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晏珣的县试 - 我的老爹不对劲 - 山的那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66章晏珣的县试

晏珣早早来到考棚外,找齐与自己联保的五人。

汪德渊竟然没有迟到,只是百无聊赖地嘟囔:“怎么还不进场,考完我还有重要的事!”

同窗们笑着问:“你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比考试还重要?”

“县试年年有,能有多重要?我要去听书!”汪德渊振振有词。

“你这人!”

同窗们说笑几句,紧张的气氛也消散些。

天色终于大亮,考生们过了“龙门”,衙役开始搜捡。

县试的搜检比较简单,衣服都不用脱,就是从头到脚摸了一遍。

一些怕痒的人被摸得咯咯哒~~

反正……考过县试没有任何优待,前面还有府试和院试两座大山,作弊意义不大。

搜检之后,考生开始排队进场。

此时,考场的一扇大门、两扇侧门全部打开。

县令曾博山穿着官服,在官差簇拥下迈着方步来到大门正中,宣告:“考生进场!”

主簿吴世仁上前一步,宣读考生的名字。

他一次喊五个考生,五人一起答“到”,走上前互相确认身份。

吴世仁再问:“何人作保?”

这时就有一个秀才出来,喊出自己的名字,说某县某人作保。

这就是“五人联保”。

吴世仁高喊:“汪德渊,张有为……晏珣!”

晏珣五人上前,确认身份和保人,就可以领号牌进场。

看到曾县令、沈师爷和吴主簿这些人,晏珣就不怕了。

都是旧相识嘛!

汪德渊更神气,县令是他家座上宾。

不过这种场合,有恩有仇的,都只能装作陌生的样子。

所有考生进场后,县令一声令下,三扇门同时闭上。

每个考生按自己领到的号牌对号入座,然后一人发一份考卷。

考卷上已经写着考生的籍贯姓名。

洪武年间,考试的考卷、草稿纸和笔墨全部由考生自备。

到后来,作弊的花样繁多,考卷就由官府发放,考生需要交考试费。

有些地方的考棚有厕号,即紧靠茅厕的座位。

但高邮县令曾博山非常英明,每个考位都有一个夜壶,考试期间吃喝拉撒全在号舍进行。

要臭大家一起臭。

晏珣能怎么办呢?

只能祈祷左右考生不要拉肚子!

今天是县试第一场,也称正试,时间为一整天,考四书文二篇。

晏珣得庆幸,明代科举不考试帖诗。

若是穿到清代恢复试帖诗之后,就得写那种格式韵律古板、毫无真情实感的考试专用诗!

考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凝神静气准备考试。

考卷是空的,差役举着题目板,在考棚间巡走。

一些视力不好的考生,要差役走到跟前,使劲眯着眼看题。

晏珣凝神一看,第一题是: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一道出自《中庸》原文的题目。

如此简单?

竟然不是传说中丧心病狂的截搭题?

县试是科举考试中,唯一由县令全权自主命题的考试。

一些县令为了展示自己博学多才,会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题目。

汪夫子说,往年有县令在童生试出题“弥子之妻与子路”。

这句出自《孟子》,原文“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被这位多才的县令一截,怎么都像子路和弥子之妻有婚外情。

丧心病狂!要浸猪笼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