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一声炸响惊众将,二美随军认秋晴(1)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谢瑍的□□试制成功,可以说不仅仅是手里有了一个底牌,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众将的必胜信心。欣喜之余,谢瑍才想起,□□有了,还没有盛装的器皿。如何封装和运输和使用,不得不提上日程。
回到大帐,谢瑍当即命人找来纸笔,根据后世的记忆,“欻欻歘”画了个草图,派人交给墨羽。让墨羽安排工匠制造,并特别交代墨羽,让石匠们用石头凿制石雷壳子,安排完毕后去帅帐见他。
墨羽赶到谢瑍大帐时,见谢瑍正在和后勤部队的将军安排事物。
“你们除了粮草之外,现在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排专人采集和收购硝石、硫磺以及烧制木炭草灰,提纯硝石。此前我已经安排人做过,这些东西做好了,全部分类装好,不但要防火,也要防潮,且不得见水。”
“大将军,可有样品?”墨羽问道。
“他们几个已经找过,就暂时编入后勤军。”谢瑍指着那几个道士说道:“给你们做完了向导,让他们返回工匠部队。”
“诺!”几个人应声而去。
“墨兄,来来来,商量个事。”谢瑍笑着招呼墨羽道。
“请大将军吩咐。”墨羽赶紧抱拳施礼道。
“我想在石头上打上盲孔。”谢瑍拿起笔,画了一个草图:“你看。如果能做一个机关,能够钻孔就好了。”
“大将军,这个机关好做。”墨羽道:“恐怕动力是个问题。”
“墨兄,你看我们做一个水车,从水车上引出一个转动轴,就是这样。”谢瑍说着,画了一个草图:“在这一端装上一个带轮或者齿轮,连接到另一个小的轮子上,用这个轮子的输出轴作动力。如何?”
“大将军,当然可以。”墨羽道:“这样就不用人力旋转了,好办法。”
“还少不得人力,除非你你已经做出了联动轴和丝杆。”谢瑍笑道。
“太好了,都督。”墨羽喜道:“我亲自安排。对了,都督,水泥试验已经有了结果,效果很好,以后建城有了它,速度又快又坚固,还不怕水,真是太棒了。”
“至于强度问题,还有解决的办法。”谢瑍道:“将沙滩的沙子用筛子筛出大块,将粗细均匀的沙子混入其中,再加水搅拌均匀,强度会大增。如将沙灰灌入碎石之中,强度会更好。而且,沙子越干净越结实,如果能用水冲洗沙子后,再用来和水泥混合,效果更好。”
“大将军。你咋不早说啊。”墨羽道:“我现在就去试验。”
“等等,还是那么急性子。”谢瑍笑道:“如果用铁条编成网状,一起浇筑进去会是如何?”
“哎呀,那就怎么也断不了了。”墨羽喜得直跺脚。
“可惜钢铁对我们来说太贵重了。”谢瑍道:“实在不行,弄些替代品可以应应急,譬如用竹竿排起来,还可以减轻重量。”
“大都督,你是怎么想到的,太神奇了。”墨羽大喜道。
“但是,真正需要坚固的地方,必须得用钢筋。所以,你还得和徐州那边联系,自上次造好了刀剑,已经很久没消息了。希望他们炼钢铁的技术能有突破,不要让钢铁掐我们工程的脖子。”谢瑍一边叮嘱墨羽,一边问道:“你可知道,我们造水泥为了啥?”
“用处可大了:造房子,建城,修路都用得上。”墨羽道:“都督,你哪里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呢?简直是神人啊。”墨羽赞叹不已。
“墨兄,其实我当时急着试制水泥,是想为了修桥。”谢瑍道:“当时我初到广陵,大江对面就是建康,直线距离不过二百里许,可是来往一次至少两天。如果在大江之上架起一座连接两岸的大桥,那就方便多了。就像这金城关边的大河一样,在这大河之上建一座桥,不但再来西域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传递消息更快,有利于朝廷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这可不仅仅是一座桥-交通桥,更是中原地区和各地的重要连接纽带。想一想,我们可以在大江大河之上架起横跨江河的大桥,可不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吗?这是何等雄伟的事业,这是多么壮观景象!”
