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开师门子明代收徒,离幽州谢瑍识疏漏(下)
【接上回】
这一日,谢瑍在书桌前端坐,记录一些偶尔冒出的想法,特别是前世的一些记忆。如此笔记,谢瑍已经记了不少。为了安全和保密,当然都是以简化字写的,而且都是简单的说法,还有一些是英文。
幽州政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跟苻氏兄弟谈完,进军时间又尚早。谢瑍突然有些兴意阑珊。
为了新政的落实,谢瑍刻意延缓的北伐脚步,却使得他自己觉得时间在一点点的浪费掉。至4月初出兵,还有两个月,所有的安排已经就绪,他终于坐不住了。
辛卯丁丑(二月初五),晚餐之后,从书房来到后宅。柳青和嫣红还没睡,正在做女红。看到谢瑍到来,赶紧起身行礼。谢瑍朝她们摆摆手,说道:“时间不早了,早点歇息吧。”二女已知人事,见谢瑍来到卧房,自然明白,立时去了自己房间。
卧房内,刘淑珍已经带着小灵运躺下了。听到动静,刘淑珍急忙起身。谢瑍进门,一哈腰将刘淑珍抱起来,轻轻放到床榻之上,盖上被子。
“天还冷着呢,你何必还要起来。”谢瑍轻声道。
“我去给夫君打水……”刘淑珍说着还要起身,谢瑍抬手说道:“我自己来吧,你在被窝里等我。”说完一笑。刘淑珍顿时羞红了脸。
虽然两人已非初次,可是刘淑珍已然娇羞万分,这样谢瑍感慨不已。
云收雨歇。
在刘淑珍迷迷糊糊地体味中,谢瑍告诉她自己要出门两天,让她注意保重身体,照顾好孩子。刘淑珍没有说话,身子使劲地朝谢瑍怀里拱了拱……
春宵一刻值千金。古之人诚不我欺。
即使再不舍,即使再珍惜,天还是亮了。
谢瑍想去会一个人,这个人叫姚兴。
但他有些纠结,不知该选哪条路走。
前世都是飞来飞去,现在想飞是不可能的,可以实现自己徒步的梦想了。但是选走哪条路,难了。因为哪条路都想走走看。
因为北伐路线的变化,谢瑍想选择走朔方,为将来的进军做准备。但他仔细研究却发现,这条路,路途遥远且难行,速度太慢,来回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有意外,可能就耽误了北伐。没办法,只好挑最好走的路。
谢瑍不知道,这时候幽州城外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道人打扮,年长的约四十岁,年轻的有二十岁左右。
听说来人自称是杜昺的徒弟,门卫不敢怠慢,赶紧向上通传。
杜昺闻听徒弟来了,屈指一算已经快两个月了,暗暗点头。
谢瑍陪着杜昺在门前迎接来人。但见两个道人来到跟前,稽首行礼。
“起来吧。”杜昺淡淡地说道:“敬远,灵台过来见过谢使君。”
杜昺指着年纪大的道:“吾徒孙泰,字敬远;孙阳,字灵台。”
“贫道见过使君。”孙泰孙阳两人,秉首施礼。
“谢子明见过两位道长。”谢瑍抱拳道:“请两位府内叙话。”
谢瑍陪着三个人,到了杜昺静室,即起身告辞。
“师尊,此地如此清苦?”孙泰道:“谢子明不敬师尊,师尊何不回转余杭?”
“你何时见过谢子明不尊为师了?”杜昺淡淡言道。
“此处如此简陋,就是明证。”孙泰脱口道。
“修道之人,自然而然,需要什么豪奢么?”杜昺有些冷意。
“师尊,弟子……”孙泰吓得跪倒在地。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谢子明的意思你不明白。”杜昺道:“在此月余,为师得谢子明之助,已初窥先天门径,此恩非小。我已将道法传之。”
“啊?”孙泰一惊:“师尊千万不要一时感激,将道法传于非人啊。”
“敬远,你想多了。”杜昺道:“谢子明志在匡扶天下,他的境界远高于为师。为师走得急,没来得及细说。当日匆匆北上,就是因为从谢子明的信中,察觉到了一缕先天气机。到幽州一见,果然此子早已步入先天,乃修道之奇才。我虽然传他道法,也只是结缘而已,他本人另有仙师所传。你们明白吗?”
“啊?”孙泰更加吃惊:“如此年轻的先天?”
“就是如此年轻。”杜昺道:“为师已算定我道门将来有难,非此子不能解也,故此结下此缘。并答应做他道门的护法长老。你随我二十余年,略有小成,不过后天中期而已,离先天之境,相距甚远。为师达后天顶峰二十余年,今日方得一点突破之机啊。”
“师尊,竟然做了他的护法长老?”孙泰更加惊奇。
“同为道门一脉,原应相互帮衬。”杜昺道:“有此一节,将来受其庇护,方才理所当然。现在谢子明主持北伐,你们有愿意跟随他的,我倒可以帮你们一把。”
“谢子明出身豪门,怎肯将我们这些人看在眼中?”孙泰道。
“谢子明非常之人,焉能等闲视之。”杜昺道:“此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并无要事,只是弟子挂念师傅。”孙泰道。
“那就在此地看看。”杜昺道:“也许你会改变看法。”
不说杜昺师徒叙话,且说谢瑍动了出行之念,自然要做些安排。
谢瑍将刘穆之找来,两个人在书房内谈了很久。
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第二日谢瑍在中军大帐升帐。
然后谢瑍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这一天是二月初九(辛巳)。
晚雨几许润,早春二月初。
绿意遥看似,草色近却无。
初春的幽燕,萧条依然,枝条还没有摇曳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