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39 为人民服务! 不一会儿昏…… - 穿书七零之女配当家 - 冬日电暖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9章 139 为人民服务! 不一会儿昏……

不一会儿昏过去的农村女人就被众人给弄醒了。

女人的嘴唇都干裂起皮,看样子好像很渴的样子。不知道是谁拿着大茶缸子端了一杯水给女人。

这女人捧着茶缸子仿佛沙漠中的旅人一般,一口气把一大茶缸子的水都灌了下去。

喝完之后,女人才仿佛活过来了一般,连忙对周围的人道谢。

有人问女人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女人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不了,不了,俺没事!俺没事!”

有些老人瞅着这女人,这女人明显就是饿昏的。好些大山里的村屯想要出来一次要走上几十里山路,现在才是早上,这女人说不定昨晚后半夜就从家里出发了。

走了这么久,没吃没喝自然会晕倒。看那女人穿着补丁罗补丁的衣服就知道了,肯定是家里困难的。

众人虽然心里有数,但是大家手头都不宽裕,也没有那个救助别人的能力。

不过,看样子这女人是来兑换点用山货换钱的,换了钱,最起码应该可以给自己买个饼子吃吧。

赵妞妞人小离得近,她听到女人的肚子咕噜咕噜直响。看样子这女人是饿的不行了。

早上起来刘桂芝给几个上学的闺女都带了一个煮鸡蛋,让她们饿了当零嘴吃。

现在赵妞妞饱到撑的地步,就把自己兜里的煮鸡蛋递给了那个女人。

女人先是一愣,赵妞妞都看到她盯着鸡蛋死命地咽了一口口水,不过女抿着唇,给了赵妞妞一个勉强的笑容,“小妹妹留着自己吃吧!姨不饿,姨再喝点水就好了。”

赵妞妞觉得这女人明明饿的都昏倒了,却不接受自己提供的食物,有些匪夷所思。

不知道是谁又给女人打了一大缸子的凉水,女人倒是接过来道了谢后,一饮而尽。凉水是不要钱的,这一点她还是知道的。

女人对帮助过她的人都道了谢,看到赵妞妞还站在那,手里举着鸡蛋,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笑容。

“小妹妹快自己吃了吧!这鸡子儿(鸡蛋)可是养人,说不定是你爹娘特意省下来给你吃的。快吃了吧!”说完女人拿起自己的竹筐往兑换点走去。

赵妞妞还想要再说什么,可是陈寒江拉了她一把。

这女人品行不错,没有因为赵妞妞是个孩子就骗她的吃食。而且,明明自己很饿却能忍住不要别人的东西吃,看来性格是个坚毅的。

陈寒江拉着赵妞妞远远地跟着那女人,看那女人真的是要去兑换点。

赵妞妞不知道陈寒江打的什么主意,她并不缺一个鸡蛋,刚刚她本想要直接把那鸡蛋给女人得了。

但,陈寒江明显有别的想法。

其实,陈寒江确实看上那女人竹筐里的东西。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女人的竹筐里装了几根没有处理干净的人参,还有好多猴头菇。

应该还有些别的药材和山珍什么的,但是因为这女人处理的不太干净,所以看不太出来。

他曾经还是陈家少爷的时候吃过这种猴头菇,这是十分难得的山珍,只有在深山老林里才能采到。因为稀少,所以价钱一直不便宜。

于美琴很喜欢吃糖醋猴头菇,陈寒江其实是想要把女人竹筐里的东西买下来。但,陈寒江不想要现在找那女人去说。

他敢保证,自己出的钱肯定比兑换点好,但是,那也要这女人去兑换点了之后,才知道。

陈寒江打算等女人进了兑换点后,再偷偷跟进去,跟那女人提一提。到时候,有了比较,女人自然会把东西卖给他。

女人背着竹筐来到了兑换点。兑换点门外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也是女人抹黑往镇上赶的原因,来晚了说不定就排不到她了。她的家在大山里,走到镇上需要大半天。

前几次托人带东西来兑换点,换回去的钱太少了,连买粮食都不够。这次女人想要自己来试试,就算多走些路,但可以省下托人换东西要给人好处费。

每次托人换东西都要给别人五毛钱跑腿钱,实在是太心疼了。

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女人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她,等换了钱,她还想要去供销社买点布,家里孩子的衣服都已经破的快要遮不住身子了。

好几年没给孩子做新衣服了,今年过年怎么也要给孩子做身新衣服。

女人因为是头一次来兑换点不懂规矩,站的比较靠外。她前面是一个老头,脚边放着一个半满的麻袋,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

陈寒江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觉得一时半会儿轮不到这女人。

“妞妞要不要去供销社买东西,我娘的雪花膏快用完了,我要帮她买一瓶。”陈寒江打算带着赵妞妞去离这不远的供销社看看。

赵妞妞自己倒是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但是,她想要给刘桂芝买些嘎啦油,刘桂芝的手和脸都太粗糙了。

给她买雪花膏她又不舍得抹,就连几分钱的嘎啦油还是赵妞妞说了好多次,刘桂芝才不情不愿地抹上。

女人总是抱怨抹这东西太浪费了,脸还好一些,一天抹两次就可以了。可是这手却要抹起来没完,洗一次手抹一层,小小的一盒嘎啦油根本抹不了几天。

不过赵妞妞却对自家老娘下了死命令,如果不抹嘎啦油,她就给娘买贵死人的雪花膏。

相比之下,刘桂芝自然就老老实实地抹便宜实惠的嘎啦油。

“我也给我娘买嘎啦油,我娘的手自从开始抹嘎啦油后细腻多了,手上的裂口也少多了。”赵妞妞回道。

可俩小娃还没等离开,就听到兑换点外传来了吵闹声。

吵架的一方正是那个刚刚晕倒的女人。

此时女人正满脸怒气地质问她前面的一个壮年男人。

那男人看着应该也是某个村屯的农民,身材粗壮扛着一个麻袋。

兑换点是周围乡镇农民转换现金的唯一途径,所以每天都人满为患。好多来的晚的农民都排不上人家就关门了。

所以,没多大功夫,女人后面就又站了不少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