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困惑,割舍,小人心
唐信只是做了一个私人决定,他放弃自己的分红,这是他的个人选择。
但是,却得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
刘宝丰,杜承啸,陈逍,白邺宇,董赋才,蒋俊,邱强,七个人随后表态也放弃分红,拿来给集团住房福利增加预算。
贺天赐在家陪老婆没来,行政决议贺天赐也从来不参与,但这个决定事后他得知,打电话来表态他那1%股份的分红,是超过十亿人民币的钱,他不要了!
十个股东就剩下冯家的冯凌希。
他瞠目结舌地看着众人相继表态,他这要是不随大流也说放弃分红,恐怕有点儿掉队的意思。
但那毕竟是几十亿的人民币!
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呵呵,不就是几十亿嘛,我冯家也全部拿出来给集团做贡献。”
他显然是有些勉强,同时心里十分不自在。
宏信集团这个平台大有可为,他年纪轻轻气冲斗牛,正想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甚至都做好了不少商业计划,就等着年终股东大会在展望新一年时拿出来,不求大放异彩,只愿自己能让这些人高看一眼。
他的这些计划里,重头戏就是他以前创业的本行,网络,他希望通过宏信集团的平台打造出一个世界顶级的品牌,譬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
现在唐信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的那些“宏伟”计划已经宣告胎死腹中。
唐信自然瞧出了冯凌希的勉强,但他也不挑明,更不会虚伪地让他把话收回去。
他心里是有点儿恶趣味的,自己不当守财奴,看别人也上了他的贼船,免不了一番窃喜得意。
他们在这番表态中谈笑风生洒脱大方,可墙边坐着的职员们都傻了眼。
乔正茂和曾小龙有点儿没心没肺,看热闹不怕事大,甚至就差高喊着让这些华夏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群体把家产捐个一干二净!
就连何嫣都满面疑惑地来回观察董事会成员们的神色,除了冯凌希表里不一外,其他人真是展现出了风轻云淡的姿态,一掷千金面不改色,这加起来,他们少说也拿出了近两千亿人民币的资金提供给集团住房福利计划。
唐信发现了她迷茫的神色,在桌底下轻轻拍拍她的大腿,何嫣回过神来望向唐信,对方轻声朝她说道:“现在,你不要试图找答案,这会与你心中的观念产生矛盾,有一天,你会自然而然明白的。”
何嫣打消心中的困惑,不再去思考这个问题。
她现在当然无法理解唐信他们的心境,她为唐信工作已经整整三年,这三年中她没有一丝倦怠,天天与时间赛跑发奋图强,第一年过去后,她站稳脚跟能够自给自足,第二年,她有房有车生活小康,现在第三个年头过去了,她已经有了小富婆的资本。
可她的价值观还是无法从金钱欲望的牢笼中挣脱出来。
钱这个王八蛋还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唐信他们则大多已经不在意金钱数字的多少,注意力的重心好似返璞归真回到了事业本质层面。
哪怕唐信他们这些人没有一分钱的私人存款,真要用钱时,随随便便把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份出售0.1%,都会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
所以他们有资本洒脱,有底气满不在乎,这与极少数人生性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有着本质不同,是这些人在追求上的一种升华。
“这下,二十年万亿福利住房计划一下子好像轻松了不少,呵呵。”
邱强微笑着说道。
之前他们做这项计划,财政预算是从盈利里面出,今年等同公司不分红了,并且指定将这部分的金钱投入到这项计划中,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风雅集团方面呢?”
天盛地产维持在现在的规模,唐信已经觉得可以满足了,再大,反而会变得危险,也要承担市场更大的风险。
白邺宇想了想后说道:“我们在金融市场的经营策略一直都是滚雪球,多元化分散投资,只有重大机遇出现时才会冒险孤注一掷,眼下风雅集团也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我们要研究新的投资商品,就要有更多的专业团队,贸然投资风险太大,就保持现在的状况吧,每个季度风雅集团会比往年同期更多的盈利收入拿来给总部支援新项目。”
白邺宇把风雅集团目前的状况简单做了介绍。
唐信作为董事长,他一贯作风是对旗下子公司进行“放养”。
他不参与子公司的行政决策与管理,而风雅集团在壮大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盈利部分交给总部,而是继续投资,让钱在金融市场里面滚动。
可诡谲莫测的金融市场,投资必须万分谨慎。
投资股票就要调研上市公司的企业背景,财务与经营状况,还要从大方向上去分析行业前景,市场效益等等。
期货也因不同商品,要去研究行业,收集全球信息!比如农副产品的期货商品,这价格波动不是一个国家封闭式的变动,而是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
外汇市场也一样,每个货币商品其背后根源还是国家经济与货币政策在做主导,金融大鳄做局往往十年难遇。
风雅集团的瓶颈便在此处,他们分散投资,在不同金融市场持有不同类型的商品,就需要对应领域内的人才团队来长期跟踪,步子迈得快,有时容易扯着蛋,现在也正好是时候停下脚步,巩固成果,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现有的项目上,注重新型团队的成长,打造精英队伍。
天盛地产与风雅集团在未来会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给总部提供资本,唐信将目光投向董赋才,对方轻声道:“我会通知萧总从明年开始提高风投标准,精益求精。”
唐信点点头,四大支柱,除了医药行业在未来还需要投入,但实际上赚回来的钱不但能够弥补投入,而且还有丰厚的利润,只不过现在的决策是限制了其他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他望向了杜承啸,现在到了腾华集团身上。
如果唐信没有新的计划,那么腾华集团在现在业科两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未来五年,十年,足够让他们一飞冲天,打造出媲美三星,日立,西门子等等企业的强势品牌,这不是痴人说梦。
可是,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不单单是技术梯队人才这么简单。
三星能够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名列电子行业的龙头,不光是技术因素,在技术上能与之抗衡甚至比它更优秀的企业不是没有,但是,三星偏偏就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中前三十位里面唯一的主营电子设备的企业。
米国的企业去哪里了?他们的电子产业为什么比不过棒子的三星,东瀛的日立?
越是小国家的人,就越会主动的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距离上,米国比棒子更接近南美,但是现在三星几乎垄断了南美的电子产业!
二十年,三十年前,三星就已经开始了在南美的战略布局!也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东瀛更是如此,半个世纪以前,他们就在澳洲,在南美等地区,完成了各项资源的持续供需布局,所以,东瀛这个弹丸之地资源匮乏的国度,比华夏在矿物进口的谈判桌上更有话语权,因为东瀛半个世纪以前已经在为今天做准备。
唐信不是不想腾华集团也打造出世界级品牌,但腾华集团现在仅仅是拥有电子产业里诸多技术中一项的优势,要完成包装设计,品牌创新等等整体塑造,就不光是元器件加工的问题,而在如今电子产业已经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没有布局一说可谈,只有龙争虎斗,与人寸土必争,这将耗费的时间,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