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狗大户的事 - 我的老爹不对劲 - 山的那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11章狗大户的事

晋商,发迹于明朝初期。

为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大明在北方边境部署了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军需物资。

为解决军需运输问题,朝廷以“盐引”作为酬劳,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军资到边塞,也就是“开中制”。

山西商人从河南、山东及江南等地运输粮食到边镇,换取“盐引”,再到产盐的地方购买食盐,出售到别的地方获利。

晋商有钱之后,又开设票号,做金融业务。

晋商也有过捐军饷、自发运输军粮、捐火药铁器等物资的壮举。

走私资敌的黑心商人要打击,但不能把晋商一竿子打死……商业流通是不可缺少的。

张四维、王崇古、杨博等山西籍官员,背后是晋商集团。

晏珣思考怎么处理晋商问题,目光精准投向低调的富二代的张四维。

张四维的父亲是山西蒲州大盐商,外祖做军粮运输,叔父经营庞大的货场,岳父在各地经商,弟弟们都早早弃儒从商……

他的姑父、姨父、二弟的岳父、五弟的两任岳父,都是著名大晋商。

王崇古是他的舅舅,杨博是他的姻亲。

张四维一个人,背后是一整个晋商财团。

翰林院的穷翰林们酸溜溜地传说,张四维小时候,其父每次经商回家,都给他拉一车车的古籍善本。

狗大户!就该多敲诈两顿!

幸好晏珣是个有底线的,否则绑架老张,勒索十万两不过分吧?

话又说回来,背景雄厚的张四维,黑道好汉也不敢轻易动手。

晏珣跟张四维一起洗脚脚,进行友好的谈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清理晋商中的蠹虫,就该由张四维来办。如果张四维处理不了,就代表他也是蠹虫一份子。

老张,机会已经给你了。

张四维明白晏珣的意思。

他迅速权衡利弊,觉得应该跟晏珣合作……商人的基本素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气生财。

张四维还有政治理想——入阁,必须交好圣眷正隆的晏家父子。

晏珣跟张四维约好,有空一起去西山煤窑看炼焦工艺、赏雪烤肉作诗。

天气寒冷,晏珣和小五坐马车回家。

晏小五小声说:“跟着张四维的随从都是练家子,我跟他们闲聊,得知张家有挺多养子家丁、都是练过的。”

穷翰林讲究“清贵”,饮食起居低调有品味。

像张四维这样,养这么多闲人的属于特例。

“情理之中,有钱人的烦恼。”晏珣轻轻笑道,“他怕被人绑架!我听说,他年轻时竟然被县学同窗绑过。”

“读书人还能干这种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够大,就能让人铤而走险。”

利益够大,也能让某些人泯灭良知、通敌卖国。

晏珣在家门口看到秋生和左邻右舍的孩子叽叽喳喳。

“你们在这里做什么?”晏珣走过来,和蔼地问。

小秋生扑过来抱住晏珣的大腿,喳喳叫:“隔壁汪叔叔家空着太久,柴草堆有狐仙、黄仙、白仙和柳仙。其中两条长虫最可爱,我们让看屋子的小太监帮忙养,两条青绿长虫很好看,将来会化形……”

晏珣:“……”

小孩子的喜好,想不明白。

难道他真的老了?

秋生还说:“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能出宫,我带他去看绿长虫。”

“……你们小心一点,别被蛇咬了!”晏珣无奈,“那你们好好养着,小心别让左邻右舍的猫看到,猫喜欢抓蛇。”晏珣提醒。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

乌云小的时候,给他抓过老鼠、蛇。

小猫把战利品扔在他的脚边,满脸傲慢:“喵!嗟来食!”

小孩子们大声说好,又一窝蜂冲去看长虫……白娘子和小青都是蛇,他们要有蛇娘子啦~~

晏珣走进家门,见晏鹤年正在跟王徽说过年的大小事。

不论当多大的官,都得忙着过年。

讨论年节吃的、穿的、用的,气氛温馨欢快。

“这么早就没来?没跟张四维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晏鹤年意有所指,“你是年轻人,又没有妻儿,不用着急回家。”

晏珣在火盆边蹲下烤火,头也不抬地说:“爹要跟娘说悄悄话,嫌我碍眼吗?”

老爹真是至情至性的情圣,成亲那么多年,还跟阿娘甜甜蜜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