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燕雀何所依 - 历史直播:祖宗!我的书店都空啦 - 柒柒四拾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9章燕雀何所依

呼雷婆母:“清河崔氏,当时大世族。

身为朝廷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同族的崔瀣,致使黄巢落榜,写下了这首千古第一反诗。

从此有了沆瀣一气这个成语。所以黄巢起义肯定是先杀崔氏。”

唐·崔沆:“唉,世人多爱以偏概全,将吾录用族侄崔瀣之举,视作私心作祟。

黄巢落第,愤而作诗,其才其怨吾非不能理解。

然则,录用崔瀣,实因其文采斐然,学富五车,绝非仅凭一脉之亲。

吾崔沆为官一生,自诩公正无私,对诸士子皆以才学为衡,岂会因私废公?

黄巢之乱,乃时局动荡、民生困苦所致,非一人一录用所能触发。

望后人评说时,能兼听则明,勿以偏概全,方不负历史之真。”

秦民:“呸,谁信啊。你录取自家侄子,说到底还不是图个自家风光?”

汉民:“就是,说得再好听,我们这些小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乱世之中,谁不知道权势遮天?”

秦民:“您说的公正无私,怕是只有您自己信吧!”

明月湖:“这也说不定,很多都是后人解说,又没证据。”

大齐·黄巢:“崔沆之言,诚有其理。

吾之落第,虽一时之愤,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确为心中不平之鸣。

然,起义之因,非独怨一人一试。

天下大势,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此乃起义之根本。

崔瀣才学,或真有之,但世道不公,权贵垄断,寒门士子何以出头?

吾起义,为苍生请命,非仅为一己私怨。

崔氏之祸,亦非吾所愿,实乃乱世所逼,情势所迫也。”

大齐·尚让:“崔氏虽有才,然权贵之门常闭于寒门学子。

若非大齐皇帝振臂一呼,吾等何日得见天日?

虽起义之路艰辛,然为求生存,亦无悔矣。”

唐·王仙芝:“黄巢所言,吾等深以为然。

世道艰难,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久矣。

非独怨一试之失,实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反。吾等起义,为苍生起义。”

咸鱼翻身:“唐朝?@唐·王仙芝,你还没自立门户呢?怎么还带掉价玩的。”

豆包:“哈哈,他在续命呢,自立门户就快挂了。”

裹了婆婆:“说得好像就黄巢一个人干这事了一样,从秦末到清末这些世家门阀少说得被屠了十轮。”

兜兜:“每个朝代的建立都要杀一批。”

绿色头:“唐朝那几个世家有的从汉朝就存在了,到唐朝还屹立不倒,历经多个朝代,绵延到宋朝的都有。”

豆包:“黄巢杀老百姓杀的更狠,他走南闯北又不仕生产,他的兵吃啥。

饿急了拿老百姓当饭吃,长安城总共多少达官贵族,血流成河九成九死的都是老百姓。”

唐朝百姓:“所以不管什么祸事首先遭殃的就是我们这些普通黎民!”

太清晰:“晚唐的唐军和土匪没什么两样了,也杀自家老百姓。杀红眼了,不分男女老幼,晚唐没有文明和秩序,只有人间炼狱。”

裹了婆婆:“唐军打赢进城掠夺几日,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赢谁输有什么区别呢。”

唐民:“哎,说到底,咱们这些苦命的黎民,不管是黄巢那帮贼,还是唐军那些爷,谁来了都得遭殃!”

宋民:“咱这些穷苦百姓,命贱如蝼蚁,天天活在刀尖上,生怕哪天轮到自己,这日子,真是生不如死!”

秦民:“那些人就没把我们这些底层人当人看!”

唐民:“这世道,真是瞎了眼,天理何在?!达官贵人享福,咱们这些穷苦人,命贱得连狗都不如,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就轮到自己脖子上的刀!”

麻婆豆腐:“真正让世家崩溃不是黄巢的原因,而是唐末军镇混战。

节度使有能者居之,而每一任节度使都会抢劫大户以充军费。

看后唐发家史,一个繁荣到一镇顶西边三镇的河东,给打成了赤地。

至于黄巢,他只是把唐的最后一点脸面给扒下来了,对于世家,伤害不大。”

谁要:“黄巢杀世家有李世民的功劳,李世民让人编制的《氏族志》。”

豆包:“据说有两本,黄巢拿到的是世家自己写的,大大小小的世家都在,李世民那个只有比较出名有实力的。”

太清晰:“李世民的那本写的比较模糊,只是世家排名,世家的那本写的比较详细,详细到每一位族人。”

秦民:“我的天啊,他还真拿着族谱挨个杀呀?”

宋民:“你以为呢,够狠的。”

唐·刘知几:“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则善恶莫传;家无谱,则昭穆莫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