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毛兴明势挥军姑臧,子略认输葬父桑梓(4)
第八十一章毛兴明势挥军姑臧,子略认输葬父桑梓(4)
谢瑍大帐,姚兴单腿跪地,施礼叩拜。
“子略兄,快快请起。”谢瑍双手搀扶道:“请坐,上茶。”
“子略不自量力,以卵击石,汗颜汗颜!”姚兴道。
“人各有所长,子明生来力大,不值一哂。”谢瑍道:“子略兄,这里有东西交给你,希望你要镇静,切莫一时冲动。”说这谢瑍从姜孝手中接过一个木盒,放到姚兴跟前。
“请问先生,此乃何物?”姚兴问道。
“子略行打开一看便知。”谢瑍道:“子明亦未曾打开过。乞伏国仁送到河州,河州毛刺史昨日送来。”
姚兴似乎感到了什么,双目凝注了。
轻轻打开盒盖,但闻一股尸臭气扑面而来。
姚兴定眼一看,大叫一声,仰面栽倒。
谢瑍盖上盒盖,扶起姚兴,手掌在其胸部轻轻一拍。按住人中,运起先天之气。不一会儿,但见姚兴面似淡金,慢慢睁开眼睛,一口鲜血喷到地上。到底是父子连心。
“子略兄,令尊新丧,务请节哀。”谢瑍道:“先处理令尊后事,保重身体,其他事情后议。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谢谢先生。”姚兴道:“子略欲回赤亭,置办后事。只是家父身首异处……”
“子略兄勿忧,子明日前已命人去勇士川,一定想办法找回令尊遗体,我想近日必有消息。”谢瑍说完,又回头对姜孝道:“守礼兄,你亲自跑一趟,跟那边的人说一下,找到以后,直接送往赤亭,以免来回耽搁时日,误了子略兄的公事。”
“诺!”姜孝应答一声,自去布置不提。
“子略谢过先生,如此大恩无以相报。”姚兴道:“请允许子略大礼参拜!”说着姚兴双膝跪倒,就要叩头。谢瑍以手相托,姚兴就再也拜不下去了。
“子略兄,切勿太客气。”谢瑍道:“当务之急,还是让令尊入土为安。些许小事休再提及,尚有何需要,尽管开口。”
“已给先生添了很多麻烦,子略就先告辞了。”说着,姚兴抱起木盒,再施一礼,踉跄着出帐而去。
谢子明将姚兴送出帐外,安排百人精骑暗地跟随护送。
见他的旧部跟随在陪姚兴身后,一同回赤亭。这才放下心来。
又暗令李释打探情况,出殡那日说不得要去一趟。
大军在秦州多日,新政培训和基础工作,已然展开。就等各军主副将到来,开完会就可以向南安进军了,逼近黄河东岸,也可以威胁勇士堡。
根据这个情况,谢瑍留下镇守秦州兵马,命毛秋晴带领两万精骑往河州,接替防务,绥靖周边,并开始河州地区新政的准备工作,为此特别安排了两位新政高手同往。毛秋晴虽然不情愿,但想到谢瑍所说,她熟悉情况,大军最终也要向西进军,只好勉强答应。
五月初七,各军主将到了秦州,在谢瑍中军帐内,开了入关以来的第一次军事会议。这个会议,本来应该收复长安后,在长安休整,同时召开这个总结大会。但因为张虎和魏平意外地收复姑臧,急需增援和策应,直到这时河州、金城搞定,故拖到现在才开。
会上各路军主将汇报了各自大军的作战和休整情况,对前期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和行为苗头,提出了从严治军、从严执法的三项纲领。随后讨论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并对有功将士和其他有功人员进行了评定。谢瑍最后作了总结。首先对各军取得的胜利做了热情洋溢的表扬,并修成战报向朝廷为他们请功。接着要求各部严格训练,特别是降军的接收改编,除了军事训练,更重要的是加强思想教育,各部的政将一定要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最后谢瑍重申纪律的重要性和律法的严肃性,重申军政分离的必要性,重申作为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服从命令。另外要求各军将领,特别是政将,推荐品德好年轻好学的士兵送往长安,进行为期一月的新政培训,为新政输送新鲜血液。
