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地形训(1)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 西汉刘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3章地形训(1)

[题解]

本篇是有关古代地理的文献,关系到山川薮泽、矿物特产、地形土质和自然气候还有海外风俗等多方面内容。即使其中大部分是摘录自《尚书·禹贡》篇与《山海经》,但也作了一定的改造和润饰,体现出汉人的宇宙观。本篇不取其转载内容,而录取其中关于风气水土与人类还有其他生物进化的内容。本篇将地理与人文相关联,用水土、气候等要素来联系人的气质、种类,是接着《天文》篇“天人感应”的脉络而进一步拓展到地人联系的。

[原文]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1,风有八等,水有六品。

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士,正东阳州曰申土。

何谓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崤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泽,秦之阳纡,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巨鹿,燕之昭余。

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疑衍)。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2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注释]

1薮(sou):湖泽。2息土:能变化增多的土。

[译文]

大地所承载的,包括有六合之间和四极之内。日月光照它,星辰途径它,用春夏秋冬来治理它,用太岁来正天时。天地之间,有九州、八极。大地上有九座大山,大山里有九个要塞,另有九个湖泽,风向有八个位置,水有六个等级。

什么叫九州?

东南神州称为农土;正南次州称为沃土;西南戌州称为滔土;正西弇州称为并土;正中冀州称为中土;西北台州称为肥土;正北纬州称为成土;东北薄州称为隐土;正东阳州称为申土。

什么叫九山?

这包括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等山。

什么叫九塞?

这包括太汾、渑阨、荆阮、方城、崤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什么叫九大湖泽?

这包括越国的具区,楚国的云梦,秦国的阳纡,晋国的大陆,郑国的圃田,宋国的孟诸,齐国的海隅,赵国的巨鹿,燕国的昭余。

什么叫八风?

东北方吹来的是炎风,东方刮来的是条风,东南方吹来的是景风,南方吹来的是巨风,西南方吹来的是凉风,西方吹来的是飂风,西北方吹来的是丽风,北方吹来的是寒风。

什么叫六水?

这包括黄河、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总计四海之内,东西有二万八千里,南北有二万六千里,包括水道八千里,通谷六条,大川六百,内陆河三千。禹便派太章步算从东极至西极的距离,共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让竖亥步算从北极至南极的距离,总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共有洪水渊薮,三仞深以上的,包括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九个。故而禹就用息土填塞洪水,这样就成了许多大山;禹在掘开昆仑山填塞洼地时,了解到昆仑山上有九重层叠的城池,城的高度为一万一千里,厚度为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上有木禾树,树的高度为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面。沙棠树、琅玕树在其东面,绛树在它的南面,碧树、瑶树在其北面。山的四面一共四百四十座大门,大门与大门相距四里,每座大门宽九纯,每纯是一丈五尺。山旁另有九个井一样用玉围成栏槛的深潭,像器物一样挂在山的北边角上。山的北门敞开来接纳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门的里面,这个地方便是天池疏圃。天池疏圃里,源源流进的为黄水,黄水绕三周后又回归它的源头,这便是所说的白水,喝了它能够长生不死。

[原文]

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1。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2,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冥,曰寒泽。凡八殡八泽之云,是雨九州。

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丘,曰荒土;东方曰棘林,曰桑野;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曰反户;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丘,曰沃野;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积冰,曰委羽。凡八纮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

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

东方之美者,有医毋闾之珣玗琪焉。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注释]

1曊:照耀。2殥(yin):荒远之地。

[译文]

黄河起源于昆仑山的东北角,流入大海,流到夏禹开通的积石山。赤水起源于昆仑山的东南角,向西南方向流到南海。丹泽的东边,弱水从穷石山淌出来。流进合黎,弱水流入沙漠。通过流沙,向南流进了南海。洋水源于昆仑山的西北角,流进了南海羽民国的南面。上面这四条河的水,是天帝的神泉,能够用来调和百药,滋润万物。

要是昆仑上的山丘再高一倍,便是所说的凉风山,可以上到凉风山上,就能够不死。再向上比它高一倍,便是所说的悬圃山,可以上到悬圃山上就有了神灵,可以使唤风雨。再向上比它高一倍,就跟上天联系上了,登上它就能够成为神仙,这便是所说的天帝所居之处了。

扶桑位于东方的阳州,为日出的地方。建木位于南方的广都山,为众神上天下地的地方。太阳位于正中的时候,没有影子,呼叫的时候没有回音,大概为天地的正中央的关系。若木位于建木西边,它的末端有十个太阳,光辉照临着大地。

九州的大的范围为,四个边各有千里。九州之外,还有八殥,也是边缘千里。从东方开始,称大泽,也称无通。东方称大渚,也称少海。东南方是越国的具区,也称亢泽。南方称大泽,也称浩泽。西南方称渚资,也称丹泽。西方称九区,也称泉泽。西北方称大夏,也称海泽。北方称大冥,也称寒泽,共是八殥。八泽的云气,它能化雨洒在九州之地。

八殥之外,另有八纮,方边也有千里。从东北方开始称和邱,也称荒土。东方称棘林,也称桑野。东南方称大穷,也称众女。南方称都广,也称反户。西南方称焦侥,也称炎土。西方称金邱,也称沃野。西北方是一目国,也称沙所。北方为冰雪积聚之地,也称委羽之山。八纮范围的云气,它那个产生寒暑不同气候,而且合乎八风的方位,而一定用风雨来伴随。

八纮之外,另有八极。从东北方开始是方土之山,称苍门。东方为太阳升起的东极之山,称开明之门。西南方为编驹之山,称白门。西方为西极之山,称阊阖之门。西北方为不周之山,称幽都之门。北方为寒冷的北极之山,称寒门。八极的云气,能够洒遍天下。八门所吹来的八方之风,它能够控制一年四季。八纮、八殥、八极的云气,能够洒遍九州而滋润中央冀州。

东方的珍贵物产,包括辽东的美玉。东南方的珍贵物产,包括会稽山的竹箭。南方的珍贵物产,包括湘南的犀角和象牙。西南方的珍贵物产,包括华山的黄金和美石。西方的珍贵物产,包括霍山的珍珠和宝玉。西北方的珍贵物产,包括昆仑山的宝玉。北方的珍贵物产,包括幽都的筋角硬弓。东北方的珍贵物产,包括斥山的虎豹五彩之皮。中央的珍贵物产,包括泰山一带所产的五谷、桑麻与鱼盐。

[原文]

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邱陵为牡,谿谷为牝。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土地各以其类生人。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岸下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天,寒气多寿,谷气多痹,邱气多狂,衍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人。皆象其气,皆应其类。

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