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获得个人的财务自由(2) - 哈佛大学的财富课 - 晨曦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哈佛大学的财富课 >

第24章获得个人的财务自由(2)

哈佛教授认为,许多有才华的能人之所以不能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里有许多障碍。事实上,成为富翁是一场智力游戏。百万富翁们经常对自己说,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的人具有很多好处。他们经常告诉自己,不冒一些风险就难以有所成就。

在你成为一位百万富翁之前,你必须学会这样的思考。你必须学会如何不断地激励自己用胆量去克服恐惧。在对你的事业、生意、投资等作出重大决定时会出现恐惧,它是成为经济成功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或对某些不能肯定有回报的领域进行投资的那些人,尤其是这样。

人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恐惧、培养自己的胆量吗?他们能够学会在突然遭遇危急时而不惊慌失措吗?如果能,那又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学起?百万富翁们谈到了他们过去给自己壮胆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和技巧,哈佛的一位教授从中选择出24项他们经常反复提到的“制服恐惧”技巧,其中依次为:

1努力工作。

2相信自己。

3认真准备。

4关注重要问题。

5果断行事。

6制定计划。

7精心组织对付大问题。

8直接行动解决问题。

9用正面想法抵消负面想法。

10比竞争做得更好、考虑更周到、更全面。

想象成功。

决不让恐惧占据你的头脑。

抵制恐惧,战胜恐惧。

与配偶共同分担。

相信我的福气。

经常锻炼。

请名人指点。

请教专家、持证会计师或律师。

决不回忆过去的失误。

与可信赖的朋友共同分担。

以体育运动培养顽强意志。

阅读勇敢者的书。

有强烈的宗教信仰。

祈祷。

《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把“胆量”定义为“冒险、坚持以及抵御危险、恐惧或困难的心理力量或精神力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有为自己打工成为业主的想法,也会因为他们把这种行为看作有危险而产生出相当大的恐惧感。当一个为自己打工的业主确实是一桩与冒险有关的经济风险。

曾经请教过几百个非常聪明、受过良好教育、工作努力的中层管理雇员这样的问题:

勇敢的致富者其真正含义在于不顾恐惧、凭着胆量“一直做下去”.成功的创富者都是勇敢的挑战者。

你为什么不出去自己开办一家企业呢?

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份与你的成就相称的工作呢?

大多数回答者承认,他们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一直愿意当一个拿工资的雇员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大多数人相信,他们不希望在冒潜在的经济风险为自己打工,而从事现在的工作时不会感觉到危险和恐惧。他们错了,没有一位为自己打工的成功业主会完全没有恐惧。为自己打工的成功者是这样看待胆量的:胆量是面对恐惧的积极的精神活动。

别在小钱上聪明,大钱上糊涂

有一句俗话叫做:舍得花钱买棺材,舍不得花钱买药。这恰恰是大多数财富智慧欠陷的表现与写照。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这类人。

汤姆发现了一座金矿,他想让他的朋友约翰也发财。汤姆对约翰说:“约翰,我找到了一座金矿,里面有好多好多金子,和我一起去挖吧!”

约翰说:“可是我没有铁锹。”

“快点去买一把。”

约翰说:“可是,买一把铁锹要花好多钱呀!”

虽然故事有些荒唐,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能成为富豪的原因。因心疼小钱而失去挣大钱的机会,应该是改变人们贫穷生活的一大制约,也是失去财务自由的一个症结。

舍不得播种的人只能收获微薄的果实,甚至颗粒无收。对于农民是如此,对于商人亦如此。明智地节约有时却意味着慷慨地投资。

有很多人崇尚节俭,同样也有很多人反对不恰当的节俭。

哈佛教授认为,有些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错误的方法来节省不该节省的东西。曾经有个老板制定了这样一条规矩,要他的员工不顾一切地节省包装绳,即使要耗费值绳子两倍的时间也在所不惜。他还要求尽量省电,昏暗的店面让许多顾客望而止步。他不知道明亮的灯光其实是最好的广告。

对年轻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节约观,进行明智的投资,纠正狭隘的错误节约观。

一个过于谨慎的人往往缺乏大的智慧,许多人因小处节约而误了大事。他们为了蝇头小利疯狂地节省,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使得自己越来越呆板,也失去了许多干大事的机会。

舍小求大才是事业成功的资本和达到目标的动力,所以不要因此扼杀了你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要想方设法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你的潜力,使你身体健康,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过去有些年轻人吝啬个人的教育投资,认为花那么多钱就是为了找个好职业真是不值得,他认为即使读了许多书,自己也不会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有些年轻人在校期间就只选容易的题目做,跳过难题,只要求自己达到一个基本的底线就行了,而且还经常因为自己逃学、考试作弊等等洋洋得意。还有的年轻人不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而牺牲暂时的娱乐。他们对工作敷衍了事,由于无知和缺乏必要的能力准备,在职业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事业上难有发展。许多失败的人就是由于基础打得不牢,致使后来所作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拼命地工作,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经商,但是一直都不得志。他年轻时认为,把那么多时间都浪费在接受教育上真是太愚蠢了。于是,他在学到一半时就中途退学,开始自己做生意了。由于知识有限,基础不扎实,他在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而他的很多竞争对手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功底。结果是什么呢?他毁掉了自己,最终一事无成。他本来可以成就一定的事业,但是他的底子太薄弱了。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少年时代没有完成的课程和被他忽视的任务,成年以后不得不从头再来。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人想方设法、费尽周折去补习年轻时很容易学但又没有学习的课程,当然,效果还是很不明显。此人一生中失败过多次,因为他所选择的职业需要扎实的专业训练。

他如果把基础打牢,为他所从事的职业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必花那么多精力来克服弱点,扭转不利地位,不必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重新打基础,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富有影响力的人。然而,实际情形却是,他过着拮据的生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