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有一种生活状态叫『年年有余』(1)
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美男人,
只有适合自己的男人。
“年年有余”,各有各的不幸
你见过那种极具期盼的笑容和眼神吗?
一个本来没有什么表情的女孩坐在我面前,突然咧开嘴唇、露出牙齿,脸上的肌肉瞬间堆积在眼睛下方,变成两个乒乓球似的小包。这整张笑脸对着我,极具期盼的眼神热切地凝望着我,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好像我就是那个手拿红线的月老,有了我,她下半生的幸福就可以即刻实现;有了我,她将脱离单身的苦海,获得万众瞩目的甜蜜爱情。
当我一边惊讶地看着她的笑容,一边不停地回想自己是说了哪句话才让她突然有了如此笑容时,耳旁就立刻传来非常熟悉的话语:“有合适的,也给我介绍一个,我的事就交给你啦!”
然后我也就只能挤出满脸笑容,听她滔滔不绝地罗列她对理想伴侣的要求。
回过头想想,当时我说了什么让她有如此的笑容呢?无非也就是我告诉她我在婚恋网站工作。就这一句话,她就可以欣喜若狂,就可以满脸笑得好像自己已经踏上了铺向婚礼现场的红地毯,就等着《结婚进行曲》的鸣奏了。
看着这种笑容,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生怕我的某句话惊扰了她的美梦,粉碎了她的理想。我担心,就因为我的两句实话,她立马送我俩“卫生球儿”,然后嘴角露出一丝冷冷的笑容,丢下一句:“没关系,不想帮就算了。”然后转身离去,恨我一辈子。
我想说的两句话是:你真的想清楚自己要和什么样的男人结婚了吗?为什么别人结婚了,你还单身呢?
在我的工作中,每当我对单身的她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她们都会停顿片刻,之后说出一连串对另一半的要求:有责任心、有爱心、热情、阳光、工作能力强、性格好……她们还会告诉我为什么自己还单着: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相亲、见到的都是歪瓜裂枣般的男人、好男人都结婚生子了……
当我具体再问她们对对方还有什么要求时,她们就会开始唠叨:希望对方长相好、人品好、有银子,懂生活、懂情调、懂浪漫,嘴甜话香、会哄不会骗,感情专一懂得疼人之术,即便看到比她漂亮的也不两眼放光、头皮发麻。
如果我再追问下去,就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回答:身高一米七五以上,不能有恶习(比如抽烟、酗酒、不爱干净等),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最好是名牌大学毕业或者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温文尔雅有思想,物质精神都要好,能时常给她surprise,吵架后一定要主动承认错误(不管他错没错),每天都要想着她,没事儿也应该给她短信问候,最好还能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日子、100天纪念日、圣诞节、情人节、结婚纪念日……
如果我玩笑地说,“你说没时间都是借口,好男人还有很多啊”,她们就会开始给我讲述她们最近这一年半载见过的“极品”男人,遇到的那些烂桃花,还有老板是怎么剥削她们让她们没有时间相亲恋爱。
“单身的人有多少,择偶标准就有多少”,虽然这是我的一句玩笑话,但的确在每个人心中,对另一半都会有着梦一般的期望。
很多长久单身的人都不清楚自己怎么就被放单,怎么就成了婚恋市场上的滞留品。有一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相亲的男女而言,这句话可以借用过来说:“心有多大,标准就有多大;借口有多少,单身就有多久。”
如果你也属于这个行列,也想对我抱怨: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男人?为什么我每年参加那么多相亲会,也相过无数次亲,可还是年复一年单身依旧?我也努力找了,可怎么还是被剩下了?那我们就需要安静地坐下来,理清思路,找到方向,看看怎么做才能让你得到幸福的婚姻。
把心锁在城堡里
39岁的梅谈不上漂亮,但绝对有味道。皮肤白皙、身材高挑、齐肩短发,一身白色的西装,既职业又不失妩媚,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成熟女性的魅力。
和她在一起谈话是很愉快的,她从不皱眉,也没有太多焦虑和压力,即便她的工作已经算是超负荷的运转,但她还是游刃有余。
我对梅的评价是:通透、干净。她身上没有世俗的气息,也没有背后说人闲话的小女子作态,她身上散发出来最多的还是一种大气,一种就算工作有多么难,生活有多么不容易,她也能轻松搞定的自信。
“但我走不进你的内心。”这是我和梅在咨询一个小时后对她说的话,“如果我有这种感觉,那你的相亲对象真的很难捕获你的芳心。”
梅很惊讶,她说,她一个交往20多年的好友,前段时间也对她说过这句话。她说,她自己从来没有感觉到她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但的确39年来,她从未喜欢过任何男人。梅有三个闺密,一个已经到国外结婚生子,另外两个虽然和梅在同一个城市,但因为她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所以即便见面,大家也是泛泛地聊些情爱话题。
梅说,从小到大对她最好的人就是父亲,他宽容、大度,知识渊博、谈吐风趣,他从未大声责骂过她,也从未严格要求她一定要怎样。他总是和蔼地引导她生活、学习,他们一起讨论历史、文化、建筑、摄影。梅很喜欢和父亲在一起,从幼儿园起就由父亲带着四处旅游,每到寒暑假就和父亲背上行囊,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母亲则守在家中。
