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俘秦使子明说大势,惊苻丕永叔走晋阳(下) - 康乐天下 - 淡淡如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康乐天下 >

第三十二章俘秦使子明说大势,惊苻丕永叔走晋阳(下)

“后来呢?”苻丕听得可惜二字,猛地记起昨夜谢瑍的两声可惜,于是焦急的问道。

“长乐公,请一定不要激动。”谢瑍缓缓道,“幽平二州刺史,为平规所败,烧城弃蓟,南下退守;宏太子为慕容氏所逼,奔至下辩,为南秦州刺史杨璧所拒;乃转奔武都,顺阳公主恨夫薄情,弃璧投宏。尚恐璧发兵来追,索性效苻朗故事,东奔归晋,晋帝安置于江州。那苻朗在建康,加封员外散骑侍郎。苌贼逼帝坚不得,乃于新城佛寺缢杀秦帝。中山公诜及张夫人并自杀。苌贼为掩其弑主,谥秦帝壮烈天王。此为吾所知也。”

“真气煞我也。”苻丕双目尽赤,发誓道:“吾必杀苌贼!”

“长乐公请息怒。子明听闻垂逆虎视邺城久矣,公复取邺城,又获罪晋帝,若晋帝派兵夺城,公何以应之?”谢瑍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没告诉他王永他们已在壶关等他会师。

“这个……”苻丕此人,为人无大略,只是会笼络人而已。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如何能有主意?

“还请先生教我。”苻丕拱手施礼道。

“长乐公切莫如此。”谢瑍道,“如此情势危急,邺城朝不保夕。如公欲复国杀贼,还需尽快离开此地。吾闻骠骑将军张蚝,并州刺史王腾于晋阳驻兵相守。窃以为公当轻装速往,以承大位,方能与贼相抗。”

谢瑍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吓唬苻丕,只要苻丕不带走邺城的人就算胜利。要想不带走邺城的兵,怕是不好办。尽人事听天命吧。

“多谢先生教我。”苻丕真的很感激谢瑍的指点。

“子明还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谢瑍微微笑道。

“先生请讲!”苻丕抱拳秉首道。

“如今之势,秦乱相已显。东、南有晋,西有鲜卑乞伏国仁,新城有苌贼,河朔有刘氏,北有鲜卑,周敌环俟。还有西凉吕光,此人如知秦帝被弑杀,定会自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谢瑍道,“请恕子明之言,公即使入得晋阳,得张王等人之助,也未必可以复得此仇,或为敌乘也未可知。”

“啊?”苻丕大惊道,“如今之势,奈之何也?”

“长乐公以为在四方之敌中,谁最可能帮助你杀贼呢?”谢瑍开始诱导苻丕。

“自然是晋。”苻丕脱口答道。

“为何是晋?”谢瑍问道。

“晋也欲得此城,而且吾与晋无私仇。”苻丕道。

“可公出尔反尔,晋还能信公之言吗?”谢瑍盯着苻丕道。

“情势亦非,幼度将军自然会明白吧。”苻丕答道。

“公既有如此之念,这就是另一个杀贼之法。此法公将失去国主之尊位,但可以不用自己疆场搏命。”谢瑍道,“以晋对朗、宏之待遇看,归晋富贵可得,又可保全性命于乱世,还可以复杀父之仇。一举三得,不知公以为如何?”

“先生所言甚是。”苻丕起身谢道。

“公当知嬴政二世而绝,子孙何在?项王勇冠天下,家人安在?汉高坐拥天下,子嗣几何?魏武篡汉,子孙何存?”谢瑍连续的几个反问,苻丕汗如雨下。

“多谢先生指教,永叔告辞。”苻丕站起身来,躬身施礼。

就在这时,姜孝进来禀报,“大少爷,长乐公的属下求见长乐公。”谢瑍看了一下苻丕,苻丕看了谢瑍一眼,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开口道:“让他进来。”

“启禀大人,探马来报,东南及南方有东晋大军向邺城而来。”苻丕的随从单腿跪地禀道。

“有多少人马?”苻丕急道。

“尚不清楚,最少有两三路人马。洛阳,黎阳,还有自东南而来徐州的北府兵。”