刘穆之坐镇长安,不曾到会。谢瑍命人将会议纪要编纂好,往长安送给刘穆之,让刘穆之结合新政进行修正,然后送达江北各州郡县,要求所有的官员要认真学习。当然也要送给都督府及各军主副将。此后,谢瑍写信给刘穆之,将江北目前的官员情况,根据情势做全面的调整计划,一切为新政开绿灯。特别要注重加强内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要从军中挑选更多的年轻人进行新政培训,等战后可以进入各州县基层供职锻炼。
甲午庚戌(五月初九),晴。
谢瑍在上邽休整多日,兵精粮足,大军拔寨向西进发。
秦州距南安230里,是秦州的一个属郡,在渭水之北(西秦时南安郡治迁陇西,在渭水之南),治原道(今巩昌附近)。
陇西古郡,形势险要。东有关山隔阻,南临泱泱渭水,自古藏龙卧虎,从来兵家必争。东扼峡谷原道,西控凤凰首阳,南倚天险石门,北环战国长城。桦岭山恰似一只孔雀,屏蔽东方;凤凰山宛如一只金凤,栖息西首;掘头山就象一头巨牛,雄卧南境;盘龙山仿佛一条苍龙,腾跃北部。人寿山若鹤发童颜之太上老君,安坐渭河边,俯视陇西城,讲述道德经……可谓得天独厚,“四塞”天成。
渭河绵延170余里,纵贯陇西全境,铺成一望长川。四面群山环绕,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河流无数。布云山、锁峪山、建军山、妙娥山、翠云山、鲁班山、旗杆山……西河、南河、秦祁河、大咸河、科羊河、蓼西河……从崇山峻岭之间奔流而出,汇入滚滚渭水,奔向滔滔黄河……
如此险要之地,难怪当年苻登在毛兴死后,掌控河州之后,能混得风生水起。
谢瑍命慕容垂跟随大军,原所部由慕容德带领。赵印想随大军而行,被告知前往长安参加新政培训,部队交由副将率领。刘毅、刘牢之等人,均被告知暂停军务,入长安参加新政培训学习。谢瑍命刘穆之遣道规入关参见整训学习,另选派彭沛谷驻守上党。
慕容垂和慕容柔两父子终得相见,自是大喜。慕容柔相告慕容盛弟兄二人俱留在长安入学,慕容垂知道这是谢瑍的安排,既高兴又感激,特携子相谢。
谢瑍道:“慕容前辈,其实最该谢的不是我,而是慕容冲兄啊。他们叔侄三人无奈而投靠慕容兄,以前辈和慕容兄的关系,能如此相待,可见慕容兄到底是念着血脉之亲。血浓于水啊。”
慕容垂颔首道:“都督之言甚是,日后某定当面相谢。”
谢瑍点点头道:“毕竟是一家人,倒也不必太过虚礼。慕容兄弟不日即到,到时候你们好好相谈,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承蒙都督之教,道明多谢了。”慕容垂正色道。
“前辈不必客气,人生在世,最大的快乐就是一家人能和和乐乐的在一起过日子。前辈子孙满堂,令人艳羡。”谢瑍道。
“哈哈,都督不也已有佳儿了吗?”慕容垂和谢瑍相视而笑。
谢瑍完成布置以后,朝廷为北伐军征集的粮草,终于在大军出发前赶到了天水。这次为北征军押送粮草的押运官孙无终,将谢玄的信教给了谢瑍。谢瑍看了谢玄的信,已知就里,在和孙无终相谈之后,命其与毛秋晴同往河州,暂任河州郡守,特别叮嘱注意河州豪强对新政的态度,如有异动绝不可姑息。又写信给王献之,让他推荐郗家有能者,来军中试用。这是谢瑍看了父亲的信以后,突然想到的。王献之和郗道茂离婚之事,一直他心中一个过不去的坎,至死犹记。所以谢瑍想以此来减轻王献之的愧疚,当然谢瑍也不会任人唯亲。郗家乃江左名门,有几个可用之才,是很平常的事情。同时写信给父亲,既然北伐有成,江南已无战事,北府军中的老将们也让他们出来舒舒筋骨。像何谦、诸葛侃等人如果可能,尽快到河西待命。他可没想到的是,除了谢玄派来了他手下的一干将官,王献之不但给他荐来了郗家高才,而且此人还是孝武帝后来比较宠信之人—郗恢。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的亲生弟弟。此外郗恢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谢奕三女儿谢道粲的丈夫,也就是谢瑍的三姑夫。
这正是:夏日炎炎再训新政,骁将名臣径向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