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骢马城谢子明挑马,秦直道毛平波纳言(3) - 康乐天下 - 淡淡如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康乐天下 >

第六十八章骢马城谢子明挑马,秦直道毛平波纳言(3)

第六十八章骢马城谢子明挑马,秦直道毛平波纳言(3)

谢瑍的这番话,太史庸和姜孝跟随谢瑍有些日子,也经常见谢瑍练功,有时也跟着修炼,还有些感觉,其他人只觉奥妙无穷,却不得其解。谢瑍看着茫然的毛宁,心中暗暗点头。这小子天赋果然惊人,凭着天生的体质就能练到如此程度。值得一教。

谢瑍说完,也不管毛宁的懵懂,转身对太史庸道:

“广达兄,一会儿你去挑两匹好马,然后去长安。此去千里,安全第一。”谢瑍道:“刚才张兄也说了,可能会有流匪之类,万望小心。我们挑完马,也即刻返回。”

“大少爷,您是让太史庸去送马?”李释这才恍然大悟:“哎呀,大少爷,那里我熟啊,而且我跟慕容公子那是老朋友了。还是我去合适。”

“我也知道你去合适,可我劝你半天你不愿意啊。”谢瑍道。

“大少爷,这不怨我啊,您也没说去干啥,我还以为又要做保镖呢,”李释苦笑道。

“哦,你那意思是怨我了?”谢瑍瞅了一眼李释。

“小人不敢!”李释赶紧低头认错。

“做事不要挑挑拣拣。”谢瑍开始教育人了:“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别总想着占便宜,肯定不会吃大亏。人吃亏,往往是贪心不足。本公子总结了两句话,记住:老实人不吃亏,吃亏在于不老实。吃亏是福!”

“多谢大少爷教导!”三个人肃然答道。

“张将军,请为我们挑选几匹马来。”谢瑍道。

“公子,已经准备好了,就在那边马场。”张珧道。

“善!”谢瑍道:“去看看。”

驯马场并不大,在城南,东西长约三百七八十米,南北只有约六七十米,约计两万多平方,不规则的长方形,四周有栅栏。

二十几早已选好的骢马,在场内游荡着。

骢马是一种青白毛色相间而呈葱白色的名贵骏马,因氐族语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乞银”的骢马城也叫“乞银城”,这是骢马城另一个名字的由来。

斜阳的晖光里,这些强壮的骢马的鬣鬃闪着油亮的光,谢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颜色深浅不一后世称为菊花青的骏马。古代名马中有碧骢驹、玉骢马、玉花骢等,看来就是因为颜色深浅和花纹有差异的缘故了。

“公子,这些都是精挑出来的。”张珧道:“不知道够不够。”

“够了。”谢瑍道:“广达兄,你带两匹,小兄弟你也选一匹。我们每人带两三匹就行了。”

这些马已经经过多日驯养,否则野生的骢马是很难套住的。看太史庸选完马,上好辔头,各人也自去选马不提。

出了马场,谢瑍对张珧道:“备纸笔,我写个东西给广达兄带去。”张珧应声而去。

来在屋内,谢瑍持笔在手,略一思索,写道: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

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妆环辔,秋金铸野鞭。

风霜浑不惧,穷达只等闲。”

谢瑍写完,吹吹墨迹,交给太史庸,让太史庸作为相见凭据。

毛宁和张珧看鬼似的看着谢瑍,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首诗是唐初四杰之一杨炯的。杨炯自幼聪敏博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尤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这些诗作,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大都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以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惜杨炯盛年而亡,只活了43岁,不然我们也许会看到他更多更好的诗词。

张珧看着太史庸手中的诗稿,双目放光。再看看谢瑍,眼中透出一种罕见的热切来。谢瑍自然知道杨炯的诗词乃唐初之代表,但没想到提前出现会让一个人如此期盼。谢瑍心中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这个张珧似乎特别喜欢这个。

“张兄,您这是?”既然不明,那就问吧,谢瑍开口道。

“公子,鄙人有个不情之请。”张珧道:“还请公子海涵。”

“张兄但讲无妨。”谢瑍点点头道。

“某有一子,年方十二岁,自幼喜爱文赋书画,可惜鄙人才疏学浅,此地又偏远,恐误其学业。”张珧说着,突然拜倒:“今见公子诗文,别具一格,还请公子赐我儿一篇,使其能日夕观摩。”

一旁的众人听罢,也都心有戚戚,看着谢瑍。

谢瑍闻听此言,心中竟然一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想到此,谢瑍点点头。

“敢问世间情何真,泪血熔铸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张珧手持谢瑍挥就的绝句,眼泪就婆娑起来,谢瑍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啊,“张兄华宝惠存,癸巳庚辰书于肤施。”

“华宝多谢公子厚赐!”张珧再次拜倒相谢。

“张兄勿需多礼,快快请起。”谢瑍以手相扶道:“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何况我万物之灵的人呢。子明闲时曾著书两册,一为《三字经》,一为《千字文》,可作启蒙。新政之初,这些都会一同实施,张兄不用担心孩子受教之事。”

谢瑍扶起张珧,略一沉思,再次来到案前,拿起笔写下了杨炯的另一首诗《从军行》: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此诗跳跃式的结构方式,在各种场景之间变换的突兀而又自然,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这种跳跃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如高崖飞流惊湍,一往无前,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和唐初士人的精神面貌。

很显然,这是谢瑍在告诫读书人,不要读死书,在国家危难之时,要勇于挺身而出,投笔从戎,为国家民族不惜流血。也暗示谢瑍自己,下一步的行动目标。西京、龙城、风雪、杂鼓等等,无一不和此行有关。

众人看谢瑍写完,那种惊诧还没缓过劲来,谢瑍已经转过身来,向张珧告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