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 红楼之王夫人的贵妇日常 - 慵懒的猫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9章

宁国府这边近几年都没有子嗣诞生,眼看着荣国府这边接二连三的添子添女,他们也不是不羡慕,要不然贾敬夫人也不会敲打尤氏了,只看着尤氏无动于衷,总是拿贾珍的脾性说事,贾敬夫人了解贾珍,又是疼着长大的,怎么能听的进去别人如此说自己的儿子。

便是有那个心思提点尤氏,被这么一怼,也没那个心思了,只也知道宁国府不能如此下去,回头便和贾敬商量,“珍儿媳妇是撑不住家门的。回头等蓉哥儿到了年岁娶媳妇,便不能如此做了,好歹也是要娶个能主事的回来才行。

“如今珍哥儿总是混日子,蓉哥儿读书上也没什么长进的,可如何能撑得起宁国府的门第啊!

“看看人家荣国府那边珠儿有才智,琏儿又是个机灵的,我没能教养好珍儿,想想真是对不住老爷了。”

“这哪里是你的错,也是我们宁国府子嗣少,唯有这么一个儿子,难免太过紧张,这才娇养了些。

“等回头便不让蓉哥儿去族学了,跟隔壁府一样请一些有才艺的先生回府里教一教蓉哥儿,总要能有个拿出手的东西才好。”

这边宁国府有什么动静,荣国府那边也就知道了,毕竟宁国府的大管家还是赖嬷嬷的二儿子呢,赖嬷嬷有什么消息都会先告知老太太一声的。

如今老太太知道了,少不得在王夫人这些儿媳妇面前说一说的,也要彰显一下虽然管家权她下放给了王夫人,可老太太也不是又聋又瞎,还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的。

王夫人只笑着说,“敬嫂子这身体好些了吧。尤氏确实有些娇弱撑不起做母亲的样子来,太过娇惯蓉哥儿了。

“蓉哥儿也该好好培养培养了,到底将来宁国府需要蓉哥儿继承的,说起来却有些日子没见着蓉哥儿了,自从琏儿不去族学之后,他们两个交际的也少了。”

老太太嗯了一声,想起宁国府侄媳妇身子骨不好,侄孙媳妇也上不得台面,又想起自己的孙媳妇谢氏出身侯府,便也越发觉得之前改了主意是对的。

“回头请贾敬过来一趟,知道教养孙辈是好事,而且到时候也能让政儿帮着宁国府琢磨一下。

“蓉哥儿那孩子看着老实的很,到底比不得琏儿机灵,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这学习自然是要学一些容易长进的东西,这才有兴趣接着学下去。

“我们也不好私底下过多的干涉,还要和敬儿商议一下,宁国府那边也没个正经长辈,我们荣国府和宁国府亲近,多帮着一些也是应该的。”

老太太发了话,王夫人自然应下了,而贾珠带着淑媛回门回来之后,几乎天天一大早的就先到王夫人院子里请安,立规矩。

王夫人虽然没有主动让谢氏立规矩,但谢氏如此主动向王夫人示好,懂礼,王夫人心里也是高兴的,这样过了七天之后。

王夫人也不舍得儿子跟着如此折腾,这样早的过来,时间短还能撑得住,时间长了睡眠不足,哪里能撑得住的。

也是在今日贾珠夫妻两个来请安的时候,王夫人也是吩咐他们小两口也不用每日先到他们院子过来请安这般折腾。

“你们两口子也不用天天这个时辰过来请安,也是起的太早了,这样折腾身子我可不依。

“我知道你们孝顺的很,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到时候直接去老太太院子里请安的时候问我一声安就好。

“你们还在长身子呢,多注意休息,晚一点到老太太的院子里也没什么的,老太太最是疼爱孙辈儿的,定是不会怪罪你们。”

有了王夫人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小夫妻两人也是应了下来,“知道太太心疼我们,都听太太就是了。”

王夫人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一旁站着布筷子的儿媳妇说道,“行了,淑媛也别伺候了,这屋里有的是丫鬟在呢,你也坐下用膳,今个儿我专门让大厨房做了你爱吃的,多吃一些。”

