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张若风初明太极意,慕容冲乍闻窦冲情(1)
上回写到,谢瑍一行深山觅宝,几经周折最终寻得藏宝之地,没想到却无法开启宝藏。众人大都有些扫兴,谢瑍一番劝导,众人若有所思,低落的情绪立时消散。
谢瑍率众出了大殿,看看日头,竟然已近中午。
这真是,忙里不觉光阴过,闲中方知日月长啊。
“各位,既然来了,我们不妨去前面看看有什么景致。”谢瑍指指幽深的山谷道。
书中暗表,西王母祠在整个山谷的中间地段,再往里看去,虽然荒草遮盖了谷底,但显然与走过的路异曲同工,就是说向前依然是有路的。
“大公子,且让老奴来在前面开路。”弓蚝说着抢先来到前面,沿着山谷走势向西北行进。谢瑍微微一笑,跟着向前走去。
劈开一路荆棘,穿过没腰的荒草,转过一个一个弯,终于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群山环绕的谷地,像一个硕大的葫芦,这里也到了山谷的尽头。整个谷地纵深长约七八百米,宽度略狭,从入口逐渐向两侧呈近似弧形扩延,大概约二百米左右深处到达最大宽度有五百多米。谷内碧草满眼,不知名的细碎的花朵如星星一般点缀在绿毯之上,参天的绿树沿随山势组成一道碧绿葱茏的屏风。山脚四周的灌木手挽着手臂挽着臂,像守卫的士兵一般。整个谷地温暖如春,似乎根本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奇怪的是,此地看不到石窟,也没看到观祠,只在谷地中心有一处十数米高大的石屋,石屋周围另有几间小石屋。
此情此景,众人心中大撼。大撼,强大的震撼哈。
大家都看向谢瑍,谢瑍回注目礼,点点头。虽然面上纹丝不动,心中的震撼不必他们差。此地竟有如此奇景,或许能有发现更多的东西吧。
弓蚝一见谢瑍点头,立刻如飞一般向石屋方向奔去。
越走越近,谢瑍才赫然发现,石屋四周的小屋分布非常均匀,似乎是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谢瑍蓦然想到,诸葛孔明曾以石为阵,阻敌十万大军。这些石屋难道也是某种阵法的组阵之物?
谢瑍他们离石屋还有两百多米的时候,弓蚝已经到了最近的一座小屋旁。只见他一纵身,灵活得像一只飞猱,手脚并用,无声无息地来到房顶上,然后转身向谢瑍他们招手。
对于这位老大不小的仆从,谢瑍还没有真正的了解。究竟那一瞬的顿悟到底让他感受到了什么,让一个驰骋沙场的猛将变成了这样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让一位久历官场饱经沧桑的高官,甘愿做一个一面之交的年轻人的奴仆?以弓蚝数十年的官宦生涯,所历所闻所见岂是一般?
离得近了些,众人才发现,中部的高大石屋四周均以石铺就,呈圆形分布,石块的大小尺寸几乎完全不同,但外形绝对的相似。四周石屋虽然小一些,但仍然接近十米高,这比我们普通的住房高了一倍不少,且每间石屋的侧面都由三块巨石垒成,正面与后面却各不相同,有的是两块巨石结构,有的是三块巨石结构,有的竟然整面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块。中间大石屋竟然看不出是几块时候垒成的,像是一整块,又像是无数块。绝对的矛盾感觉却又如此焕然一体的和谐。
乍一见到这样的东西,无论是谁都会充满了好奇。
谢瑍也不例外。
因为他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那种感觉无法言喻,却清晰至极。让人惊诧,让人愉悦,也让人沉迷。离石屋越近这种感觉越明显,众人都不知觉地跟着谢瑍加快了步伐。
快到近前时,众人才反应过来,因为大家都喘不动气了。
你想,以谢瑍先天的速度,哪怕没有刻意发动,也不是众人能跟得上的。可看到谢瑍那副从未见过的专注神色,谁都没出声。哪怕是将要从房顶跳下的弓蚝也止住了身形,睁大了眼睛看着谢瑍。
谢瑍一直走到中间石屋的门前才停下来,眯了双眼。稍倾,才恢复了原本的神色,但眼神更加灵动而深邃。
弓蚝这才跳下石屋,疾步上前,第一个来到谢瑍身边。
“大公子,您这是?”弓蚝不禁问道。
