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 大唐中兴宰相裴度 - 青禾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大唐中兴宰相裴度 >

(三)

(三)

而几乎在幽州兵变的同时,在成德,也酝酿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叛乱。

元和十五年(820年)冬天,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病死。按理,成德已归顺,下一任的节度使理应由朝廷任命。更何况,王承宗的两个儿子都在长安。可王承宗的部将们却对王承宗的死保守秘密,想等找到继承人再发丧。这时,王承宗的祖母冯氏下令,指示由王承宗的小弟、观察支使王承元即任。

二十岁的王承元却拒绝接受。

众将跪求,他说,应与朝廷派来的监军使商量。监军宦官也劝他听从众将的请求,他却说:

“各位怀念先人的功德,不嫌我年轻,让我代理军政大事,我十分感动。但我唯一的要求是效忠朝廷,遵从祖父的遗愿。”

众将无奈,只好表示顺从。王承元当即秘密派人到长安,向朝廷报告王承宗已死,王承元暂为留后。

作为个人,青年王承元的行为无可非议。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对朝廷的忠诚,却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皇帝接到王承元的报告之后,任命他为承德节度使。但紧接着,就是各方镇节度使的大调动。调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调成德节度使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调义成节度使刘悟为昭义节度使,调武宁节度使李愬为魏博节度使,调左金吾将军田布为河阳节度使。应该说,这样的调动总体上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失误在于,调田弘正到成德。

田弘正在支持朝廷征讨成德的战争中,杀死了许多成德将士,与成德结下怨仇。成德将士把王承元的离去和田弘正的到来,看成是一种灾难。他们首先挽留王承元,无奈王承元执意要走。王承元为了成全自己的忠臣名节,甚至杀死了执意挽留他的十几个将校,使成德将士感到心寒,感到绝望。

田弘正深知自己与成德结怨未解,为了安全,他率魏博兵团两千人护送自己到任,并想把这两千人留在镇州,作为亲军卫士。他上书户部,请求户部供应粮食,颁发赏赐。可是户部侍郎崔俊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而又眼光短浅,以魏博兵应回到魏博,成德军有保护本军统帅的责任,一旦允许,恐其他地区按例请求为由,于是加以拒绝。田弘正一连呈递了四道奏章,都没有下文,不得已,只好把兵团遣回魏博。户部的意见不能说是错的,相反,道理是对的,而且对得很。但是,也就是在这正确的道理下,酿成成德新的悲剧。

田弘正在政治上支持统一,在生活上却十分奢侈,加之他的家族成员,也竞相挥霍浪费,每天的费用在二十万钱。田弘正拼命搜刮魏博、成德两地的财物,来往车辆奔行于路上,络绎不绝,引起两镇官兵的不满。恰在此时,朝廷拨给成德的百万贯劳军,迟迟不至,成德官兵更为不满。此时的成德,就像一堆干柴,一点就着。

成德兵马使王庭凑看准了这个机会,发动兵变,杀死田弘正及其幕僚、家属三百多人,强迫监军宋惟澄上书朝廷,求赐节钺,封他为留后。不久,又派人暗杀冀州刺史,派兵占领冀州。

王庭凑的曾祖父五哥之,曾在安史之乱降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效命,以骁勇善斗著名,王承宗的祖父王俊武收其为养子,改姓王,世为裨将。王庭凑性格强悍阴险,沉鸷少言,喜读《鬼谷子》及其他兵书。王承宗时就任兵马使。田弘正到任后,他心怀不满,暗中策划兵变,只是因为魏博兵团驻守,不敢轻举妄动,魏博兵团一走,他立即发动兵变。

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德又回到以前的割据状态。只有深州刺史牛元翼忠于朝廷,据城坚守,等待朝廷的救援。

幽州朱克融闻成德之变,十分高兴,立即派心腹到成德,与成德结成对抗朝廷的联盟。紧接着,朱克融发兵攻击蔚州,王庭凑发兵进攻贝州,向朝廷示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