谢瑍心中暗喜,心道,看来刘牢之和朱序他们都出兵了,不论兵多少,这个形势对自己太有利了。

“先生以为如何行事方好?”苻丕盯着谢瑍道。

“长乐公大人,我看您还是赶紧整顿兵马,以待来敌。”谢瑍道,“不管怎样都要打一仗吧。”

“打一仗?”苻丕蹙眉道。

“如果大人不想打,那就即刻直奔晋阳,先承大位,再作打算。”谢瑍道。

“先生,如吾欲结好晋人,以便后来复仇,如何?”苻丕问道。

“这就看大人如何说服晋将了。”谢瑍心里暗自摇头,苻丕首施两端,必难成大器,乃道,“如此前大人即以邺城为饵,求得机会的吗?我想晋人不战而得此,亦必愿之。但在下以为,公还是做好守城之准备,以防万一。”

“先生真乃金玉良言。”苻丕躬身相谢道,“永叔告辞了。”

“长乐公大人,战事将起,望公准我等离开邺城。”谢瑍抱拳施礼道。

“先生且安待莫急,吾定当保先生及随从无恙。”苻丕说完,转身离去。

苻丕走了,姜孝等进了屋,看着谢瑍像看怪物似的。

是啊,两个敌方的最高指挥官,像老朋友一样谈如何行事,这当真是一件奇事。而且谢瑍跟苻丕说的都是实情,谢瑍用这些他提前知道的实情,将苻丕带到一种危险诡异的境地,只是这种危险被谢瑍有意的放大了。这样一来苻丕的行动就有了很大的限制,这就是投鼠忌器。应该说,谢瑍此次入邺,基本完成了预定计划。而且敌人连他这个指挥官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了解了。

苻丕回到宫殿,召集手下商量对策。情况危急,苻丕也顾不得让他的长史幕僚啥逐个发言讨论了,而是直接将谢瑍所说的情况和盘托出。大家方知秦帝苻坚以为姚苌杀害;乞伏国仁于勇士堡虎视眈眈,慕容氏将幽平二州刺史击败南逃,还有刘卫辰河朔狼顾,吕光河西虎视等等。最后才是晋人至少三路兵马已经向邺城而来。

因为上次求救东晋之事,苻丕杀了杨膺等人,所以这会儿大家都不敢开口了。苻丕本来就焦虑不安,见无人答话,不禁长叹一声道:“尔等竟不如一外人助我。我知诸位必有所计较,现有三条路可走,诸位议之。整军跟晋人相搏,邺城四战之地,无论胜败都要离开邺城,此其一;与晋人结好,让邺城,走晋阳,复国杀贼,此其二;归晋以求安,与晋合兵杀贼,此其三。”

他的行军司马首先开口道:“启禀将军,既然定要走,何必跟晋人相争,第一条可以去掉。至于第二第三两条,两条路各有利弊:第二条若复国成功,国祚可继,不失一国之尊;若复国不成,性命或保或死必居其一。第三条,无性命之忧,无肉搏之患,有报仇之望,亦或有富贵之位。如何抉择还要看将军的意思,我等必跟随将军。”

“我等附议!”下边的将官等听行军司马讲得有理,齐声答道。

这位司马所言,与谢瑍大同小异,二三之中,苻丕难下抉择。最后还是当皇帝的心思占了上风,为什么呢?苻丕本来就想早早离开这里,历史上的苻丕就是害怕慕容垂再来攻城而离开邺城,在路上与张王相遇的。占邺城只是他的权宜之计,刚才听了谢瑍的分析,现在又听了司马的见解,更是决定立马离开,去晋阳承大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苻丕怕晋军恨他反复,不放他走就麻烦了。

就在这时,外面又来了探马禀报军情。

“启禀将军,晋人大军,已近百里。黎阳方向之军已不足六十里。”探马跪禀道。

“马上关闭城门,加强警戒。”苻丕道,“整顿兵马,即刻出发去晋阳。”

“将军,情势紧迫,六十里地半个时辰,说到就到。您带侍卫队先走,后续兵马交由我等。将军到晋阳继承大统,刻不容缓啊。”行军司马道。

“作为一军主帅,我岂可弃军马于不顾,而独自遁走。”苻丕面现难色。

“将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军司马道,“如晋军围城,我们走不了,无关大局;将军走不脱,那是亡国之大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