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演太极子明再说道,走长廊谢瑍感沧桑(5) - 康乐天下 - 淡淡如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康乐天下 >

第九十八章演太极子明再说道,走长廊谢瑍感沧桑(5)

一个弟子向鸠摩罗什建议,重订佛法。

“这才是为师最担心的事情。”鸠摩罗什道:“谢居士一日相谈,已动吾心。本来译经就很难保持原貌,见谢都督所书经文,无论言辞文笔,皆属上乘,非我等如今能行之。经中无为有为,有相非相等等,都是东方典籍之原有概念,如此译法,正如都督所言,已非原味佛法。至于修订佛经,现下休要再提。也许正如谢居士所言,口口相传,难免有讹,转译更是困难重重,尔等俱要用心了。只是……”鸠摩罗什最终没说什么,微微一叹。

“师尊所言甚是,我等所虑不周。”众弟子合掌施礼,却不知道此刻的鸠摩罗什心中正翻着巨浪,谢瑍临走时说的十个字“汝信者度汝,信汝者汝度”,一直在脑际回响。却不知这在后世不过是很普通的一句话而已,类似的还有如“药医不死病,□□人”等等。

谢瑍不知道的是,因为这个,鸠摩罗什一边学习汉语,一边整理佛学典籍。整整化了十数年的时间全面系统地学习汉语和整理佛法,此间也没少和谢瑍辩论,最终不但剔除了佛经中的很多相悖之处,并删减了其中诸多谤佛之罪的经文。至于遁身空门躲避灾祸之类的东西,不用说是没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直接被鸠摩罗什否定,不知后来的禅宗顿悟之说是否还能出现……而其后来所译经文反倒更忠于原著,而少了前世所见译经的韵味,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直到后来鸠摩罗什年迈,再与依然英气勃勃的谢瑍深谈,才被谢瑍一语点醒(注:大藏经)。从此后,鸠摩罗什大师,才回到了历史上的样子,重译佛经。而谢瑍也选取了部分自己喜欢的经文,用梵文和吐火罗文书写,并将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装订在一起,作为纪念,自己收藏。没想到,正是此举,为后世留下了梵文和吐火罗文的孤本。

因为谢瑍的缘故,鸠摩罗什重译佛经后,大彻大悟,八十一高龄证得罗汉,终于突破了法师的境界。而且自从遇到谢瑍,鸠摩罗什的霉运终于一去不返,身体特别好。九十七岁时,宏藏寺讲经,天花乱坠,讲经完毕含笑圆寂,此是后话。也正由此,谢瑍被鸠摩罗什称为佛教东方大护法,此亦后话不提。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所谓的什门四圣,都还没出现,却多了一个慧宁。谁也不知,什门四圣因为谢瑍的出现,还能有几个。

谢瑍出了寺,和早已等在寺外的张虎姜孝策马而去。

张虎和姜孝跟在谢瑍马后,张虎是见识了谢瑍和鸠摩罗什的对答的,对谢瑍昨日的话语,深感佩服。他现在都无法相信,这个昔日懵懂无知的大少爷,是如何对于佛法也如此捻熟,信手拈来,就让鸠摩罗什这样的大师无言以对的。果然是天授无敌啊,他对谢瑍的崇敬有了一丝盲目。

用过早饭,谢瑍亲自送魏平和杜进大军开拔。然后又亲自和毛兴相谈,并告诉毛兴,暂代太守之职,等徐嵩到了交接即可。徐嵩和毛兴同为前秦臣子,自然相熟,倒不用多说其他。毛兴和女儿昨夜也早就谈过,知道谢瑍已知内情,而且由于萧霂的缘故,至少不再排斥自己女儿,心中顿时放下心来。

