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聆听生命,让身心安住在当下 - 不浮躁的活法:能静下来,便是最好时光 - 张惠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四章聆听生命,让身心安住在当下

第二辑

做幸福的人,一池落花两样情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幸福?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答案,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让身心住在当下,不虚度年华,让年华充实丰富、有意义、有价值;感恩于人和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那么自然心暖到底,花开半夏。

第四章聆听生命,让身心安住在当下

过去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而将来又无法捉摸,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放下对过去的牵挂,放下对未来的执著,在当下的每分每秒活得充实,让今天充满优美和尊严,明日的我们何尝不会破茧成蝶,飞翔于鲜花和阳光之中?

活在当下,聆听生命,便活出了幸福。

普雅花:等待100年的花开

现代都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等待。比如,当你兴致勃勃地进入饭店吃饭,遇到慢吞吞的上菜速度,你只能愤然等待;当你开车遇到红灯的时候,你只得无可奈何地等待;当你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更早的很多人,你不得不安静地等待。

无论是哪一种,等待往往使人有一种莫名的烦恼,这种烦恼中含有对他人的怨恨,对生活的抱怨,有人甚至祈祷时间过快一点,希望永远没有等待。殊不知,没有了等待,生活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与女朋友约会。他早早地来到一棵大树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女友的影子,于是长吁短叹起来。突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天使。天使送给他一样东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逃过所有的等待时间。

年轻人试着按了一下按钮,女朋友立即出现在他面前。他想,现在我们举行婚礼该多好,于是又按了按钮,紧接着出现了热闹的婚礼场面,他与情人正手挽手向来宾鞠躬。要是现在我们就有了孩子,多好啊!于是,他的想法又实现了。他飞快地按着按钮,又有了孙子,重孙子,一眨眼工夫就儿孙满堂了。

一时之间,心中的愿望不断地超前实现了,可是此时的他却是老态龙钟,衰卧病榻,死亡的恐惧深深地包围着他。一直追求快点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东西没有享受就已经过去了。这时,他才明白,在生命中,即使等待也有很大的意义。

你还害怕等待吗?好好享受等待吧。

一篇文字里描写过这样一种花:在南美洲一个海拔4000多米,人烟稀少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叫作普雅花的花,花开之时美丽到极致。这种花的花期只有短短两个月,而且百年才能开一次花,然而它总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之上任凭雨打风吹,等待着100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的眼前一亮!

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而对于人来说不也是吗?现实都市人缺乏的正是这种等待精神。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只看重成功的光辉却忽略了成功前的努力和等待,然而没有之前的努力和等待,哪来的成功呢?毕竟,成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更是如此,重要的是过程。

你看,飞舞的蝴蝶是美丽的,那种美丽是因为曾经在厚厚的茧壳中,蛹在黑暗与无助的寂寞中默默地等待并挣扎,才会为自己迎来了这份自由灿烂的美丽;鲜艳的花朵是美丽的,那是因为泥土中的种子在寂寞的时光中悄然地舒展着生命,等待着温柔的春风与细雨,给它有了重生的希望。

不过,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在等待中既不会烦躁也不会绝望。他们会将等待的过程看成是一种体验,在等待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去做,去看,去体会一系列可以享受到的东西,而对那时的他们而言,等待就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是从各方面享受生活的难得一刻……

有一次,凯·本从偏远的农村搭车到城市,车到途中忽然抛锚。那时正值夏季,午后的天气闷热难当,这着实让人着急。凯·本询问司机,得知车子修好要用三四个小时时,便独自步行到附近的一条河边。

河边清静凉爽,风景宜人,凯·本在河中畅游了一番之后,感到浑身的暑气全消、神清气爽,之后他躺在一片树荫下,迎着和煦的风,看着蔚蓝的天,听着婉转的鸟鸣,觉得此刻美妙极了,最后他又美美地睡了一觉。

等凯·本回来后,司机已经将车子修好了。此时已经将近黄昏,凯·本搭上车,趁着黄昏凉爽的风,直向城中驶进。尽管耽误了半天的时间,但是凯·本逢人便说:“这是我平生最美妙、最愉快的一次旅行!”

在汽车抛锚又不能及早修好的情形下,别人可能会顶着烈日,气恼地抱怨车子怎么不能提早一分钟修好。而凯·本则利用这段时间安心地在河边享受了一番,如此这次旅行变成了最愉快的一次。等待的妙处由此可见一斑。

等待不是消磨时光、无所作为、庸庸碌碌,而是把握时机,审慎出击的一种智慧;是暂时忍耐,默然悲喜的一种胸怀。懂得等待,享受等待的人是睿智的,更是幸福的。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希望到来之前是等待,希望到来之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一个新的希望了,而希望是生活的源泉和动力。

《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几米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写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人生不会一马平川,也不会总是春风得意,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困境,这时候你应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你也许会发现生活的另外一个出口,遇见不期而遇的美丽。

梅斗霜雪,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雪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等待,是一幅山水画,几经描绘,静心欣赏,才能感受到它的美丽;等待,是一杯香茗,精心泡制,细细品味,才能品尝到它的清香。愿我们学会等待,享受等待。

人生没有“假如”

人到一定年纪,总会怀念以前的一些事情,反思自己的人生,也会后悔当年干了什么没干什么。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感慨:假如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做得很好;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好好把握;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力争取……我们太希望得到“假如”的垂青了,可是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人生是一次不能抗拒的前行,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现场直播,从起点到终点都是不可以重复的。人生是没有假如的,很多东西过了这一村,也就不会再有那一店了,已经不能挽回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而只有继续前进。所以,“假如”只会劳心费神,甚至可能导致更多更大的不幸。

话说回来,就算真有“假如”,我们的生命可以从头来过,我们的人生可以重新开始,当初在选择道路的时候,选择另外一个岔路口,那么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更加完美?未必!

