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难以理解的文化 - 岁月流过 - 光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岁月流过 >

第24章难以理解的文化

“认真!快!坚守承诺!”

“认真!快!坚守承诺!”

“认真!快!坚守承诺!”

交接班时间,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响彻在金润的厂区,喊叫声里夹杂着多少的不情愿。

赵树人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一个职业经理培训班,听取了当前中国企业家协会顶尖讲师授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a管理模式”。

“a管理模式”,是一套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模式,意在运用生理解剖学思路科学规范地管理企业,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帮助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找准自身位置,“建立自信突破自我”。

在“a管理模式”系统包括三篇九大系统。三篇是基础篇,运作篇,人才篇。九大系统是预算计划系统,组织系统,企业文化系统,垂直指挥系统,横向联络系统,培训系统,招聘任用系统,反馈系统,激励系统。

通过学习赵树人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金润仍然处在不安定和动荡之中,任何一种未知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覆水难收的结局。现今包括赵树人自己在内的管理者直接延续着清河盐场祖祖辈辈相传的家族管理理念,没有走出去的概念。虽然不全是任人唯亲,但是仍旧跳不出这个怪圈。先前的矩阵式管理没有推行成功,主要有客观方面的原因。a管理模式相比矩阵式管理有它的优势可言,更适合金润这样的中小型企业。

同时推行的除了“a管理模式”还有一本“成功日志”,所谓的“成功日志”不仅是一本书这么简单,它将生产,管理,销售,甚至哲学都纳入了一本册子中,像是一本日记,又不全是日记。金润员工人手一本,记录每天发生的事件,感受,在不断地记录中发现,理顺,反醒,成长,这等于把管理层的工作细化到了每一个员工身上,明确了分工培养了人才。

可以这么说,金润后来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运动,最初的发源地是三篇九大系统组成的“a管理模式”。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赵树人深受触动,这么多年以来,他陪伴金润走过了风风雨雨,几乎耗尽了平生所学,管理这么大的企业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一次的学习使他豁然开朗,原来做企业除了利润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比利润更加值得发扬的东西,那就是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家,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有这样的胸怀,难能可贵。

退行的道路上荆棘密布不可避免,但是赵树人非常地决绝,这一盘大棋他赌上了身家性命。

事实证明他赌赢了,此后的十年里金润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引领了潮流。

交接班的时候,两班人员分别站成两排,每人腋下夹着自己的“成功日志”,带班长站在队伍的前头,并且分别上台发言,讲解注意事项鼓舞士气。然后是各班人员推选不同的人员上台分享体会感想,最后还要喊出上面的口号。

“认真!快!坚守承诺!”喊口号的同时还要配合手上的动作,左侧腋下夹着成功日志,右上肢从手到胳膊肘之间的部分迅速抬起和身体成九十度,然后迅速伸直与裤缝对齐。整个动作需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停顿和延误,口号要随着动作喊出。

推行初期这种方式还是不能为人接受,这种架势像极了电视上搞传销,大家放不开动作,拉不下脸面。他们三辈子都是规规矩矩的人,现在推陈出新拉出来晾晒,新职工还好说,接受能力比较强。老职工就不干了,好的腋下夹着成功日志,站在哪里也不喊口号,也没有手上的动作,只是看着别人或者低着头嗤嗤地笑。稍微有点反抗精神的,成功日志根本不夹在腋下,拿在手里或者干脆不拿,站姿也歪扭胡虬,看笑话一般对喊口号的人指指点点。

“于洪庆你来给他们示范一下,大家都看于洪庆的动作,他的动作最标准。”孙德民正参加白班和中班的交接班。

“好!”于洪庆走出队伍,他那魁梧的身材站在队伍前面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认真!快!坚守承诺!”于洪庆的口号配合着动作没有一丝拖沓。

“再来一遍!”孙德民笑了笑。

“认真!快!坚守承诺!”

“认真!快!坚守承诺!”

“认真!快!坚守承诺!”

于洪庆直接上来连续三遍,脸不红心不跳。

“大家看清楚了,于洪庆这个做的就很标准,你们再来一遍,于洪庆你再带个头。”孙德民无视站在一旁的矮个子带班长,仿佛于洪庆才是他们的头儿。

“大家跟我来,开始!认真!快!坚守承诺!”于洪庆的声音都是很洪亮,沙哑的喉咙这个时候也听不出杂音来。

“认真,快,坚守承诺……认……”底下这帮子人把口号喊得乱七八糟,“哈哈哈……”见一个笑都跟着笑了起来,前俯后仰。

“笑什么笑,认真点,别嬉皮笑脸的,这可不是闹着玩,我说。”孙德民止住笑脸,“这个以后还要比赛,全公司,一厂二厂加上bak,你们可别给我拿个倒数第一。”

“bak不是要解散吗?”下面有人起哄。

“少胡说八道,什么解散,那叫搬迁。”孙德民给他们纠正道。

“于洪庆你再教教他们,我接个电话。”孙德民手机响了,“喂!赵总……好的,好的,我下午去找您。”

英雄的企业造就英雄的员工,英雄的员工造就英雄的团队。从今年开始,金润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新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建设,大量员工被招了进来,人越招越多还是有种不够用的感觉,企业规模在一步步壮大。新招员工不再局限于高中毕业生,因为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高中毕业生可供选择,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都有大学可上,这里作为市级化工园区,更多的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大部分高中生多了些选择的余地。

经历过一次大爆炸的金润,职工队伍素质建设迫在眉急。

“于洪庆,你什么时候变成领导们的狗腿子了?”

“你当过兵吧?

“属你能!”

孙德民走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于洪庆,高调做事是于洪庆的风格,他没有为自己辩白也没有生气,吹着口哨夹着成功日志下了楼梯。

“你们看看……什么态度……”

“走了走了……下班了。”

“得瑟!”

两队人马该下班的下班,该上班的上班,各自散去。

“毛病!老子还就是不教你们,土鳖!”于洪庆走在出厂的路上,看出来他心情不错。

“嘟嘟嘟……”孙德民敲响了赵树人办公室的门。这是赵树人在一厂的办公室,为了方便办公他没有同意撤除这间办公室,这间房子见证了他和他的金润从风雨中走来的蹉跎岁月,见证了无尽的繁华和懊恼。这里除了办公桌以外,沙发,茶几,包括暖瓶都是赵树人结婚时候置办的物业。他对这间房子有说不出的依靠,每一个关乎金润生死存亡的重大决定赵树人都会在这里做出,这已经成为了惯例。

“进来!”

“德民,进来坐。”

孙德民摘下安全帽托在胸前,在沙发上坐了下来,笑盈盈地看着赵树人。

“你都知道了吧?”赵树人同样笑着看着孙德民。

“呵呵!什么意思,赵总!”孙德民装作一无所知的模样。

“少跟我装,你的事情全厂都传开了,你会不知道?”赵树人的眼神要把孙德民看穿。

“呵呵!呵呵!”

孙德民只有乐呵呵的,“我不知道,什么事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