窦冲和卫平也已准备完毕,正要向谢瑍辞行。

就在此时,城卫来报,河州有快马已达姑臧城外,说有紧急事务禀报都督,信使就在城外等候。

“河州军情?”谢瑍心中一动,看了一眼毛兴和卫平。

“传他进来。”谢瑍淡淡地说了四个字。

“诺!”城卫施礼而去。

“毛将军、卫将军。”谢瑍见城卫已走,才叫道。

“属下在!”二人急忙抱拳应道。

“请稍后再走,一同研究军情。”谢瑍道。

“诺!”两个人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看来事情还是发生了。

谢瑍看着孙无终快马送来的信,心道这卫毛两家之人还真是有些太沉不住气了。谢瑍大军刚起拔西向,那边就闹事了。虽然伤亡不大,但是性质很严重。两家纠结兵马,对抗新政,杀害新政执行人员一名,保护兵士死了三人,受伤的数十人,卫毛两家死的人数倒有十几个人,闹事之人死了两百多人。孙无终可是早就做好准备了,一点不留手。一阵箭雨,数千人的队伍就一哄而散了。孙无终附上了已死亡以及被抓捕的毛卫两家人员名单,请谢瑍指示。

谢瑍看完,交给了毛兴和卫平。

想起大军西进时,自己跟孙无终相见时的交谈,孙无终面有难色。

“孙将军,若有事情,但讲不妨。”谢瑍道:“一切阻碍新政之人事,绝不姑息,坚决打掉。”

“启禀大将军,卫氏近日有些异动。”孙无终轻轻地在谢瑍耳边道:“其中还有毛氏家族之人掺合其中。”

“哦?”谢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大约有多少人?”

“大将军,河州此次整军,刷下来一万余人。”孙无终道:“这些人大多跟随毛卫两家多年,一旦闹事,局面可能很难控制。”

“黎民百姓的态度如何?”谢瑍问道。

“我军纪律严明,百姓对我军很是友好。”孙无终道:“就怕有心人煽动。”

“无终将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谢瑍道:“你也可以宣传嘛。”谢瑍听了孙无终的话笑道:“首先你要从平民中选拔一些有德才之辈任用;另外你可以拿出部分钱粮,赈济穷苦之人;还可以四处张贴朝廷告示,宣讲朝廷惠民政策。”

“启禀都督,已经张贴了许多告示,也派政将进行宣传,选人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动用公库,没有您的指示谁敢?”孙无终道。

“赈灾安民,又非公器私用,将军怕什么?”谢瑍道:“现在我同意了,尽可大胆而为。至于用人之事,可以先从工匠、农人开始。譬如打造器具,譬如聘用专长的农人,你要做的是让百姓看到希望。”谢瑍面授机宜:“至于你城内两万兵马,我都觉得多了。”。

“都督,一旦有人闹事,两万人哪能够?”孙无终急了。

“孙将军,真正闹事的,必定是少数。”谢瑍道:“大多数是不明真相的糊涂人。我们的军队,也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如果他们胆敢作乱,那就没必要客气,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记住,对参与□□之人切不可手软,首恶更要严惩。至于如何安排,不用我教你吧,孙将军。”

“诺!属下明白!”孙无终得到了指点,终于放心了。

谢瑍说的云淡风轻,孙无终可听出了其中凛冽的寒意。

毛兴和卫平看了手中的东西,立刻跪倒,请谢瑍发落。

“二位将军,请起。”谢瑍道:“此事与你们无关。但是,如此目无国法,甚至纠集人马,公然攻击朝廷新政人员和军队,罪莫大焉,绝不可能姑息。孙无终将军,只是击杀了当时反抗和袭击之人,大部人员都已捕获入狱,你们以为应该如何处理?”

“请大将军按律处置,我等并无异议。”二人也知道这样的罪过不株连九族已是万幸,哪里还敢求情。

“两位将军,深明大义就好。”谢瑍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对于首恶主谋,必须严惩,公审判刑。从犯按照新政律令,一律进行劳动改造。如有再犯,绝无赦免!”

“谢大将军!”两个人擦着冷汗谢过。

“为了新政顺利施行,安抚众人,本督以为卫将军即刻随信使返回河州,和孙将军一起处理后事。事毕后前往瓦亭,担任守将,修复城池,整军待命。”谢瑍道。

“末将遵命!”卫平道:“请大将军准允小儿,随大军西进,戴罪立功。”

“卫老将军且放宽心。”谢瑍道:“本督依律治军,也依法行政。只要遵守律法,不会无辜株连,也不会放过任何罪犯。”谢瑍的声音不徐不疾,却透出一种莫名的威严,让人心中大震:“诸位须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谢大将军仁慈!”卫平施礼谢过。

谢瑍手书一封信函,交予信使,二人即回河州不提。【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