就在父亲去世前几小时,梅还和他一起商量5天后的出游计划。梅没想到,父亲就这样突然离开。
梅到现在还没有接受父亲已经离开的事实。
梅之前从没想过自己应该谈恋爱,应该结婚。她决定踏进相亲大门,还是在她父亲去世3年后。
“你最爱的男人已经离开了你,而你永远也无法找到像他这样的男人。即便以后你遇到比他优秀的男人,但你还是无法让对方走进你的内心。因为你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和父亲相比。你们相依相伴36年,早已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和精神恋人。”我不得不这么残酷地说出梅的现状,也担忧未来她是否能真正走进她所谓想得到的婚姻生活。
梅现在开始接受相亲,也是因为母亲的催促。母亲希望梅在以后也有人疼、有人爱,不要孤独终老。
所以,梅人来了,但心还锁闭在她和父亲的城堡里。
梅永远也无法进入婚姻。
这个判断可能武断了些,但这是我真正担心的。
虽然梅很想找到一个爱她的、她也爱的男人,想和他结婚生子,想像她的朋友那样,有人关心,有人陪伴,可我觉得这对梅来讲都是奢望。
她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与父亲媲美。她心中那个完美的精神领袖已经离开,那个可以给她带来快乐、带来幸福、指引人生的人再也回不来,也绝对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胜任这个角色。
父亲离开3年来,梅一直守在她内心的城堡里,怀念她和父亲曾经美好的时光;梅也努力尽着更大的孝道——把母亲留在自己身边,时刻小心谨慎地照顾她,生怕她生病。梅担心,如果有一天母亲也离她而去,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曾在自己的咨询对象和生活里接触的单身女性中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我发现,越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被父母呵护备至、家庭氛围和睦的女孩儿,越不愿走进婚姻。
我见过一位55岁的女性,她也一直单身。虽然交往过几个男友,但她从未踏进婚姻。她一生就眷恋在父亲身边,守着70多岁的老父亲,即便他们也会生气吵架,但她始终不离不弃地守在他身边。她在培训课上哭诉她的父亲有多么不理解她的苦心,诉说她和父亲之间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诉说她多么希望他身体健康不要生病。整个诉说中,她所有的感受、喜乐都围绕父亲而来,她的生命好像只为父亲存在。她最痛苦的事情,是她害怕某一天父亲离去,她希望父亲能永远陪伴在自己身旁。
父母庇护下的家温暖安全,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和此媲美。你累了、困了、受伤了、开心了,这个家都会在那里守护你、支持你。不管你多么不懂世事,多么调皮没有责任心,多么让其他人难以接受,这个家依然可以包容你,接受你的一切不完美。所以,很多女孩儿不愿离开这里。她们宁愿一辈子躺在父母的怀抱,躺在这个她们认为的理想家园中。
梅就是这种女性的代表。
她陷在这种温暖的家庭中太久太久,难以自拔。如果她真的希望某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恋爱、婚姻生活,现在她最需要做的就是独立。“这个独立不是指你能不能赚钱生活,能不能自己找到工作,而是你能不能从内心真正独立起来,”我看着梅对她说,“这个独立,是要你从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这种独立,是要让我们知道,父母不能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坎坷和艰难、挫折和痛苦,总会有没人理解、没人支持的时候,特别是在恋爱、婚姻中,我们总会和对方有矛盾争执,有很多不一致的观点,面对这些矛盾、问题,对方不可能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完全理解、支持我们,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和对方相互忍让妥协,相互包容体谅,一起处理,或者需要我们接受无法处理的局面。
失去性别的“小强”女
小雨很优秀,这不是我一个人对她的评价。
北大毕业后留在北京,最初在一家外企做支持性工作,后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领导提拔到销售部门做管理工作。这个岗位不是只坐在办公室里面就可以的,它需要小雨经常和客户接触、谈判。
毕业时和男友两地分居的恋情,终因时间的流逝和两地的距离而尴尬终止。此后,小雨更是把一切精力投入到工作中。5年后,她凭自己的实力在北京买了房,也买了一辆自己喜欢的小车。
当坐在我的办公室,和我谈及这些年的过往时,她才发现,这5年,她每天的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公司、家),早上9点上班,晚上不知道几点下班,周末经常加班,偶尔还飞到外地出差。即便有时间,也是自己宅在家里,收拾房子、打扫卫生,或者看看电影、看看书。
偶尔一时兴起,也就是邀约两三好友逛街、喝咖啡。而大多数时候,这两三好友还约不上,因为她们都结婚生子了。工作稍有清闲,小雨鼓起勇气请了年假,也只是自己独自出去旅游。即便参加驴友徒步旅游,也像个男人一样背着大包,拿着手杖,扎营、煮饭全不靠男人。
就这样,32岁的她孤身一人,被朋友和同事戏谑地称为“女强人”。
你觉得自己和小雨像吗?在城市里打拼,拼命地努力工作,就希望能在这里扎根,能为父母脸上贴金。不知不觉中,你就被别人称为“女强人”,虽然你不是自己开公司,也不是公司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