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禅寺(3) - 聚散今生 - 闻歌感旧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聚散今生 >

21禅寺(3)

快到庙门处时,他发现祁三和另两人在门口一棵古树下坐着。他上前想寒暄几句,祁三却低声道:“万兄弟,我现在有事在忙,冯首领让我们在这盯着,不许兄弟们出寺,还要防着进来的香客。你先回房间休息吧。”

万青往回走时,心想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拜拜佛?于是随着三三两两的香客,沿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一路参拜过去,在每个佛殿都燃香三支,在佛前顶礼叩拜,默默祝愿父母兄弟商旅平安。一直到了后边的藏经楼,他才沿边路向僧舍走去。

途中除经堂和讲堂以外,还有一座祖师殿,万青进去后发现里面供奉着达摩像,知道这是一座禅宗寺庙,这时忽然想起还不知道禅寺的名字。

回到僧舍,发现怀能已将僧舍内收拾得干净整洁,不由得心生惭愧,不好意思倒头再睡。思来想去,决定练习一遍当初姚师傅传授的静坐运气法。于是他坐在蒲团上,盘起双腿,闭双目、定心神,平呼吸,让气息从丹田顺经脉缓缓游走,待遍游周身后再回归丹田。

万青自到弘农后便很少有机会练习,这一次难免有些生疏,断断续续了几次才完成。耳听着四周寂静无声,他又开始了第二遍练习。这遍顺利多了,待做完只觉从头顶到脚底都充满一股暖意,而心中更是一片清明。

万青从蒲团上站起,继续姚师傅教授的运动运气法。他轻轻地扭身转体、抬腿踮脚、伸臂抖腕,眼光随着意念,仿佛能看见气息从丹田出发、再一股股地运行到四肢百骸一般,直到感觉周身气息已足,再让气息从一股股回归丹田。

待做完,万青只觉四肢百骸舒畅无比,疼痛也大大减轻,只是精神耗费颇多,困意渐浓。他心道只好对不住怀能师父了,和衣躺到卧榻最边上,很快便进入梦乡。

不知睡了多久,万青慢慢睁开眼,却发现祁三正斜靠在墙边打盹。他本想静悄悄起身,但下地时还是把祁三惊醒了。

祁三开口道:“刚才怀能来过,道你伤势恢复得极好,不仅他药膏灵,你体质也好。”

万青道:“还得加上祁三哥照顾。”

祁三笑了,道:“你小子还擅长奉承话。也是,在官府不懂这些,可呆不下去。”

万青不知如何应对,只好换话题道:“祁三哥,这寺庙叫什么名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

祁三道:“叫铁佛寺。你拜佛时,没发现如来佛、弥勒佛还有其它佛像都由生铁铸成吗?只有金刚、罗汉、天王仍然是泥塑。”万青一想果然如此。

祁三继续道:“别瞧铁佛寺的名字土,其实是由朝廷供奉的官庙。住持济恩和尚,看似貌不惊人,却是前任国师普寂3的弟子,住持之位也是由朝廷任命。”

万青吐吐舌头道:“这我真没想到。如此看来,怀能和尚也不是等闲之辈。”

祁三道:“眼力不错,他出身于华阴郡医学世家,自小熟读经书,几年前听过济恩住持传法,便一心立志出家,最终如愿拜济恩为师。依我看,这住持之位将来必定归他。”

万青点点头,此时外边有人喊道:“祁三兄弟,加餐了。”

祁三应了一声,对万青道:“首领弄了些饭菜回来。走,一起去。”

万青道:“我不去了,这是冯首领招待你们的,我去不合适。”

祁三道:“哎,我们再穷,也不至于因几个饭钱怠慢客人。将来请你帮忙的事多着呢。”

万青拗不过,只好跟着祁三。进了斋堂后,见群雄均在,中间有十几口食笼。

冯力站在食笼前,道:“委屈兄弟们了,寺庙里讲究过午不食。我知道你们受不了,也不习惯庙里的味道,所以从岭下购了些饭菜,不能亏待兄弟们的肚皮。”

众人齐声道谢,随着食笼的盖子被打开,整个斋堂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味。

冯力又道:“有些话得讲在前头。咱们借斋堂吃喝,不得喧哗,一会必须收拾回原样。出去后也不要打扰各位师父修行,更不得坏了寺里规矩。”

有好几人抵下头,口中称是,包括午斋时坐在万青身旁的那位大汉。

待众人吃完,冯力指使众人收拾干净,问道:“一会儿住持讲经,有想去听的吗?”

