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故人不知何处去 - 我的老爹不对劲 - 山的那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86章故人不知何处去

“我与知府大人的意见,都是让晏珣力争小三元。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要让他全力备考,不能分心其他事情。”

李开先以商量的语气说:“那日有落榜考生闹事,虽然晏珣应对得很好,难免还有不服的。”

晏鹤年这才知道,小珣考中案首之后,还被人找麻烦了。

“可是有人挑唆?”他立刻想到。

李开先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怕背后的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晏珣全力备考,即便最终得不到小三元,成绩总不会太差,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知府大人上报祥瑞,当然是“小三元”才圆满。

李开先不反对知府的意见,教出一个小三元,他脸上有光。

晏鹤年不能决定,毕竟……咳咳,他家是儿子说了算。

呜呼!

父纲不振,苍天负我!

晏珣正在和同窗们一起听汪德渊吹嘘,见父亲向自己招手,连忙小跑过去。

晏鹤年心疼地摸了摸儿子的头,“被人欺负啦?下次见到领头的人,你给我指出来,我送他一份大礼。”

女鬼大礼包了解一下!

晏珣嘿嘿笑:“我已经照脸打回去啦!他们白跑一趟,帮我扬名了!”

被爹维护的感觉挺好。

“真是父慈子孝!”李开先赞了一句,说了自己和知府大人的意见。

晏珣迟疑:“我本来是想全力培训爹,毕竟爹也要参加院试。若是只顾着自己学习,就顾不上爹的学业。”

爹这个老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下不盯着就是放飞的哈士奇。

晏鹤年汗颜:“我儿放心,爹一定会用功!”

李开先左看右看,摸着下巴说:“晏兄果真要考院试?若不嫌在下才疏学浅,可以到汪氏族学,由我监督读书。”

作为汪氏族学的山长,晏鹤年帮他救出汪德渊,这个人情要还。

晏珣大喜,一个劲向父亲使眼色——答应!快答应!

李开先是嘉靖八才子,堂堂正正进士出身,曾经官至太常寺少卿。

这样的一对一辅导老师,一年一百两束脩都请不到啊!

晏鹤年有些犹豫……主要是听到“监督”二字,就想起小时候被先生敲后脑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犹豫只在一瞬间,晏鹤年迅速起身道谢。

晏珣乐呵呵:“爹,以后我们就是师兄弟吗?我是你师兄!”

“胡说!各论各的!”晏鹤年瞪了晏珣一眼。

李开先也笑道:“我和晏兄切磋学问,不论师徒。我最近在编一出新戏,还想请晏兄指教。”

“不敢当。”晏鹤年谦虚,“晚生多谢先生教导。”

一瞬代入学生的身份。

他们在角落说话,不远处,汪德渊得意的笑声险些将屋顶掀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汪公子是新科案首。

李开先眉头一跳,他还担心汪德渊被关出心理阴影,没想到人家关出自豪感了!

还知己、伯乐……这是不是有病?

见他们这里说完话了,汪德渊大声说:“晏叔叔,他们问钦差的宴席好不好,请你来说一说!”

宾客众多,好好吃饭的只有晏鹤年一人。

晏鹤年和蔼地走过去,向这群少年说起宴席的菜——淮扬的清炖狮子头、镇江的肴肉、刀鱼、苏州的糯米八宝鸭……

“狮子头要‘细切粗斩’,肥瘦肉各半的硬肋肉切到石榴米大小,再略剁几刀;肴肉卤渍和石压的时间一定要够长……”

晏鹤年这个吃货,对各种菜的做法如数家珍。

食不厌精烩不厌细,读书人都讲究吃,不仅会吃且擅长谈吃……从这个角度来说,晏鹤年可称吃货状元。

众童生听得垂涎直下三千尺。

汪德渊懊恼:“可叹我当时只顾弹琵琶,竟错过这些美食。”

其他人反应过来:“钦差请你弹琵琶?弹哪首曲子?”

话题一下被岔开,晏鹤年挤出人群。

李开先听了一肚子的菜,双目发亮:“晏兄还擅长做菜?我是济南人,会做两道历下菜,改日我们切磋切磋!”

同道中人啊!

京中一些寒士,在宫廷菜和官府菜之外整出“名士菜”,没两手私房菜都进不了这个圈子。

晏鹤年笑着答应:“我前年和小珣在山东,认识一个和尚,做得一手糖醋鲤鱼。我也学了两招,改日请先生尝尝正不正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