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军魂
汉历七月八日拂晓,洪、林两军的炮兵开始朝山上射击,主要的目标是山顶。炮弹轰到了山上,掀起一股股的烟尘,炮弹凌空的那种尖锐呼啸声和爆炸声串到一起,让人心生恐惧。谢念诚在掩蔽部里,承受着第一次炮火的洗礼,炮弹落在附近,让谢念诚感觉到整个山头都被抬了起来,然后又被重重摔到地上,坍塌、下沉。
视野里的战士们不少都捂着耳朵,看着山下的敌情。
“把敌人的炮打下去!”陈钦和文德云同时下令。
洪、林两军的炮兵阵地离山两公里,已经进了八?迫击炮的射程之内,早标好了射击诸元的革命军一方的炮兵自然大占上风,炮弹黑压压地覆盖了山下敌军的炮兵阵地。
有了前一天的教训,山下的炮兵分的很散,所以要把他们全部打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黄雪和苏桅不断和二连、三连通话,以确保指挥的畅通。
炮战没持续多久,天就亮了,张承岳戴上钢盔,“营长,我到处去看看!”
后面八个团一万多救粤军一齐动了。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谢念诚健步如飞,很快冲出了阵地,救粤军的士兵多数放缓了脚步,少数也端着刺刀杀了上来。
三连阵亡22人,重伤16人,轻伤46人;连长粟怀玉被手榴弹震晕,无大碍。
这样的声音在各个迫击炮炮组、轻重机枪枪组此起彼伏。
革命军的各级指挥官的命令都只有这几个字。
山脚下的彭德端起刺刀跃出战壕,身后是二连的兄弟。
陈钦的炮组问题很大,六门炮已经报废了两门,陈钦命令其中一百人,领了步枪,也进了山腰的战壕,准备白刃战。
战线上到处都是刺刀入肉的声音,还有一声声的喊杀声。
“滴滴答滴滴——”
看到有些战士开始流泪,谢念诚大吼:“都不要哭,男儿流血不流泪!记住每一个烈士的名字,他们的英灵,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看到这样规模的集团冲击,谢念诚拿起电话:“敌人进入四百米的射程,就开始射击!我还是那句话,不要怕浪费弹药!”
革命军士气旺盛、体力充沛,救粤军胜在人多,一时间战线僵了下来,双方开始用最原始的白刃战来为这场战斗决出胜负。
谢念诚撑起身来,回到阵地,山上的炮兵、机枪兵纷纷跑了下来,开始参与救治伤员,政治部的人开始收集每一位阵亡战友的名牌。
“哒哒哒哒哒哒”,马蹄声急。
洪兆麟大吼:“传令,让所有部队一起上!”
炮兵连、工兵辎重连阵亡9人,重伤12人,轻伤76人,多数是烫伤。
远处已经可以看到成群成群的敌人,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从远处往山这边冲了过来。
进攻的“救粤军”刚前进到距离山脚四百米的距离,山上所有武器就一起开火,有重机枪粗犷的嚎叫、有轻机枪“哒哒”的轻响,还有步枪“砰、砰、砰”的点射,夹杂了六?迫击炮“通通”的炸响,奏响了死亡的序曲。距离毕竟太远,中弹的救粤军士兵不多,但这打乱了他们的进攻节奏,军官们无法控制住部队的队列,士兵们举着枪拼命往山上冲来。
十个团的救粤军崩溃了,四散乱跑。
其他革命军战士就没有谢念诚的身手了,两股人浪相撞的瞬间,革命军的战士就倒下了几十个,这比前面所有伤亡的人都多。
二连、三连的战士们开始疯狂地投掷手榴弹,在阵地前三四十米左右搭起了火墙,这火墙把这两个团最后的勇敢士兵吞噬,救粤军开始溃逃。
活着的战士们的脸个个都熏成了花脸,头发眉毛也烧焦了,不少人身上都挂了彩,但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有着以前没有过的神采!
“妈的,这山上的官兵是哪个部分的?这么硬!”
这场血战的时间不长,前后不到三个小时,但就是这三个小时,一下子就打掉了这两万多救粤军的嚣张气焰。
“打啊、打啊!”
“好在弹药充足啊!”
这两三分钟对冲锋的“救粤军”官兵来说绝对是死亡之旅。
营部直属部队阵亡16人,重伤24人,轻伤33人;政治部主任苏桅被刺刀刺穿小臂,副营长张承岳中流弹2发,均无大碍。
地面开始颤抖,骑兵排挥舞着马刀,侦查排舞起工兵锹,辎重兵、工兵、伙夫们骑着骡子、驴子,从大路杀了过来,旋风般切开了救粤军的阵线,也打垮了救粤军最后的一股子勇悍气息。
半个小时的炮战下来,散布各处的“救粤军”炮兵哑火了,革命军炮兵这边也开始更换炮管。
淡水城头的洪兆麟和林举看得是咬牙切齿。
战士们虽然打了两仗,多数人的心里还是非常紧张,各连的教导员和班排长开始大声地做最后的动员。
谢念诚左手拿起手枪、右手拿着上好刺刀的步枪,“警卫排,跟我上阵地!”
几发炮弹炸死了一个团长过后,这些官兵转身就跑,怎么也阻拦不住。
林举早年做过土匪,立即察觉这种攻击的弊端:“洪军长,这样添油的打法不行,让后面的人一起上吧!”
这一次,革命军没有射击溃兵,都在忙着给枪换枪管,德国的轻重机枪好是好,就是烫得太快。全营阵亡161人,重伤152人,轻伤341人。
短暂的休息之后,谢念诚也加入到打扫战场的行列,这一天,革命军的损失也极大。
这一次更为密集的手榴弹弹幕没能挡住救粤军的脚步。
二连阵亡34人,重伤12人,轻伤41人;连长彭德挂了两处彩,肩膀被刺刀杀伤,小腿中了流弹,不过都没伤到骨头。
分卷残云,浩浩荡荡!
冲在最前面的,都是些拿了手枪的军官,从山上看去,仿佛是密密麻麻的蚂蚁在蠕动。
苏桅也拿了顶钢盔:“营长,我也去。”两人出了掩蔽部,沿着挖掘好的交通沟,一个个地堡、掩蔽部地去看,一路上鼓励战士们准备战斗。战士们都开始把子弹上膛,把手榴弹摆到顺手的位置,紧紧盯住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