“谢太□□典。”谢淑媛谢了恩,将公筷交给一边的丫鬟,这才优雅的入了座,心里也是知道婆婆这是知道她的孝心了。

用完早膳以后,王夫人也是带着小两口去了荣庆堂给老太太请安,说了一会儿的话,老太太有些疲累,大家便都告辞了。

王夫人先让贾珠去读书,“珠儿先去读书,我带着淑媛去见见府里的下人,免得下人们到时候还不知道珠大少奶奶是什么样子的。

“淑媛也别嫌弃累,就当是帮帮我,我们二房的事务总有一天是要交到你手上的,先跟着我练练手,将来自己管事也不会忙乱了。”

谢淑媛知道婆婆带着她理家就说明是看重她的,她自然应下了,之后王夫人便带着谢氏和元春一起去理事儿,也是看看谢氏的能力如何了。

其实元春也已经能够自主理事了,不过怕老太太多想什么,王夫人也是让元春跟着她做事,托词也是因着元春马上就要选秀了。

若是顺利明年也能出嫁,毕竟老太太求的是一个侧妃的位置,侧妃不同于正妃,往往能快速出嫁。若是侧妃的位置没有,只怕更低的选择,老太太也能答应的。

毕竟上辈子元春好好一个秀女被太后娘娘发话留在宫里当女官,老太太不也是答应了下来。虽然那道命令多半是由圣上告知太后如此做的意思。

就算是平日里老太太和太后有些交情,可和圣上比又不算什么了,所以就算是知道元春是老姐妹的嫡亲孙女。

说留宫就留宫,丝毫都没有想着替她求情的意思,可见太后对老太太也不过是面子情,没几分真心了。

如今王夫人是知道他们荣国府算是开罪了甄妃娘娘,毕竟这给银子的事情只能私底下说,谁能在门面上讲,难道不要性命了吗?

所以老太太说让王夫人从库房支银子给甄家的人,代替她们给甄妃娘娘赔罪,王夫人银子是取了,可并没有在甄家奔赴宴会的时候给甄家。

所以就算是甄家在京城里,甄家现在也没和荣国府多来往,也是因为甄家知道宫里的娘娘被惹恼了。

虽然这给不给银子,给多给少都是一个心意,在知道那狗奴才从荣国府拿了那么多的银子,再加上王夫人作戏让甄家误会荣国府家底,甄家虽气恼,但没有记恨的。

不过是顾及到宫里娘娘的感受,少不了要做做样子,毕竟甄家这几年在江南那边也是捞了不少的银子,而荣国府明面上确实没什么有才的人,也没什么能捞银子的方法。

一个奴才都能得了这么多的银子,许是宫里的娘娘得的更多,这一下子断了,娘娘着恼也未可知,反正这样想的不止一人,他们甄家也都心照不宣,不过娘娘那边还是要安抚的。

原先圣上也打算给甄大人升官的,只这甄妃娘娘闹这么一出,还让圣上知道了,这官职便先压了下来,到了年底,林如海可算是找到了两个算是合适的人。

一个是得中进士做过官,只是不知缘由又被撸了官职的人,另外一个是得中举人,却缺银子的人,想必这两个有所求的人,荣国府还是能制得住的。

当然他们听说是给荣国府的老爷做幕僚,那也是愿意的,这做幕僚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利益相关。那无欲无求的人,林如海也不敢给贾政寻摸,毕竟贾政那性子,还真没几个人看得上。

再说,林如海也知道贾政这外放可不是为了干实事儿的,而是为了这个外放的履历,也好等过三年再回京升职有个说头。

谢家也是支持的,而且有谢家还有王家,再加上荣国府用银子买通了吏部的官员,好歹是让贾政去到金陵,或者是扬州任职的好。

毕竟金陵是荣国府贾家祖地,况且贾家其他几房都在金陵,也不怕被当地人欺负是外地来的,有宗族撑腰,这差事也好办,安安生生的待上三年也足够了。

至于扬州不过是个备选的地方,这地方好就好在有林如海在,到时候有林如海看顾着,出不了什么差错,且贾政过去也能替林如海开个方便之门。

只这外放的申请已经送上去了,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只等着令下了,而圣上倒是看到了,不过是稀奇了一句,“这个是朕当初恩赏到工部任职的荣国公二子了?这好好的京官不当,倒是想着外放,倒是知道长进了,只这贾政可有什么才能?”

身边伺候着的人什么消息都有知道一点,圣上问起来也好答不是,总不能让圣上自己一个人自言自语的。

“奴才不怎么见过贾大人,工部尚书也未曾在奴才面前夸赞过贾大人,奴才倒是还真未曾听闻过贾大人有什么政绩。”

“罢了,到底是老贾托付给朕的,既然想回族地任职,便去吧,想必也是想上进一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