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旧识 - 权色风流 - 晨光路西法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权色风流 >

第三百一十四章旧识

做官要学会妥协,徐君然很明白这个道理。

自己如今的选择,并不是因为畏惧某些人,而是徐君然觉得,自己不应该把有限的精力都浪费在政治斗争上。

徐君然正在想着这个事情的时候,却没注意到身后那边过来几个人。

“哟,这不是曹老二吗?”

说话的是一个大概有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很典型的华夏知识分子形象,带着一副眼镜,脸上挂着客气和蔼的笑容,穿着那种最常见的白色衬衫,身上浓郁的书卷气,好像一个大学教授。

徐君然不认识他,因为人家叫的是曹俊伟。

那边曹俊伟却是一愣神,马上松开陈宏达的手臂,笑着迎了上去:“我还以为是谁呢,永强哥,怎么是你啊。”

一旁的陈宏达低声给徐君然介绍,那人名叫谢永强,家里面原本也是大院的,后来搬了出去,家里面在纪委方面有颇深的关系。小时候跟曹俊明玩的不错,属于比曹俊伟他们大一班的人。

“你小子,什么时候回的京城啊?我听说你可是在岭南那边发了大财。”很明显,谢永强对于曹俊伟的动向,还是很了解的。

“永强哥,我回来办点事儿,昨晚上刚到的。”看来这位谢永强跟曹俊伟的关系不错,否则按照徐君然对于曹二哥的了解,他可是不会跟一个自己看不上眼的人聊这么多话。

“不错,我听你哥说了,你小子算是长进了。”谢永强看来跟曹俊明的关系不错,半开玩笑的对曹俊伟说道。

顿了一下,他看向徐君然和林雨晴,诧异的问道:“这两位是?”

曹俊伟一笑:“这是徐君然,我大哥的同学。”

说着,对徐君然道:“这是谢永强谢主任。”

“徐君然?”谢永强的眉毛一挑,明显拔高了声调:“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啊。”

徐君然一愣,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谢永强,就听陈宏达介绍道:“谢哥在中央政研室工作。”

徐君然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道:“谢主任您好,叫我小徐就行。”

政研室可不是一般的部门。看似平常。但是却相当于中央领导的智囊机构,这个谢永强能在政研室做到主任,可见理论水平绝对不低。弄不好日后还是大人物呢。

谢永强笑着点头:“你那篇文章我看了,很不错,理论功底很扎实啊。”

他说的是徐君然跟曹俊明联合发表的那篇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听这个语气,徐君然大概可以断定,这位谢主任应该是属于支持改革开放那一派的了。

“谢主任过奖了,只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徐君然自然不会把对方的称赞放在心上,初次见面,人家不过是客气罢了。政研室的大笔杆子。又有哪一个是简单的人呢。

谢永强微笑着跟徐君然寒暄了几句,这才笑着说道:“怎么想到来恭王府了?”

徐君然微笑道:“来京城半点事情,顺道过来看看。”

这个时候,不远处一个戴着眼镜的女人走了过来。

“永强,这几位是?”

“啊,我来介绍一下。俊明的弟弟曹俊伟,那个是铁道部陈部长家的老三,这位是徐君然同志,你应该有印象,前段时间被最高首长点名表扬的人。小徐。这是我爱人,杜文艳,在京城中央电视台工作。”

徐君然听着谢永强的介绍,心里面却是大大有些震动,想不到他对于自己几个人的身份倒是很了解,最关键的是,没想到他爱人竟然在央视工作,说不定以后还要打交道啊。

几个人寒暄了几句,谢永强夫妻还有别的事情,就先行离开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曹俊伟嘿嘿的笑了起来。

“怎么了,伟哥?”徐君然有些不解的看向曹俊伟。

曹俊伟一笑道:“没什么,你能跟谢永强搭上关系,也算不错。听我哥说,他很有可能被最高首长看重,进中央办公厅。”

徐君然顿时就愣住了,却没想到这人竟然还被最高首长看重,能进中央办公厅,日后说不定可就是前程似锦了。

“对了,君然你还没说呢,武德县的那个公路,我们真的要干?”陈宏达却是不关心这个,他也不太懂这方面的东西,反倒是对于徐君然之前所说的那个公路,很感兴趣。

徐君然轻轻点头:“不仅要修,而且你们要想办法承包下来,就让武德县用未来二十年的公路收费权做抵押!”

“二十年?”

这下子,就连林雨晴也不淡定了,看着徐君然惊讶道:“是不是太多了点?政府能答应么?”

曹俊伟也是眉头紧皱:“是不是时间太长了,到时候万一武德县换了新领导……”

徐君然明白,他是担心一旦武德县委班子发生变化,或者上面的政策发生变化,徐君然提出来的那个公路收费权就会被收回去。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小爬虫履新,绝不会萧规曹随,率由旧章,一定会开动脑筋搞些新名堂出来。为什么一定要搞些新名堂?很简单,如果前任老大怎么做,新任老大就照着做,做得再好,功劳也是前任的,何以显示新任老大的创新精神?何以显示新任老大的突出政绩?没有创新精神,没有突出政绩,对继续高升,显然不利。是故新官一上任,思路是新的,措施是新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打破旧框框,开创新局面。官场思维、官场习性使然也。

到时候万一新领导觉得老班子的做法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非要曹俊伟等人交出公路收费权,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走向曹俊伟停在一旁的轿车,徐君然边走边问道:“伟哥,你觉得,如何才能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

曹俊伟一愣神,随即摇摇头:“我又不是你跟大哥那样的人才,我怎么知道?”

徐君然道:“很简单,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什么?”

“噗嗤!”

陈宏达和林雨晴分别用一个反问句和一声轻笑,给徐君然的这句话添加了几分趣味。

无奈的摇摇头,徐君然很明显对于他们这种反应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办法理解交通、人口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他们看来,自己所说的这些东西,实在是有些粗俗。

“君然,你不是开玩笑,这算什么理论啊?”曹俊伟一边发动轿车,一边也是不以为然的笑着说道。

徐君然叹了一口气,解释道:“你想想看,不管一个地方有什么东西,资源也好,产品也罢,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你觉得就算你手里有座金山又能如何?”

听到徐君然的话,曹俊伟一愣,随即又听徐君然接着说道:“人口越多,吃饭的人也越多,咱们现在农村的劳动力是过剩,而不是太少,说白了,就是吃饭的人太多了。”

几句话之后,三个人再也笑不出来了,徐君然刚刚的几句解释,虽然不是很详细,可是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如今华夏农村存在的问题,难不成他这几句话,还真就是解决农村发展的良药?

咬咬牙,曹俊伟沉声道:“那好,就听你的,咱们找门路贷款,武德县的公路,我们来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