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大明宝钞引发的动荡 - 重生朱棣,清君侧,建永乐盛世 - 山里小飞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6章大明宝钞引发的动荡

根据罗福的计算,熟手操作的话,一处水利锻锤,一日一夜就可以生产半面胸甲两百多件。

因为一套完整的胸甲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所以按此计算,一日一夜就可以得到大约一百副完整的胸甲。

这个生产效率在如今完全靠手工的时代,那已经是非常恐怖的了。

“罗工正,你试着先制造两百套完整的板甲出来,头盔和臂甲腿甲都要配齐了!”

朱棣吩咐道。

他打算用自己的亲卫队来实战检验一番完整板甲的防护力。

“没问题,王爷!最多十天,下官一定将板甲制造出来!”

罗福拍着胸脯保证,语气十分肯定。

“辛苦了!”

朱棣拍了拍罗福的肩膀,然后就带着张武和自己的亲卫离开了水力锻锤房。

“张武,调兵将这一片全部围起来,布三层岗哨!”

朱棣指了指水力锻锤房。

“末将遵命!”张武也知道这地方的重要性,立刻就去调兵布防了。

接着,朱棣又去了设在西山脚下的交易市场看了一圈。

因为越来越多的外地商行开始直接到西山采买特产商品,朱棣就在西山脚下专门设立了一个交易市场。

说是交易市场,其实更像是个等货区。

每一车特产从西山送到这里,基本上连车都来不及卸,就会被外地商户给买下,根本不管价格和品种。

只要是西山产的,不管什么货品,他们都要,而且还是有多少要多少!

整个西山新城,现在一共有六七千匠户在生产着各种产品,哪怕加班加点,都赶不上外面这些商行的采买速度。

就在朱棣准备离开的时候,交易市场里却突然发生了争执,似乎还有人动手了。

朱棣脸色一沉,就大步走了过去,他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居然在自己的地方闹事。

“这是足额的大明宝钞,你们为何不收?”

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挥舞着手中的一叠纸钞,嗓门很大。

“我们西山工坊,历来只收现银,不收宝钞!”

负责收银登记的是一名王府的文书,不算是官,只是个吏员,朱棣记得他叫胡起帆。

“你等拒收大明宝钞,这就是心怀不轨!欺君罔上!就是罪无可恕……”

中年商人似乎受到什么刺激了,连说话都变得词不达意。

“下一位……”胡起帆直接让维持秩序的亲卫将这个商人给带到了一边。

那个商人嘴里嘀咕着“去布政使司告状”,然后就朝着北平城里去了。

这事提醒了朱棣,京师筹谋已久的“大明宝钞”似乎已经正式发行了,自己这边也得早做应对了。

在他的记忆中,因为没有对应的金银储备,这“大明宝钞”从发行开始就是在“无中生有”。

短短十几年就会贬值十几倍,直到最后变得和废纸一般。

但是这玩意却是京师强行推行使用的,谁不收就会掉脑袋,这让朱棣都有些无奈,这纯粹就是在抢劫。

朱棣让人把胡起帆叫过来然后交代了一番之后便回了王府。

而就在他走后,交易市场就改了口径。

使用大明宝钞支付货款,一律加收百分之十的“保管费”,理由是大明宝钞保管不易,需要单独投入人力物力保管。

至于这个理由有没有人相信,倒是就无所谓了。

回到王府,诸亮也正好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看到明显瘦了一圈,也黑了一圈的诸亮,朱棣都忍不住笑了,这形象,可是距离原本那个“羽扇纶巾”越来越远了。

“王爷!幸不辱命!”诸亮一见朱棣,就有些兴奋的说道。

“不着急……坐下慢慢说!”

朱棣示意诸亮坐下。

“按照王爷的指示,赵云将军派孙应龙去了河西,迅速就在迭列逊巡检司安顿了下来……”

“亮抽空见了托里木一面,然后他们就撤回了草原,继续做马贼去了……”

“果然如王爷所说,亮带人在迭列逊巡检司旁的山里找到了矿脉,金银铜铁几乎都有,而且全是露天……”

诸亮说的两眼发光,当时打发现真的让他太受震惊了,到处都是矿脉,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偏僻,根本没有路进出。

“保密工作要做好,挖掘出的矿也暂时不要外运……”

“庄浪卫和兰州卫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接触?”

朱棣又问道。

“兰州卫那边还好,那指挥使只要有银子,什么都好说,庄浪卫那边麻烦一点,卫指挥使比较刚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