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收降兵广达初临阵,入信都燕王走幽辽(上) - 康乐天下 - 淡淡如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康乐天下 >

第三十七章收降兵广达初临阵,入信都燕王走幽辽(上)

谢瑍坐在帅案前,暗思着慕容垂的话。

慕容垂显然并不买东晋的帐,但言辞之中又有投靠之意。谢瑍其实并不想放慕容垂离开,慕容垂这样的枭雄,一旦得势,必成跃龙门之鲤。谢瑍的真正意图是让慕容垂对付西北方的拓跋珪。

如无意外,明年年初,拓跋珪就会在牛川大会诸部,遂称代王,寻月即称魏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魏王朝。严格的说,拓跋珪开始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即位后兴农利民,让子民休养生息。知道后来服寒食散日多,暴虐无常,遂遽死。

对付拓跋珪,慕容垂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一是慕容垂在鲜卑一族中威望甚高,二是慕容垂绝对是打仗的好手,三是后燕相比拓跋珪刚立国来说强大很多。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慕容宝太渣,拓跋珪才得以灭掉后燕,问鼎中原。而且慕容垂和拓跋珪还有甥舅之谊。

如何说服慕容垂归顺自己,如何震慑之不再反复,如何让他为自己平定北方出全力,这是谢瑍正在考虑的问题。他不知道因为今日一战和自己的言语,已然让慕容垂的心境发生了翻天地覆之变化。但他断定慕容垂绝非好相与之人,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后十余年北方定动乱不止。其实还是谢瑍来自后世,对各民族一统觉得很自然,而且他不愿大开杀戒。虽然像慕容垂这样的人,杀了可以绝后患,但他不知道慕容垂死了,会引起什么样的后遗症。说到底,还是不够杀伐果断。

谢瑍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得有些太远,反正现在慕容垂跟在自己身边。慢慢来吧。想到此,他让赵印,桓玄、马能和太史庸来帅帐。

“诸位,明日慕容垂的五万步军就能到达邺城。大家商量一下如何将他们收为我用。”谢瑍道。几个人在这次守城战斗中,俱立战功,已然上报谢玄,这时候自是蛮有劲头的。

“将军,请予我五千新军,定杀他们个心服口服。”桓玄即刻请战。

“将军,五万兵马打散易,全歼难,收服更难。”赵印道:“有慕容垂在手,受降他们应该不难。”

“嗯。”谢瑍点点头,看向马能道:“马兄以为如何?”

“启禀将军,敌人远道而来,吾有以逸待劳之势。可效前日之法派出骑兵作为为伏兵,而城内以步军守城,内外夹击胜之不难。”

“广达兄呢,有何高见?”谢瑍看向太史庸。

“将军,我觉得还是利用慕容垂受降比较好,既可以减少伤亡,又可以获得俘虏。”太史庸道:“大少爷既然叫我们来,自然是有了计较,我听大少爷吩咐。”

谢瑍一笑,看了看几个人,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仗必须得打,只有打服他们,他们才能真服。”看着几个人点头同意,谢瑍接着说道:“我有个想法,敌人自北方而来,我们就独留北面让他们入瓮。而我军借用慕容垂的兵营,打着慕容垂的旗号,将兵马驻扎城外东北西北两面,再派骑兵出二十里外监视他们,他们进了包围圈就从后面进行封口。我带着慕容垂就在慕容垂原来的地方扎营等待敌至。”谢瑍停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敌将求战,广达兄就出战,记着要速战速决,但不要死的。之后,派出新军三千人,与他们对战,将他们打服。如果他们敢跑,你们就开始包抄。如何?”

“此计大妙,只是大少爷不要孤身犯险就好。”太史庸道。

“你能打得过我还是慕容垂能打得过我?再说了,姜孝他们还跟着呢,你怕啥。”谢瑍笑道。

“我等遵将军之命,请下令吧。”几个人起身拱手施礼。

“好!我命令,桓玄率兵一万守东方,马能率兵一万守西方,赵印率骑兵五千自后包抄。太史庸你率五千新军跟我出战。”谢瑍命令道。

“诺!”死个人即刻领命而去。

谢瑍回到内宅,已是黄昏。吃罢晚饭,谢瑍和谢琼、檀道济谈笑一会儿,就命他们早点休息。

谢瑍来到书房,继续写三字经。前些日子已经写了不少,想今日写完。因为原来三字经的故事,很多现在都没发生,所以谢瑍边删改边写,有些不太顺畅。一个小时后,谢瑍终于完成了这份异时空的《三字经》,全文如下(不占用字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谢先祖,有义方,六兄弟,俱名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国,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真草,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于晋。奉至孝,律泰始,永嘉渡,胡乱华。我曹辈,当努力,平强虏,为复国。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三国志,后有续。此三史,最精致。先三史,兼证经。参别传,约而精。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王中令,勤习书,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韩非子,法天下。作孤愤,五蠹言。孙武子,号长卿。称兵祖,十三篇。子墨子,尚兼爱。倡节用,兼尚贤。公输子,号鲁班。木之祖,失泰山。子闻韶,肉无味。韩娥歌,绕日三。昔扁鹊,号越人。精医道,著望闻。

屈原赋,本风人。建邹枚,暨卿云。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蔡邕书,钟繇传。至两晋,有羲献。洛阳纸,左思贵。陆如海,潘似江。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谢太傅,年四十,始登墀,匡社稷。彼既老,犹未迟,尔小生,宜早思。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秦甘罗,说赵王。王浚冲,能辨李。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谢仁祖,方七岁,悲兄逝,辨颜回。彼虽幼,举神异,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有时,学无涯。欲成事,先做人。学贵恒,当践习。践思虑,莫怠迟。日有得,为民黎。读诗书,知礼仪。学稼穑,识农时。兴百工,器械利。通商渠,民受益。广医药,能治病,肉白骨,去生死。人为善,福所附。人为恶,祸所依。不成人,惟叹息。

兴亡事,不避祸。位虽卑,且忧国。纵匹夫,亦有责。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嬉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谢瑍看着自己修删增减过的《三字经》,又一本启蒙读物完成了。

谢瑍离世后,人们为了铭记他的功绩,增三字经如下:

康乐诗,谢公词,真行草,书自体。

尚忠勇,演形意,自然道,传太极。

农工商,渔牧林,国有法,成经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