《蝴蝶效应》是一部著名的美国电影,这部电影有一个精妙构思——男主角埃文具有穿梭时空的能力,这为他提供了可以反悔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回到过去修正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然而,埃文一次次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一切就像蝴蝶效应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袁出现了防不胜防的意外。他挽救了心爱女友凯丽的生命,但却失手打死了凯丽的弟弟汤米,导致了自己的监狱之灾;他回到了爆炸的那天,将靠近信箱的母子扑倒,自己却变成了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母亲因此染上了烟瘾,得了肺癌,而凯丽则成为了别人的女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其实人生若真有“假如”,我们可以重新选择人生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因为人生是不可能停留的,主客观情势都在不断变化,此时已不是彼时,此人也非彼人。

人生没有那么多“假如”,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你可以设法改变以前所发生事情产生的后果,但不可能改变之前发生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让我们分享一个故事吧,名字就叫《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戴尔·卡耐基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年人教育班,并且陆续在各大城市开设了分部。由于没有经验又疏于财务管理,在他投入很多资金用于广告宣传、租房、日常的各种开销之后,他发现虽然这种成人教育班的社会反响很好,但自己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没有挣到钱。

卡耐基为此很是烦恼,他不断地抱怨自己疏忽大意。这种状态维持了好长时间,他整日闷闷不乐,神情恍惚,无法进行刚刚开始的事业,后来他只好去找中学时代的生理老师乔治·约翰逊,向他寻求心灵上的帮助。

听完卡耐基的话之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是事实,没有可能再重新装回瓶子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袁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

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使卡耐基的苦恼顿时消失,精神也为之振奋,他说:“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做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重新投入到了热爱的事业中”。后来,卡耐基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

是啊,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很多事情是经过之后才明白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们与其沉浸在过去里抱怨、后悔,用忧虑来毁灭自己的生活,不如“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吸取这次的教训,然后便把它忘记,开始注意下一件事。对此,著名的作家刘墉也曾经说过:“人生在世,我们可以转身,但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大步向前,而不是一直回头埋怨自己的错误,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不要被过去的事情所影响,着眼于现在和将来,不要去苛求什么,也不必去奢望什么,将“假如”改成“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好的……这样才能阻止“假如”的事故继续重演下去,走向成功,走向幸福,走向安然。

最后,让我们铭记普希金所说的一句话吧:“这一切终将过去,都将变成亲切的回忆。这一切,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历史上的一页。虽然我们身处黑暗,但是黎明总要播撒光明,历史也要翻开新的一页。现在的一切都将过去,而未来是搁笔待写的空白,需要我们去填写。”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

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明天各种各样的事务忧虑不安,一串串的思绪在大脑中东飘西荡:“明天早上我能够准时醒来吗?”“明天我生了重病怎么办?”“明天我遭遇意外怎么办?”……

殊不知,烦恼并不像存折上的钱,我们支出来一点就会少一点。明天的事情该来的还是会来,今天的忧虑并不能够改变明天的状况。如果我们总是为明天忧虑,除了徒增烦恼、压力重重之外,根本不会有幸福而言。

有这样一个医科专业的大学生,临近毕业时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毕业后我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我能找到工作吗?万一找不到,我怎样才能谋生?”“我是不是该自己创业,那创业会不会很艰难?我能坚持下去吗?”……这些想法令他整天愁眉苦脸,寝食难安。

后来导师发现了这一问题,他找到这位大学生,意味深长地说:“清扫落叶是一件极为辛苦的苦差事,但是昨天扫得很干净的院子,明天还是会落叶满地,因为只要一起风树叶就会落下来!傻孩子,不管你今天用多大的力气,还是要扫明天的落叶。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想,让自己轻松一些吧!”

听了导师的话,这位大学生恍然大悟。

生在繁华都市之中,哪个人没有忧虑呢?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无忧无虑,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想太多有关明天的事,做好了今天就是为明天做准备,等明天的烦恼真来了再去考虑也为时不晚,“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

也许很多人会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明天做计划是一种理智。是的,人是应该对明天有所计划,可是如果计划变成了对明天的忧虑,那就不是计划而是重担了,远虑也就成为了近忧。再形象一点地说,明天天有晴时,也有雨时,阳光灿烂的今天就整天打着雨伞,你说累不累呀?“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大自然的消长、人生的境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忧虑的心灵解不开明天的“千千结”,做好今天的事情又何须为明天忧心呢!我们不是超人,精力总是有限的,忧虑的心灵撑不动明天的“许多愁”,一天的忧虑一天当就足够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做未尝不可。

更何况,明天的大多数忧虑是毫无意义的,多数根本就不会发生。“世界上有99豫的预期烦恼是不会发生的,它们很有可能只存在于自我的想象中”,这是“二战”时期美国作家布莱克伍德的一句名言,也是他的亲身经历。

布莱克伍德的生活几乎是一帆风顺的,即使遇到一些烦心事,他也能从容不迫地应付。但是,1943年夏天因为战争的到来,世界上的大多数担忧接二连三的向他袭来:他所办的商业学校因大多数男生应征入伍而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他的大儿子在军中服役,生死未卜;他的女儿马上要高中毕业了,上大学需要一大笔学费;他的家乡一带要修建机场,土地房产基本上属无常征收,赔偿费只有市价的十分之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