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她要带丢丢去寻亲
丢丢哭着回到了家。
这是渔村居委会给这对祖孙分配的安置房,是砖窑厂以前的职工宿舍,砖窑厂已经拆迁了,现在成为了渔村最大的海鲜市场,但是职工宿舍没有拆,分配给了渔村里的落魄户。
宿舍都是单身公寓形式的,一个卧室,一个阳台,一个洗手间,没有厨房。
老太太名叫陈宝珍,今年六十五岁了,因为生活艰难,所以更显得老,外人乍一看会以为她七八十了。
眼下,陈宝珍躺在床上已经睡了三天了。
她头晕的厉害,起不来。
稍微一睁眼,就觉得房子都在天旋地转。
因为她有严重的高血压,所以必须每天按时服用降压药,可是前阵子,她的降压药吃完了,她却舍不得花钱买,家里屯了几盒饼干,丢丢自己会烧开水,这两天,他们祖孙俩就靠吃饼干、喝水度日。
丢丢回来的时候,浑身都疼。
她颤颤巍巍地爬到老太太面前,哽咽着:“奶奶,嘤嘤嘤,奶奶,你死了吗?你说句话,不要丢下我啊,嘤嘤嘤……”
陈宝珍有意识,她艰难地伸手抚摸孙女的头发,却无法睁眼。
房门被人敲响。
居委会主任周敏的声音传来:“丢丢?丢丢你在吗?”
丢丢赶紧握着奶奶的手,又放开,跑过去开了门。
她扬起小脸,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可怜巴巴地望着周敏:“周主任,我奶奶、我奶奶快不行了。”
周敏也是听到群众举报,说江福生在沙滩边踹了孩子,孩子吐血了,好像家里老太太没钱看病了所以孩子才找过去的,所以周敏赶紧带着社区的医生找过来调查情况。
整个帝国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全部脱贫,可还是躲不掉在犄角旮旯的地方有生活无以为继、挣扎中求生存的老弱病残。
所以总统阁下签署了总统令,进行区域管理化责任实名制承包制,必须在帝国范围内真实有效地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陈宝珍是渔村的居民,如果经过调查死因是贫困或者无钱看病,整个村子的领导班子都要负全责。
这也是周敏急于带人过来照看的原因,这是她的工作。
周敏微笑着:“我带了医生过来,给你奶奶看看。”
丢丢赶紧让开:“那你们快进来。”
周敏跟社区医生进来的时候,都有些意外,这样的家庭渔村一共有四家,都是孤寡与留守儿童,只有陈宝珍是跟儿子分家又带着领养的娃娃单过的。
也只有陈宝珍,能在外头捡垃圾,却把家里打扫、布置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窗棱与地板擦得纤尘不染,玻璃晶莹剔透,桌子、椅子、边边角角的地方也都干净透亮,就连鞋架上的鞋子,每一双虽然破,却也都擦得干净清爽,整个家里光线明亮、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一点捡破烂的痕迹都没有。
社区一脸意外地感慨:“老太太是个手脚勤快的人。”
周敏来过好几次,每次来都会忍不住赞叹:“丢丢也很勤快,我上次来,丢丢蹲在地上擦地板呢。”
社区医生夸奖了丢丢,赶紧找到老太太的位置,然后给她检查身体。
测完血压,医生不敢耽误,直接给老太太打了一针降压针,又留了两盒降压药。
她跟周敏道:“血压太高了,幸亏我们来的及时,不然她随时有可能脑梗或猝死,这针下去过二十分钟,应该就好转了。”
周敏听着,心里松了口气。
人没事就好。
她教育丢丢:“丢丢,以后有这样的情况,第一时间去社区找我,知道吗?”
丢丢点头:“我知道了。”
周敏跟社区医生也没走,就在家里坐了会儿,丢丢很懂事地烧水,要给他们泡茶,社区医生吓坏了:“别碰,刚烧开的水,你千万别碰!”
他家小孙子比丢丢还大一岁,家里的热水从来不敢距离小孙子太近,就怕孩子受伤。
丢丢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没关系的,我经常给奶奶泡茶。”
小孩子坚持自己做,医生跟周敏瞧着胆战心惊,不过小孩子还是非常熟练地完成了。
杯子是家里洗的干干净净的杯子,没有异味,医生拿起看了眼,发现里面的茶叶居然是蒲公英,他笑了:“这是你跟奶奶采的?”
丢丢点头,指着窗户:“外头是菜市场,我跟奶奶会上山挖红泥巴,回来腌蛋,蛋会变成黑黑透明的,表面还会有小雪花的形状,拿到那边卖。有时候挖野菜卖,有时候挖蒲公英卖,不过我们大多时候都是捡塑料瓶、收破烂的。”
医生放下杯子,拿过丢丢一双小手看着,眼眶就这样湿了。
四岁的娃娃,多娇嫩的年纪,可是小手却一点都不像是四岁的孩子该有的。
床上,老太太幽幽睁开眼。
她侧身望着丢丢,心知自己是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眼泪不禁落下来,又望着周敏:“周主任,我想给丢丢上户口的事情,能办了吗?”
周敏眼神闪烁:“还是不行呢。”
她心里却想:开玩笑吧,江福生根本不认这个女儿,老太太说不行就不行,这小丫头本来就是外来的孩子,不是渔村里的,户口要是落在渔村,依照现在上级必须幼有所养的政策,他们就要对丢丢的一辈子负责到底了,把四岁的娃娃养大,这开销多大啊,又是渔村的一笔负担!
“奶奶!”
丢丢见陈宝珍醒了,哭着跑过去抱住她。
陈宝珍搂住孩子,心疼坏了。
她已经看出来了,江福生容不下丢丢,渔村也容不下丢丢,她要是死了,丢丢饿死也是黑户,找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