“是啊,大都督。”墨羽道:“有了水泥,再有了钢筋,我想架桥真的不远了。”
“既然已经试验好了,你就着手准备吧。钢筋我建议使用螺纹钢,就是我以前跟你说的螺杆螺母上的那种螺纹,可以大大提高刚才的强度,适合建筑工程使用。”谢瑍道:“水泥呢,怕水,也害怕潮湿。一旦潮湿板结就报废了。所以,首先你要在此地建一个大大的仓库,要防潮防雨;然后还要用铁条作钢筋,就算是民居可用用竹竿代替钢筋,也需要收集竹竿。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出足够的水泥来。但水泥烧制粉尘污染严重,要注意工作人员的防护和安全。鉴于此,水泥首先用在边城防卫工事和桥梁直道的建设上,而且烧制水泥需要有当地政府的批准,要远离城镇生活区建设。”谢瑍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危害,所以忘不了提前告诫墨羽:“如建设工程,我建议首先做工程预算,全面计算某工程的工作量和原材料消耗。譬如关前这段大河有80多丈,你要预算一下用多少水泥,多少沙子,多少碎石子,多少钢筋或竹竿,需要人工多少,需要设备几台,需要银钱几何……是直桥还是拱桥,桥宽多少,分几个车道,车道和人行道是否隔开,如果是盲人,能否自动指引道路,中间要多少桥墩,桥墩多高多粗,如何制作和安装桥墩,两端的桥头可以早安装好。你最好找造过桥的工匠一起商定。还有,要考虑如何制定法律,规范行人车辆,能使得交通安全顺畅有序。这也是地方州府以后的一件政事。”
谢瑍一番话,说得墨羽目瞪口呆,大将军一直说他自己外行,却原来大将军考虑的比自己全面的多。不但有许多专业的东西,还有很多自己都没听说过的东西,连行人车辆通行都要有法律?道路竟然可以分人行车行还有盲道?……
墨羽真心服了。
“大将军,您太厉害了!我看你比我们都想得多啊。”墨羽抱拳道:“还请大将军示下”。
“其他的你们考虑,特别是有关交通法规,要多多征求各方意见,先拿出一个草案。至于造桥,我以为能做直桥,就不做拱桥。”谢瑍道:“跨度较小的桥,做拱桥可以不用桥墩,这样大跨度的桥,如果用拱桥的话,强度很难做到。我不是专家,墨兄还是多跟你的工匠们去研究吧。”
“诺!”墨羽立刻答道:“大将军,您说的在理,我即刻安排。”
“对了,还有一个事情,水泥不能在冬天施工。”谢瑍笑道。
“啊?”墨羽道:“我还想冬天在冰上架桥呢。”
“墨羽啊,冬天你要凿冰放桥墩,方便吗?”谢瑍问道。
“也是,我还是回去告诉大家,一起想办法吧。”墨羽道。
“这就对了。”谢瑍笑道:“你去吧,别忘了尽快做出钻孔的机器来。”
“诺!”墨羽抱拳施礼而去。
墨羽走了,谢瑍这才带了姜孝去作坊检验他的□□。
姜孝早就对他的大少爷这几日不辞辛劳的制作起了好奇心,看到谢瑍取了少量□□放在纸上,来到室外,闭上房门。
谢瑍把纸张沿中线一叠,□□就到了中间,摊成细细的一道,平放在一块石头上,将□□示意姜孝引燃。
姜孝把火捻子靠近□□,但火捻子太粗,很不方便。
谢瑍摇摇头,接过姜孝手中的火捻子,吹了吹。从一旁捡起一根很细的木条,用火捻子点着,亲自去点燃□□。就见火光一闪,“chua”的一下,□□就沿着折痕极快地燃了过去。因为纸张的问题,留下了些许焦痕,但谢瑍已经大喜过望了。
效果相当不错。
看到谢瑍满脸喜色,姜孝不明所以,刚要问,就见谢瑍看着他说:“守礼兄,成了。”看姜孝还有些不明白,谢瑍又道:“这几日你一直跟着我,知道如何操持。可别小看这东西,用得好造福苍生,可万一……不说了,我们做个试验你就知道了。”谢瑍正和姜孝说着话,就听天空中远远传来一声沉闷的雷声。
循着雷声,谢瑍抬头看看天,果然是六月天孩子脸,这还骄阳当空呢,看看大雨将至。谢瑍摇摇头,指导姜孝继续准备试验的东西。
屋外,不一会儿,唰唰的雨声弥漫了世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