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朱棣的轻骑兵团 - 重生朱棣,清君侧,建永乐盛世 - 山里小飞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16章朱棣的轻骑兵团

“殿下!”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然后都愣了一下,又同时选择了闭嘴。

“二位卿家可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朱标有些好奇两人的反应。

“黄大人先说吧!”

齐泰很有肚量的示意黄子澄先说。

黄子澄没有客气,点点头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刚刚听到梅都尉的话,微臣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要不咱们干脆请旨新设京营!”

黄子澄的话让其他几人全部愣了。

“黄大人出的好主意啊!殿下,微臣觉得可行!”

第一个表态的居然是齐泰。

接下来一阵热烈的讨论之后,所有人就达成了共识。

请旨另设京营!

朱标一直以来都对自家老四手中的精锐垂涎欲滴,现在既然有了机会,那肯定不能放过。

朱元璋对朱标新设京营的请求表示了同意。

最近的朱元璋,越来越觉得自己精力有些不济,也开始有意识的加快培养朱标的速度。

朱标手中掌握一支精锐,也是朱元璋所乐意见到的。

而朱标拿到了圣旨后,却对用谁来做这事犯了难。

以他对手下的了解,要说对兵法的了解似乎齐泰要更胜一筹,但是黄子澄却更加受到他的信任。

一番犹豫后,朱标最终还是决定选择了黄子澄。

黄子澄接受这个任务后大喜过望,没有人知道,他手中可是有着一样杀手锏般的存在。

当初封思齐投过来的时候,把出自朱棣手中的《步军操典》,作为礼物送给了黄子澄。

黄子澄出于私心,并没有将《步军操典》交给朱标,现在却是正好能够用上了。

在朱标的支持下,黄子澄拿着圣旨从京师附近的卫所中优中选优,挑选出了三万士卒,正式成立了“五军营”。

五军营包括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一共设置五军共三万人,步骑混合,骑兵一万,步卒两万。

朱标这边忙着整肃京营,编练五军营,北平的朱棣就被选择性的遗忘了。

朱元璋和朱标都默许了北平对“消费限额”的公开抵制,毕竟这一次对燕王朱棣的打压,确实过于严厉了一些。

而朱棣要的也正是这个效果,正好可以腾出精力干自己的事。

两月后,青雅郡主顺利生产,给朱棣添了一个女儿,朱棣给她取名朱玉英。

此时的朱高炽已经一岁半了,每日里除了睡觉吃奶就是满地疯跑,精力无限。

而朱雄英和朱柏两个熊孩子,却是在书院呆的乐不思蜀,除了每个月月底会回王府小住两天以外,其余时候都在书院里面。

朱雄英的伤已经好了,也如同事先预料的一样,瘸了一条腿,但是他却每日都乐呵呵的,还成了书院里的孩子王。

高丽王王衢年龄虽然比他大好几岁,现在见到他都得规规矩矩叫他一声“大师哥”。

倒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朱雄英的学习能力强悍,随便学什么都比其他人厉害。

除了跑步他不行以外,就连骑射的水平他在书院里都是一骑绝尘,根本就没有对手。

因为北平没有“消费限额”,临近的山东布政司,山西布政司大批难民拖家带口涌入了北平。

短短半年时间,涌入北平的难民就达到了七万余户,近二十万人口。

这些难民的安置,让布政使郭资伤透了脑筋,幸好燕王府财力雄厚,才勉强把难民全部安置了下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朱棣还安排了一万余户三万多人出塞,去了庆州。

因为王仁在庆州已经试种土豆成功,亩产虽然比育种时低一些,但也达到惊人的十八石。

于是,王仁就在庆州大肆垦荒种植土豆,并且在他有意的安排下,明人和草原人开始混居。

一起开荒一起种田,而且还在王仁的安排下一起受训,组建民兵保护自己的家园……

原本泾渭分明的明人与草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朱棣相信,只要给王仁时间,他就能一手拿着土豆,一手拿着刀剑将整个草原给征服。

至于高丽那边,情况也非常稳定,几乎每个月常守道都会遣人前来北平,拜见高丽王王衢。

顺道还会将一些重要事项请示燕王府,通常这些事,朱棣直接就让诸亮处理了。

再说阿鲁温沙那边,几个月的时间过去,顺明王和归义王的地盘和人口已经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而阿鲁温沙麾下也整编出了近三万大军。

至此,整个塞外,朱棣直接控制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十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草原骑兵。

但是,朱棣却对现在的情况不是太满意,在他看来,这十万草原骑兵只是听起来厉害,实际战力却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