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新欢旧爱 - 皇后那拉氏 - 菩提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皇后那拉氏 >

第32章新欢旧爱

后宫从来不是哪一个女子的天下,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活动保证了皇帝后宫有规律的“吐故纳新”。乾隆登基后陆续增添了几拨新人,初期进宫的有蒙古镶红旗都统纳亲之女巴林氏、陆士隆之女陆氏以及满洲镶黄旗侍郎永绶之女叶赫那拉氏等多名后宫女子,慢慢从常在、贵人渐渐熬起,如果有得宠一些的便晋升为嫔、妃,如庆嫔、颖嫔、舒妃等。

但是也有的偶尔得过皇帝一夕恩宠,从此便被抛在了脑后。这些不幸的女子只能在深宫中做一辈子的“常在”,任时光蹉跎了容颜,渐渐老去。

乾隆十八年(1753年)七月,已故河道总督那苏图之女戴佳氏,入宫即被册封为忻嫔,这显然是很罕见的。想来是因为其父那苏图乃是忠君爱国之能臣,又入了贤良祠的原因。皇帝此举,实有怜悯安抚老臣之意,前朝后宫一盘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清朝皇室、社稷江山服务。

话说回来,这戴佳氏虽说有父亲的恩荣在身,不过她为人处世颇知进退,惹人爱怜。皇帝不由高看几分,常去走动。

此时的乾隆40出头的年龄,由于他常年偏爱户外运动,因此身体非常健康,而且从外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伤逝风波,不愿再触及心底深处的创伤、回忆从前,他开始有意减少到翊坤宫的次数,寻找能够给他带来安慰和欢乐的地方。

无疑,正值青春妙龄的忻嫔那里是目前最合适的去处。因为年龄的关系,她那张明艳的脸上带着仿若少女般纯真的笑容,让乾隆顿时轻松不少,将前朝后宫的种种烦闷顿时忘到了九霄云外。

总之,这段时间只要是和戴佳氏相关的东西,对乾隆都有着难言的魅力,这一切都是他的忘忧散,安慰着所有,滋润着所有。

然而无论乾隆将自己包裹在忻嫔这块年轻的帷幕后有多么严实,现实还是要向他展开真实的一面。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十六,嘉贵妃金氏辞别撒手西去,或许当年幼小的永瑜(皇九子)离她而去的时候,她的心便不快乐吧?后来,即便是永瑆(皇十一子)的降生,也不能缓解内心的伤痛,渐渐变得笑容少了,眉宇之间透着说不出来的忧郁。

对于曾经的爱妃,乾隆当然不会吝啬,无论如何都得死后哀荣再晋一级,因此嘉贵妃追谥为淑嘉皇贵妃。

然而时间不长,纯贵妃苏氏也卧病在床。想起这个女人乾隆的心也是有一丝内疚的,身为三阿哥的生母,这些年一直活在惶惑与忧郁之中,而自己也懒怠去看她。

多少年,乾隆一直疑心着,疑心宫里的这些有了资历的女人们,会利用阿哥母亲的身份去教唆孩子们心存非分之想。他防着这几个渐渐长大的阿哥们,防着他们的母亲……所以才有了孝贤丧期那许多的纠纷,有了对大阿哥和三阿哥的申饬!

是的,擒贼必须先擒王!自从孝贤走了之后,乾隆冷酷地打压着这两个庶出的,也是年龄最大的皇子。为了大清江山社稷,他不能不防着他们,捎带着连他的母亲也不受待见了,就那样冷冷地,客气地供奉在华丽的“监狱”之中——

有锦绣绫罗、有山珍海味、有贵妃那顶高贵的帽子,但是就不能有热情!他要她们懂得分寸,自生自灭!

现在,大限终于要到了,乾隆紧咬的牙关忍不住一松,几乎要落下泪来。病床上的纯贵妃形容枯萎,昔日秀美的脸上已失去了神采,如同一块木头毫无生气。人非草木岂能无情,看到这副模样,他略显麻木的心还是忍不住刺痛:这个从潜邸就开始陪伴自己的女人也曾年轻靓丽,和自己一起度过了青春快乐的时光,可是现在就要走了,永远走了。

他虽然不能为她做什么,可是更加华美的帽子还是有的,他不要她死后哀荣,他要她活着就能看见——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

于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病中的纯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同月十九日薨逝,终年48岁,后追谥为纯惠皇贵妃。

值得一提的是,纯惠皇贵妃去了不到三个月,同年七月十六日,三阿哥永璋也去了,年仅26岁,死后被追封为循郡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