子被搞的晕头转向只能按照老爷子说的话去做,好在裁缝铺的掌柜并不知道他是谁,否则早就关门大吉了。
小福子背着崭新的被褥走在街上,满脑子都是白白的一片,白胡子,白头发让他联想到了宇文将军,心想为什么白头发的人总是跟我过不去呢。
倒是又一次想到了玄女娘娘,老爷子说话的意思难道是要让阿娇住在这里?可别开玩笑了!这么破烂的小酒馆怎么能让玄女娘娘住呢,踏进一步都怕脏了玄女娘娘的鞋子。
虽然老板娘的房间还算是整洁,不过平民的宅院和皇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又转念一想,老爷子究竟是何人,玄女娘娘不应该和皇上在一起吗,怎么忽然说要住在这里?
满脑子胡思乱想之间眼前出现了白发老爷爷的身影,正满脸微笑看着自己这边,小福子觉得一阵眩晕差点没坐在地上。
“...想走的走,不想走的就加入我们瓦岗军,要么有酒有肉,要么领了路费回家,你们自己选吧。”
李密望着眼下五千人的军队,心里暗暗的捏了一把汗,但愿那些被策反的士兵可以带动大家。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人喊,“我愿意跟着将军!”
三三两两的又有人喊起来,“我也愿意。”
除了那些被策反的兵,还有一些胆子小的,但又无家可归的喊起来,“我,我也愿意。”
下面三五成群的开始悄悄议论起来,有些人说李密不讲道义杀了榆木将军,立刻又有人反驳道说,“将军带着咱们打败仗,眼下不知该如何是好才落得如此田地,我倒是觉得应该跟着李将军。”
一下子众人又陷入了沉思,渐渐地有人举起手来,“我同意,你们什么意思?”
一同要好的伙伴也都举起手来,“既然大哥要留下,我们也跟着大哥留下。”
紧接着这一堆的人便喊起来,“我们愿意留下!”
“跟着李将军干!”
响声终于算是喊成了一片,李密终于算是松了口气,“弟兄们也乏累了,跟着我的下个月就可以回家探亲!”
这是李密的最后杀手锏,话一出口台下嚷嚷的声音更大了,无数人都喊了起来,“我加入!”
虽然最后还是有将近一千人离开,李密也不强求,发放了一些碎银子打发他们回家。只是兵器和盔甲要全数留下,这些东西送给那些逃兵他们都不愿意要,也没多说什么换上一身粗布衣服回家了。
好在皇上并没有下令彻查叛军的家属,只是榆木将军有些远亲被关在大牢里,忍不住牢狱之苦没出一个月便死的一清二白。现在榆木将军也死了,这支部队悄悄地被李密收编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皇上接到消息虽然有些疑惑,但是眼下春暖花开,正想着带玉娇去哪里游玩,完全没有心思去思考。只是觉得没了也好,潜伏下来了也好,管它呢。
既然做了皇上,杨广早就有了知天命的觉悟,对于得得失失早就看得开,所以说皇上不急太监急反倒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