“弓老,平心静气,仔细体悟。”谢瑍看向弓蚝道:“机缘已至。”
弓蚝自然不傻,听得谢瑍此言,立刻心无旁骛,就地盘坐,暗云功法。谢瑍都没想到,弓蚝竟然不一会儿就入静了。
正在赶过来的姜孝张虎他们,看到此景心中都是一震。
谢瑍转过身,看着疾步而来的几位心腹,做了一个安静的示意。倒是那位马掌柜,心思活络,一见此景,就止住了脚步。
谢瑍看着近前的张虎、姜孝和毛秋晴,轻声言道:
“此地机缘,你们各自静心感悟,如有大获,将来可期随我同行。”谢瑍停了一下:“虽雨露均沾,仍各凭天命。去吧。”
谢瑍说完,再次转回身去,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石屋。
张虎和姜孝他们,竟学着弓蚝的样子,闭目静心体悟起来。一刻钟后,那张虎竟缓缓向西南方的石屋方向走去,姜孝却是走向了西方的石屋,原来盘坐的弓蚝也慢慢站了起来,走向东方的石屋,唯有毛秋晴站在谢瑍身后,尚无反应。
毛秋晴毕竟年轻,别说和老江湖姜孝比,就算是张虎的经历也比这位毛姑娘丰富的太多。虽然知道机缘难得,可是这会儿的毛秋晴,一颗心都系在谢瑍身上,竟然对这样的机缘并未特别看重。
谢瑍不用眼睛,四周百米方圆的一切似乎就显示在脑海之中。毛姑娘看着他的背影一往深情的样子,当然也落入思感之中。谢瑍有些无奈,感性未必鲁莽,理性也未必智慧,但女人的思想,不能用这些东西衡量,因为没道理。只能因势利导,攻其必救,或可有效。
毛秋晴痴望着心上人的背影,回想这几个月来所经历的一切,如梦如幻,让人彻骨难忘。就在这时,耳边忽然响起熟悉而亲切又令人心跳的声音:“若无至诚感悟之举,岂有随我同行之时?秋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切记。”
谢瑍传音完毕,缓步走向石屋的大门。
不知是谢瑍话起了作用,还是毛秋晴赌气,看着谢瑍连头都没回就向石屋内走去,她竟然绕过石屋到了巨大石屋背面的石屋,盘坐下来。
谢瑍来到石屋门前,看着这高大古朴的石门。
石门看起来并不精细,可似乎蕴含着一种莫名的韵味,让人感到特别亲切。谢瑍不由自主地抬起手来,轻轻地按在石门上。
一种特殊的感觉顿时通过手掌缓缓浸入手臂,沿着经脉入体,似有一股吸力,让他上前一步迈上石阶,另一只手的手背贴在石门上。而脚下也有同样的感觉。与此同时,手六经和足六经合十二经脉竟同时准转起来。
谢瑍并没有刻意运转什么功法,他本来对于各种道家功法就没有多少了解,除了太极拳的基本呼吸之法和后来杜昺道长交给他的不完整的正一教的道法之外。所以,他的意念随着十二经脉的运行遍布全身,用最直接的方式体味自己身体内的经脉和元气的运行方式。
既然人是一个整体,那么真元力的运行方式也应该又一个系统的方式。作为后世来人,对于宇宙理论更加稔熟,对系统概念更有体会,对大统一对世界影响更有感触。谢瑍慢慢的将整个身体贴在了大门上……
本来谢瑍已入先天返虚之境,各正经及奇经早已打通,此时受大门韵味的牵引,竟然自动运转起来。谢瑍贴在大门上后,使得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首次贯通起来,这个贯通又让他呈大字自然的与石门连在一起,于是另外的六奇经也一起动作。大家知道,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各守其道,各司其职,以此来维持身体的各种功能。但各脉并不相通,只有通过绝大的努力,才可能打通个别的经脉,如任督二脉打通,称为小周天;在小周天基础上,当达到真气亦可以在其他经脉里运行时,就可以算是大周天,也是道家说的炼气化神。
而此刻谢瑍借此机缘,将体内的所有经脉贯通起来,这可就不是个好滋味了。一般情况下,打通两个静脉之间的联系,非常困难,他需要找到连同各经脉之间的隐穴,甚至需要找到隐脉。如果没有机缘巧合,别说是找到隐脉,更别说打通,就算是找到隐穴也难上加难,或者说基本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找到这些隐穴或隐脉以后,打通之时的痛苦也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