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姜家庄子明祭伯约,武威城罗什求若风(4)
谢瑍辞别姜延等人,并未回城,而是直接去了城外大营。
刚刚坐定,就有探马来报,新平方向有数千兵马出城,向西南行进,是姚苌留在城内的守城兵马,弃城而逃。
“慕容将军呢?”谢瑍问道。
“慕容将军占了城池,只派了小队兵马跟随,并未追击。”
“再探再报。”谢瑍道。
“诺!”探马应声而去。
“毛贤弟,可有意去会会新平的來军?”谢瑍看着毛秋晴道。
“正所愿耳!”毛秋晴抱拳道:“终于可以真刀实枪的干一把了。”大凡武者,大概都有找人一试身手的嗜好吧。
“疆场之上,非死即伤,切不可大意。”谢瑍警告道。
“知道知道!”毛秋晴笑道:“萧大哥,我觉得你像个人。”
“嗯?”谢瑍回头问道:“像谁?”
“我--娘!”毛秋晴说完就闪在一边做了鬼脸。
“哦?我有那么老吗?”谢瑍摸摸光溜溜的下巴道。
“萧大哥,你敢说我娘老?”毛秋晴捂着嘴巴道。
“我说了吗?”谢瑍看着周围的侍卫道:“你们听到我说了吗?”
“都督,您没说谁老,您只问自己有那么老吗。”姜家一个少年开口道。
“我就说嘛,我没说。”谢瑍笑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姜信,字无疚。”小伙子抱拳道。
“哟,还没弱冠呢,就有字了?”谢瑍问道。
“族老说,出来跟着都督之时,我们就是大人了。故都给赐了字。”姜信说道。
“你呢,小兄弟?”谢瑍问姜信身边的另一个小伙子。
“草民姜礼,字奉节。”姜礼答道。
谢瑍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你们五人应该是:仁义礼智信。”
“都督明察,正是。”姜信道。
“大善!”谢瑍道:“仁义礼智信,为将五德,也是做人的道理。我看你们武艺非凡,此后就称作“姜家五虎”吧。你们也不用自称草民,既然不愿为官,那就和守礼兄一样,我们兄弟相称吧。”
“这使不得。”五个人急忙跪倒推辞。
“守礼兄,你来告诉他们。”谢瑍看着姜孝道。
说完,谢瑍带着毛秋晴扬长而去。
姜孝如何训导他的姜家后辈,暂且不提。
这时候大营外来了两个人,正在向卫兵说着什么。
谢瑍走出大营,正好看到这两个人。这俩人也看到了谢瑍。
“都督,远达这厢有礼了。”其中一个抢上几步喊道。
“哎呀,这不是元达兄吗?”谢瑍道:“还有永道兄,一路辛苦,快快进帐中一叙。”
谢瑍知二人此来,必定有所见告,且一走数月却是够累的。
将二人迎进大帐,相互见礼,二人松了口气,面显疲惫之色。
“二位兄台,辛苦了。”谢瑍道:“给二位上茶。”
“都督不必客气,今日得见都督,也算完了所托。”苻朗抱拳道。
“两位这是从何而来?”谢瑍问道。
“别提了,我们有负都督所托啊。自从我们离了幽州,一路上还算顺利,不过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总算是到了河边,算是走完了这一线。这不,十日前,我们离了河州,就去了勇士堡。”苻朗道:“毛兴虽未答应,也未拒绝,只说要对付姚苌再说;乞伏国仁却是顾左右而言他,首鼠两端,模棱两可。”
“他还不知道长乐公归晋之事吧。”谢瑍道。
“当然不知,我俩也是离了勇士堡才知道的。”苻朗道:“这会儿乞伏国仁应该知道了吧。”
“那就好。你们二位先休息一下。”谢瑍道:“如果有意随军的话,就去参加一下秦州官员的新政培训;如果不想,就回京城与长乐公等相会再作定夺,随你们自己的心意。”
“我还是先回去和长乐公见面,然后再回来听候都督调遣。”苻朗道:“太子殿下,你呢?”苻朗还是习惯性的称呼苻宏为太子。
“元达兄,太子之称就别提了。”苻宏道:“你我弟兄此次奔波,虽无成效,但却领略了都督的大才。既然元达回京,我就不回去了,跟着都督做点事。你早些回来,其他兄弟有愿跟随都督的,一起都来。”苻宏叹了口气,以他大秦前太子之尊,投降东晋虽属无奈,却也是时势使然,但到底不是什么美事,离开京师也许更自在些:“总要为后人留点什么才好。”苻朗身为前秦太子,才具是不差的,当年苻坚伐晋,他是竭力反对的,只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苻坚最终还是听了姚苌等人的撺掇。
“如此甚好,你们先休息一天。”谢瑍道:“永道兄愿意随军,子明求之不得。另外,子明还有信函托元达兄带回,一封是给陛下的奏章,另一封给中书令王大人的信。请稍后片刻。”
很快谢瑍就写了信,封好,交给苻朗。
“有劳元达兄了。我会派人护送远达一起回京。”谢瑍抱拳道:“两位且去休息,晚上我们再聚。昨日元高和杨定两位将军跟踪姚苌动向刚回来,正好一起聚一下。”
“不知姚苌那弑君之贼可曾抓到?”苻宏终于开口问道。
“漏网之鱼都是大的啊。”谢瑍叹息道:“姚苌数万兵马被击溃,唯独他和姚硕德不见踪影。”
“天不遂人愿!”苻宏面露悲戚之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