有一人道:“回房间也只能干坐着打盹,去听听也好。”众人均觉有理,一起前往经堂。

经堂内,济恩正在为众僧讲经释法。冯力带群雄进来,他似未看见一般。

万青在外层,勉强能听懂三四分。而群雄大都不明所以,一副像在受罪的样子。

等众僧不再发问,济恩忽对冯力道:“冯施主,近来对佛法可有领悟?”

冯力恭敬地道:“弟子虽出寺已久,却从未敢忘记本分,每日诵经念佛,乐善好施。这几日在寺中聆听诸位师父诵经,深觉所做尚有不足,以后当更加勤勉。”

济恩摇头道:“老僧不是问这个,是问冯施主对佛法参悟。”

冯力脸色微红,道:“弟子自知未有慧根,才离少林寺而还俗。这些年得佛祖菩萨保佑,也算为佛门挣得些许名声,没有辜负寺里诸位师父期望。”

济恩道:“少林寺乃达摩祖师禅定、传道之所。在那之前,达摩祖师先至南朝,见梁武帝4曰:陛下虽造寺、度僧、写经无数,却无功德,皆是有漏之因,种人天善根而已;看似有,其实没有。冯施主,可知此话何意?”

冯力不知如何应对,面现窘迫。群雄面面相觑,想帮忙却无从入手。

万青见状,怕接下去冯力会更加难堪,于是壮起胆子道:“恕弟子冒昧,愿抒浅薄之见。”

所有人的眼光都瞧向了万青。济恩道:“施主但讲无妨。”

万青清了清嗓子,道:“梁武帝身为帝王,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消弭兵祸,安居百姓。如此才是最大的功德。可是南梁在他治下,朝政废弛,民不聊生。纵然他修再多寺院、抄再多经书,也难以抵消侯景之乱造成的恶孽。”

济恩沉思片刻,道:“施主之言,颇有些新意。可否再详述一二?”

万青道:“梁武帝笃信佛教,本是好事。只是他把慈悲之心,用于对奸恶网开一面,导致宗室权贵横行无忌;他数次舍身入寺,耗资数亿,最终遭殃的是百姓。因此侯景叛乱,贫民争相归附,而诸王按兵不动。武帝不仅身死国灭,连累苍生惨遭涂炭,如此当然是功不抵罪。”

济恩神色未变,道:“老僧冒昧相问,施主是从何处听到如此高论?”

万青回道:“住持休怪,这只是在下平时听人诵经时想到的一些粗陋之见。”

济恩微微一笑道:“如此讲来,施主也是精通佛法之士?”

万青忙道:“不是,不是。弟子出生于安西,从那里到长安,一路寺院林立,佛教盛行不亚于中土。来往行人商旅,常感世道艰难、前途未卜,故而信佛者众多。耳熏目染下,弟子略知皮毛。不过弟子认为,与其求佛祖、寄来世,不如靠自己、重今生。”

这话引得群雄中多人点头,甚至出声道:“可不是嘛。”

此时,群僧中有人道:“万施主虽然观点新颖,却答非所问,多有误解。”

众人的目光又齐齐转过去,原来是怀能。

济恩道:“怀能,那由你试解达摩所言何意?”

怀能双手合十,道:“当时梁武帝问何是真功德?达摩曰:如是功德,不于世求。意即武帝执着于功德,实为求虚妄之名,距离见识本性还相差很远。”

一直未出声的冯力忽道:“弟子明白了。诵经、布施本是平常之事,弟子却沾沾自喜,一样是为求虚妄之名,而非为见心见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