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大预言家汪公子 - 我的老爹不对劲 - 山的那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49章大预言家汪公子

汪德渊的到来,让晏珣知道很多东南沿海的事,朝廷邸报上不会说的。

“打劫陈老师的‘乱兵’是什么?其实就是官兵。匪过如梳,兵过如篦,除了戚将军麾下,其他官军真是一言难尽。”汪德渊叹息。

当地卫所的还好,外地增援的“客军”,最爱趁火打劫。

“战事结束,客军要返回原来的卫所,路过州县装成匪徒打劫富户。这种事情多了,日后有人造反,百姓都不期盼官军平叛,不如从贼算了。”

晏珣默默点头。历史上是这样没错,汪公子乃大预言家。

汪德渊接着说:“军队可比匪徒,贫困是一个原因……军户制的弊端,你可知道?现在的卫所军队的战斗力,你可知道?”

晏珣沉默片刻,答道:“我知道,朝中很多人都知道!”

“你们知道?”汪德渊瞪大眼睛。

晏珣回答:“你不读史书吗?你知道正德年间的权宦刘瑾是怎么死的吗?”

“我当然知道!刘瑾是凌迟处死的,他作恶多端。”汪德渊说。

晏珣叹道:“刘瑾不仅作恶多端,他还自命不凡,以为就他聪明,发现了军户制的弊端,提出整顿军屯,结果导致军队动乱。朝廷平乱之后,就拿刘瑾问罪。”

“呃……”自以为很聪明的汪德渊无语了。

他低着头说:“难道就没办法吗?眼睁睁看着军队糜烂吗?这样的军队,怎么对付倭寇和鞑靼?”

一声低沉的呐喊,眼眶已经湿润。

诚然,他躲在家乡扬州,可以过醉生梦死的人生。

可是下一代呢?再下一代呢?

山河破碎,躲在扬州就安全吗?

“德渊哥……”晏珣给汪德渊递一杯茶。

给大佬敬茶!你辛苦了!

从小不差钱的汪公子能有这番感悟,一定是深入前线,见过许多人间疾苦。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汪德渊从军几年,简直像是被人夺舍!

晏珣觉得,小汪努力一把,说不定真是状元之才。

汪德渊“咕噜”喝光一杯茶,唉声叹气:“朝廷为了抗倭大业,允许戚将军从百姓中招募士兵练新军。可是这样的军队没有军户制度约束,时间长了容易成为将领的私兵,日后必然有隐患。”

晏珣点头……大预言家汪公子。

日后各地将领养私兵,甚至几千人的精锐军队都是“家丁”、“养子”。

若论热衷当爹,“养子”军团的将领才是个高手。

到大明山河日落那一天,皇帝征召地方军队勤王……

各将领都怕损失自己的班底,拖拖拉拉不肯出兵,或者向朝廷要好处才出兵。

这样的大明,不亡都没天理。

“德渊,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感悟吗?”晏珣惊讶地问。

“我?”汪德渊哈哈笑道,“是我们!珣哥,你想不到吧!我们在南边见到种种弊端,凝聚在一起,不为结党营私,只想解决这些顽疾。”

“你们?都有哪些人?”晏珣正色问。

平安喝了两杯茶就被请到客房,帮着整理汪德渊的行李。

公公们也无奈地留在前院……人家兄弟重逢,小皇孙一定要黏着,实在不好意思。

现在这里只有晏珣、汪德渊、以及坐在小椅子上吃糕点,好像什么都听不懂的朱翊钧。

……你们尽管说秘密,反正钧钧宝宝听不懂~~

汪德渊见在场没有外人,坦诚地说:“我们有杨仲泽、曾庆斌。还有大人物,比如你舅舅杨世安,以及一些有识之士。”

晏珣:“……干得不错。”

我在京城结党,你在福建结党,你可真能干。

“你是怎么办到的?”晏珣好奇地问。

“我不是排演戏曲安抚浙军思乡之情嘛?难免要跟上上下下的将士来往,认识的人就多。嘿嘿,说句自夸的话,我记得的士兵名字,只怕比戚将军还多。”汪德渊很骄傲。

晏珣笑道:“戚将军没你这么有空。这么说来,你离开福建岂不是可惜?”

“不可惜!”汪德渊一脸严肃,“我将自己的见闻想法都写下来,打算呈给裕王。他如果还有一点理想,将来就该改革军制。这样我们的初步目标就达成了。”

“初步目标?长远的呢?”

“长远的……”汪德渊站起来,认真地说:“珣哥,你以前说一切为了振兴大明。我不该偷偷嘲笑你。因为,我现在也有这个目标。”

“好兄弟!”晏珣再次给汪德渊敬茶。

两党结成一党,日后大家就是一伙的。

汪德渊摸摸小皇孙肉嘟嘟的脸蛋:“小殿下啊!多少人为你家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哼哼!你将来可不许做昏君,否则……”

晏珣拍开汪德渊的手,轻咳两声:“威胁的话不要说。他记仇了,日后让你进宫侍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