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毋饮江水
这道向下的地缝比我们头顶那一条更加宽敞,角度也稍微平缓一些。
手电筒的光照向地底,如同一根针掉进大海。
千年以来,地底的怪物们就通过这条地缝进进出出。
屏住呼吸去听,甚至能探听到来自深渊中的阵阵呜咽声。
是怪物的叫声?还是风声?
又或是魔鬼的哭嚎声?
只有下去了才能知晓。
但这套路,很可能一去不回。
“走吧,下去吧。”
我回头对其余人说道,随后擎着光源第一个走下深渊。
脚下的地缝坡道崎岖不平,到处是突起的怪石,基本上没有落脚的地方。
不过这也增大了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不至于一失足就直接滑落到地底去。
我们在坡度六七十的斜坡上一直溜下去,这条地缝大致呈喇叭形,靠近地宫的地形狭窄,越往下越开阔。
古代巫师祭祀时从地宫里传出来的音乐声恰好在这条喇叭地道中放大,传入地底。
据我观察适才被召唤上来的两只地底怪物,它们的皮肤呈纯黑色,又宽又扁的脑袋上没有眼睛。
这种生物特征很契合他们在黑暗地下生活的习惯,黑色的皮肤可以使自己更好隐藏在黑暗中。
地下很少有光照,因此眼睛长久不用就退化掉了。
最常用的器官应该是耳朵,所以它们的听觉会格外灵敏,即使在遥远的地底,也能听见从头顶传来的乐器演奏声。
出于对这种有节奏有韵律之声响的好奇,它们会从地底顺着这条开裂的地缝爬上来,直入地宫。
行走在阴冷幽暗的地缝中,六个人踢踏的脚步声在狭长的空间内回荡,我不禁担心起来,脚步声会不会将潜伏地下的怪物们吸引过来?
古代巫师,包括项月甜可以用镜子巫术迷惑怪物,但我们随身并未携带镜子,如果在地缝中遭遇了,免不了又是一场恶战。
我满怀忐忑地向下走去,不知走了多久,耳边原本细微的呜咽声逐渐变大了。
那似乎是流动的空气被岩石割破发出的风声,由于岩石的大小形状不一,导致形成的风声也毫无规律,听起来像是鬼怪的嚎叫声。
我将呜咽声是风声的猜想回头告诉众人。
“你的意思是,这地底有别的出口通向外界?”陆加爵问道。
“但愿吧,我也不能肯定,接着走下去看看。”
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能否找到另外连通地面的出口,而是我们的水源和食物都耗尽了。
如果食物和水充足,哪怕在地底耗上一个星期慢慢找出口都行。
但没有补给的话,以我们现在的体力消耗速度判断,连两天都撑不下来。
这个悲观的想法我仅在心里想了想,没有说出口,现在大家心中好不容易燃起生的希望,我可不能一盆水再给浇灭了。
我保持沉默,加快脚下步伐,希望可以早一点看到新的转机。
令我们惊讶的是,仅仅向地底走了十几分钟,这条地缝便到头了,坡度忽然放缓,眼前出现一块极其平坦且宽阔的平地。
这突然出现的空间内阴冷湿潮,与我们走过的坚硬冻土不同,此块地面竟然是沙土铺就。
沙土很柔软,一踩一个脚印,我蹲下身去用手指戳了戳这些泥沙,拔出来手指上带着一层湿泥沙。
在如此寒冷的地底,为什么会出现没被冻结的沙土?
众人纷纷登上沙土地,四散开来,用手电筒探照四周。
这片两米多高的空洞比我们想象中要宽阔得多,几道光柱在黑暗中显得很局促,根本无法驱散浓雾般的漆黑。
“这里不会是河道吧?”陆加爵仔细嗅着空气中湿潮的味道。
江泉和格日勒蹲下去观察脚下的泥沙,又借着光源观察身前身后的沙地形状。
他俩指着地上几道不规则的波浪形凸痕判断道:
“这很明显就是河水冲刷过的痕迹啊,”江泉又掏出微型指南针,判断方向,“而且地下暗河的走向自西向东。”
西边是常年冰雪覆盖的杭爱山,山上的雪水融化汇聚成河,在地表形成蜿蜒的色楞格河。
肥沃的色楞格草原全靠这条母亲河的滋补才能养活得起延续千年的蒙古民族。
而河水千年的冲蚀,形成了这条地下暗河,在杭爱山脚下潮涨潮落。
我们脚下的泥沙地,便是暗河长期冲刷积形成的。
“这些河水冲刷的泥沙还没有冻结,说明最近一段时间还有河水从这儿流过。”陆加爵越说越兴奋。
只要找到那条河,我们就有了水源补充。
倘若运气再好些,没准还能从河里抓些鱼吃。
众人心怀希望,在湿滑的泥沙地里跋涉四散前行,寻找残存的暗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前摸索了几百米后,终于听见微弱的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